ayler wrote:大家都開冷氣的話... 那就是沒開冷氣的那個倒楣鬼最熱(恕刪) 有! (還有哪位? 也吱一聲吧。)長仔如何自有公斷。但叫好聲是從菊姐當家後開始的…(可憐的黃大洲…只有R&D們同情你。)不要多…只要再來一個類似敦南自行車道的東西…敝人將謹代表一小撮(不知多大的一小撮)歡迎菊姐來台北!我們北市可也不是那麼藍…至少某公認為綠色人仕的代表者在這位置上坐進那比中指的地方!
RE: 長仔如何自有公斷。但叫好聲是從菊姐當家後開始的…我的看法是這樣, 有時候事情要從一個趨勢上來看.因為一些因緣際會, 現在是花媽享受鎂光燈閃耀的時候. 但是高雄的命運轉折點, 就我的看法是起於長仔. 在長仔那個時候就把往下掉的趨勢扭轉, 至少先止住頹勢. 就我的看法, 現在花媽的施政主軸基本還是延續長仔"把城市變美"的那一套. 就我們腳踏車友而言, 現在的腳踏車道也大多是長仔那時候就開始建構, 在花媽的時代開花.所以長仔跟花媽的關係, 我覺得是有點像雍正與乾隆的關係. 沒有雍正, 是不會有乾隆的盛世的, 或者說至少不會那麼盛.但花媽現在也有瓶頸. 美麗的公園綠地是不能當飯吃的. 世運熱熱鬧鬧地辦完之後, 還是填飽肚子要緊. 失業率那麼高怎麼辦? 城市產業轉型的策略哪裡? 否則高雄的人才還是都要外流到其他地方打工. 希望現在花媽主打的高雄軟體園區和經貿園區能夠趕快有初步成果出來.高捷也是個問題. 今天新聞有報導, 高捷的滿意度有80幾趴. 但想到一年要虧損20幾億, 很快這美麗的捷運要變成惡夢. 前面有人一直把北捷跟高捷拿來比, 說北捷賺錢而高捷賠錢. 這實在是欠缺專業的講法. 北捷是政府經營的, 高捷是BOT的民營公司. 所以兩者的財務報表結構是不一樣的, 北捷不須負擔捷運興建與營運的折舊, 但是高捷要. 若北捷把這部份算進去還會賺錢, 他就不用每條新蓋的捷運都要中央補貼了. 不過話說回來, 高捷若是繼續維持這樣的財務結構, 我看BOT失敗收回市府經營也是遲早的事.不過, 高雄現在一片欣欣榮, 充滿自信的樣子, 看起來還是滿爽的. 明天的事明天再說吧.
好好一篇自行車道分享結果變成政治文真是難為了版主這個案子之所以經費會高是因為垮距大(要跨過台鐵高鐵)為了自行車能上去的坡所以拉伸的很長然後還要協調洲仔溼地(他們不願意釋出柱基礎所需的土地,說會影響鳥類,除非幫他蓋一堆不相關的設施)其實這個案子立意甚佳若不是預算不足不然還可以更漂亮(原始設計)
1. 鐵路地下化完工還非常久2. 翠華路非常寬,匯聚了省道台17線與高速公路高雄環線 (國十) 的車流3. 這個步道同時兼具交通、觀光與生態的價值,因為旁邊便可以眺望洲仔濕地十年後鐵路地下化完工,這條走廊還是能為左楠地區的居民帶來方便
我也是高雄人不過前幾年都在台南念書每次回高雄感覺都在改變變得更漂亮了整個就是很讚單車道的分部也很廣是說有的路面真的是不太好不過單車道本來就是休閒騎乘所以其實也還好搭渡輪去旗津也不用多收費上次跟我朋友去騎也騎得很高興這條新的路線完工時我也會找時間去騎看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