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_one wrote:
樓上有先進提到電瓶車...(恕刪)
這就是數年來台灣的交通政策跟本是停留在第三世界的原因,歐盟會員國從06年開始從中國進口電瓶車,08年中國出口電瓶車達400-500萬台,
目前占全球的9成出口,從04年的不到700萬的產量到現在2500萬台的年產量,越做蓄電越久,馬力越來越大,足見這個產業的發展。
台灣到現在對中國的電瓶車還是處於禁止進口的狀態,現今本土廠商又搞不出名堂,交通法規對電瓶車成車的速限在40以下,這種標準誰買?
對岸則把電瓶車時速加到60-70。三大機車廠也不願在台推廣(反正既得利益,吃死消費者)
電瓶車交通部也徵不到燃料稅..........2000年台商早就開始為這個下世代產業準備,那時對政府、機車廠商而言推廣電瓶車就是放棄既得利益,
搞得電瓶車生產出來上路難(現在的交通法規還是如此限制),許多廠商因此倒閉。
現在說買電動車補助3000但你交通法規沒修,達不到一般人使用的需求標準,根本是環保做秀。
一個未來的明星產業就是為了短短的幾年的稅收,將原來領先整個逼到死,不到5年,隨著歐洲、日本逐步禁止並淘汰輕型機車上路造就對岸
變成該產業的全球龍頭。未來十年根本就是電瓶車取代輕機車的天下,從鉛酸到鋰電就這樣發展。
我們政府的產業政策那有遠見?現在的電動汽、機車,只能停在實驗室繞操場,能像先進國家修法配合上路嗎?不要說歐洲了,連中國的
電動車上路修法都比我們快多了,現在政府視為重點發展,關於這點政府作為就是第三世界的水準。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