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09333 wrote:
...
大家知不知道一家長途客運業「和欣」。他們公司目前正在全力趕工,在下行李箱加裝「車架」,目前是採「預約制」,乘客可「整車上和欣;不加價」。為什麼,他們要如此?賺錢。私人企業不是「非營利組織」他們需要賺錢才能生存下去,在競爭的時候,如果不搶得先機,就只有等著被淘汰。.....(前後文述刪).
真的嗎,是不用拆車嗎?這真是一個好消息,如果完成麻煩再上來通報一聲,我想很多人會很有興趣的.
希望到時北部跑雪隧的那兩家客運業者能來個良性競爭,藍海策略,吸引不同的客戶族群,我相信例假日市場絕對夠大.
有一句話叫做:你的不方便(不方便帶單車),就是我的機會(商機)
記得當初台鐵也是試辦,從一個月一次到每月兩次,當初也聽說規劃時程改造(或進口)專用車廂,人車一起搭乘不需拆車,不知進行得如何.
台灣如果如只有假日市場,那就做假日市場的生意.
台北捷運開放單車(專用車廂/特定站進出),也是一步一步來試試實際市場,從很少站,到慢慢增加,從只有一條新店淡水線,到另一條板南線也加入
當然考慮市場可行性,也是只假日的非尖峰時間都ok.
民營客運業者應該更有彈性,別忘了"你的不方便,就是我的商機"
只有那種不須負擔盈虧責任的公營企業,才會直接一口回絕說no,而不去思考它的可行辦法
或許台灣的環境及實際狀況,單車對大多數來說,願意額外支付合理可接受費用的,是一種把它當成假日運動的消費者
朝這方向思考,應該是有相當的商機.
不是很多人說,長途客運都被高鐵打的沒空間了嗎?降價能有多少生存空間,吸引到多少人?想想不同的路吧!
如果單車是"無限延伸你的視野",那我想,加上搭配輔助交通工具,更可以是"在有限的時間,更加延伸你的視野"
woliii wrote:
在瑞士是這樣
每一班火車都有專門放腳踏車的地方,自助上下車
不用拆車,或攜車袋,需要時,車長會很熱心幫你抬車(有付錢,當然有服務)
20瑞士法郎,就是一天的單車通行證,不論你去哪裡,坐幾次火車
瑞士自稱單車天堂,全國共規劃8條全國性自行車道,東南西北貫通全國
以及無數的區域性單車道
這才是進步的國家!
不過會不會又有人叫你搬去住瑞士?
曾聽一次政見發表會,就有一個候選人批說,政治人物只喜歡做些百姓看得到的政績,例如舖馬路、裝路燈等等,而不會去做些下水道工程,因為人家看不到
大官們不騎車,絕大部分只是做做秀而已,不必去期待他們感受到需求
任事的態度如果只求一天過一天,只要有薪水可領,利潤歸老闆,多做也沒功勞,多做多錯,基本上這家公司不會有遠景
有改變才有進步,不好的政策只有接受淘汰
女王要我不要花時間惹閒氣,其實一開始只是想到要帶女王到處走走看看,感受到攜車袋的確不是很方便,又看到國外先進的做法,才有感而發而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