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若是媒體知道騎機車、自行車上班的"傷亡率"有多高,應該就不會只報導"三年省40萬"的偏頗內容了


大甲小黑馬 wrote:
"三年省40萬"只是著眼在省錢、環保的宣導~並無偏頗之詞吧!
就好像報導"某七年級生靠彩繪創作月入數十萬"而不去探討個案背後的努力等~


三年省40萬是一句很奇怪的邏輯下的誇張的數字。

所以,某種程度來說,其實這就是偏頗之詞。因為若是報導內容是:"三年省7萬元"的話,外界完全沒興趣在這種新聞上,所以趁著最近油價調高的議題之下媒體所作的引述,會令人誤解以為騎單車上班可省下那麼多錢,是種非常沒有深入根據的數字。

TVBS那則新聞有引述"兩位副理"的說法,第一位的女性謝副理是這樣說的:

謝副理:「很多人都一直跟我說,他們要騎腳踏車,小孩也要騎,因為油費開始漲了,他們也感覺到壓力!」 2年前,謝小姐每個月各2千元的油費和停車費,現在全部省下來,2年就為她省下快10萬。謝副理:「省了很多油費,還有最近油費一直漲,有時候我還蠻高興的,因為這樣我就會持續有動力騎下去.....

這裏面我覺得也是避重就輕,但是說法與大家現有的通勤成本接近。

一、每個月省2千元的通勤費,因為這些是一般人即使不開車、搭乘大眾運輸系統時也應該會花的成本,所以她改騎車,二年來是真的省下了快10萬元,所以估且不論她的單車"是否不用錢"(可能她早就買了騎了好幾年了),但是她也隻字未提她這二年來該台單車的保養費、換輪胎、殺車皮的耗材費,以及相關因為單車週邊支出的錢,我看新聞的照片她全套的"騎車服加上安全帽",若是有品牌的話幾千元也是有可能的。

第二位的徐副理的部份就更扯了,你看看該媒體講的內容:

家住頭份的他,每天從頭份騎車到竹科上班,單程19公里,來回就要 38公里,但對他來說,可是一點也不累,反而開心的很,因為就靠著騎單車上班,每天約可以省下油錢300元,一個月就省7000元,加上停車費4500元也不用支出,3年下來就足足省下了40萬。 ......

事實上一般人若是家中根本沒有買車,而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每天從頭份到竹科上班的話,應該不會那麼無厘頭地說:我一天省了300元,你看,我已經省下了40萬元.....

其實再怎麼看這則內容即使被簡化成: 三年省40萬!! 這已經是個很奇怪的論調了! 若是想說服汽車族把車子賣掉、上下班改乘大眾運輸工具的話還說得過去,但是強調騎腳踏車就能省下那些錢的話已經是很少人會去這樣思考的了。

車子買了可以少開、但是有些人在家附近停車要租車位,有些人不用,這筆錢不管你是否騎車上班都是"省不了的",也沒聽說將"3年省40萬元"與騎自行車兩件事做相連思考的,因為車子還沒賣掉,停公司的停車費可能不需要月租、改成日租了,每個月的油錢可能減少了(天氣好的話騎車、天氣不好還是開車)一些,但是事實上若是叫他"把車賣了可以省更多"的話不是更好? 但是卻沒講出這點,反而接下來轉成騎單車每天省下300元.....的言論,事實上若是你每天搭公車不就好了? 一天頂多來回100元吧!!

反之,你若以搭計程車每天從頭份至竹科來回的話,那每天不是"省更多"? 是吧! 那要不要更誇張地說,我每天省了1000元,3年省了 1000元 * 30天 * 12個月 * 3年 = 108萬元??

所以,誇張的比喻,只會成為笑話,不能當真吧~~但是,感覺上不光是01版面,連其他各大媒體都紛紛報導說: 三年省40萬的新聞,使得現在大家紛紛注意到真的有很多人想買腳踏車、機車了,今天最新的奇摩新聞也講了機車還會再漲,從年初到現在平均漲了三千元左右,所以大家都覺得似乎頓時之間騎腳踏車、機車才是最省錢的方式了。

而且大家著眼的在於"合理性"的說法,而非阿Q式的言論,不然以後會有更多的那種:

一、我一年省了XX萬元----因為去年股市災難大家平均被股市套牢了XX萬元,但是我因為根本沒錢進出股市,所以這些錢都沒虧到,相對地等於省了XX萬元。

二、我一年省了XX萬元----因為我不住在台北市,所以媒體說若不住在台北市的話,平均一年省10萬的話,那我又賺到了10萬元了。(這是今天某媒體的新聞)

接二連三的這種邏輯的新聞一多,那簡直是歪理滿天飛,實在是偏頗的言論~~

總之,我寧願接受下述Willien大比較務實的說法,因為他把"省錢的成本"、與"付出的代價"都寫出來了,讓人一目瞭然!

Willien Chen wrote:
有人問單車通勤須要多少時間,我的回答是.....要更早起,要花上多快一倍的時間.....做不做真的就看個人

更早起的目的是為了避開上班車潮,因為單車跟機車一起拼命是很不智的事,早起一點空氣也相對的好

花上多一倍的時間,目地在於繞遠一點的路,以北縣到北市,我都會盡量利用河濱車道,說真的,平日的河濱車道是非常適合騎車的,利用越橋的人行道,自然就不必跟機車去擠機慢車道,然後利用跟目的地最近的出口,搭配比較寬的人行道的道路,台北市有不少寬敞的人行道是可以利用的.....所以單車通勤的最佳路線絕對不是最短路線

其實終歸一件事還是人....如果有人問我拿單車取代機車或汽車, 我會直接問你要不要早起床然後多付出一倍以上的時間,多繞可能要1/2以上的路,如果肯...那我會建議他可以試試....如果不肯...那我會告訴他不要去增加交通的負擔

如果單車通勤者每天為了趕時間上下班而去跟汽機車比速度比時間...真的是相當不智...當然危顯性也高


如果媒體不要那麼"聳動",也不會引起那麼大的"騎車上班"的風潮! 因為原本會騎的人早就在騎了! 這則新聞事實上"間接地"讓買機車的人增加了,這是因為原本開車的人若是叫他改換成腳踏車上班的話,那扣除掉會去改坐公車、捷運的人來說,十之八九會去改買"機車"來代步上下班,而目前正有一票人還在考慮是否要真的騎腳踏車上班,光是看這個版面上新開的許多主題十之八九是在詢問騎車上班可行性的評估的,所以我開這個主題是要讓這個問題被突顯出來,至少在目前台北縣市的交通狀況實在是不適合的啦~~

外縣市或台北縣市但是避開尖峰通勤時間騎車的人都是值得鼓厲的正確作法,所以我也不會一竿子打翻所有的人,大家還是安全第一為主。
要怪就要怪有些台灣人開車都太快了!限速70只是好看的阿,一堆趕著七天後回家的都快要上百了!
闖紅燈 酒駕的尤其該死,把別人的生命當糞土,改天自己就別出事!
公車大卡車就不用說了,我只覺得大車都當自己是無敵的,別人都是屎!

自行車族的一起祈禱油價再漲吧~!讓開車變成奢侈的行為!

峰玲 wrote:


的確,每次騎機車...(恕刪)


這是跟個人騎車有沒遵守交通規則有關吧
跟騎什麼車沒啥關係
我也曾經騎自行車等紅燈起步後
前面衝出去的機車突然在我前方急停右轉
又不是只有其自行車的才會撇來撇去

只要沒下雨
我上下班就是騎折疊車
平常上班開車走大馬路
騎車就走小路

安全帽跟手套還是要戴

我覺得還OK啦
Willien Chen wrote:
個人通勤的經驗1.避...(恕刪)


要騎的人還是會騎,不騎的人永遠找的到藉口(空氣不好,不安全,會被撞飛.......會發神經)
這是你第一篇的開頭文

是你自己激起大家的,如果後來這一篇變成第一篇沒人會反駁你,
我覺得擔心因為新聞而使一般人利用單車通勤的數量增加
進而事故也隨之增加的這個議題有些杞人憂天
當然開版者提醒的用意是好的
只是我覺得人性不是那麼容易可以更動的

節能省錢的議題不是現在才夯
記得多年以前滑板車不也風行一陣
一堆人後車廂放一台
停在離公司稍有一段距離的地方
再以滑板車代步的方式
當時也有新聞報導
說這樣也省了多少云云
實際上這確也有省錢之效
可是到了今日
還有看到誰這樣做

騎自行車通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即便因為新聞而有一段小熱潮
到頭來不是真正有心或者是能樂在其中的人
根本無法持續
有在騎單車通勤的人便知道
便算能有省錢 運動 停放較便利諸如此類的好處
但相對的要面對的麻煩更是多樣

我騎單車通勤
算來一年省個五萬左右吧
可是想或願意每天騎個十公里
省這五萬的人其實少之又少

這是個短暫的議題
雖然因為油價的高漲
並且年省四十萬聽來或有吸引人之處
但終究敵不過人性上傾向不實行這種麻煩事的結果
在一時的熱情過後
在台灣最後會選擇利用單車做為通勤工具的
只會保持在一定的少數而已
個人不會因為想省多少錢而去騎車通勤

是因為喜歡騎車而騎車通勤

既使要非常早出門

或是為避開下班車潮而晚點回家( 這就有點不快樂… )

不然每天能騎車就是一種享受

直到

小朋友大了上學需要人接送

轉而期待假日騎車…

所以

大家快樂騎車就好








假日,我會騎單車出去逛一整天
但是我要開車車上班,我不要騎機車,也不要騎腳踏踏車.不要叫我為了省油騎腳踏車
馬戲團已經讓我受夠了
其實我覺得是否騎單車上下班是得好好三思的。舉自身的例子來說。本人家住中和,公司在松山火車站旁(28公里去回),我的通勤方式有三種選擇:
1)坐捷運轉火車,一個月大約2000元的交通費用。時間1小時。
2)騎機車上下班,油費+保養費一個月約1200元。時間40分鐘。(時速60~80)
3)騎單車上下班,交通費0元。時間1小時。(遇紅燈就轉彎,走人行道+小巷子+大學校區及公園)

其實上面三種方式對我來說(2)還是最多的,因為上下班有時時間不是那麼充裕,且要上福和橋or永福橋到台北市都是件可怕的事。且時常是需要加班的,下了班累慘愮的騎車就一點都不開心了。
不過如果那天預期不用加班,且天氣好心情佳,就會早早出門騎車上班,下班也是早早離開公司。
但其實我的路線中最可怕的一段是「過橋」的時候,不過2座橋相比之下為了安全我大多會繞一下走永福橋,因為比較短一點,並且從引道端上橋,才不會需要自主線道切入慢車道。而一上到有人行道的時候,就會下車牽到人行道上騎。再從天橋牽下橋。
接著穿過台大校區走復興南路,復興南路的人行道是有單車路徑的規劃的,不過也是跟行人共用,實在不佳。然後轉和平東路、敦化南路穿過去走和安路、信義路人行道、松仁路自行車道、松德路自行車道、虎林街、五分埔、松山路,到達公司。
其實原則就是「遇燈轉彎、小路為佳、放慢車速」,並且安全帽、手套、口罩、「後照鏡」都要裝上、戴上,這樣才會比較安全啦!
Kelvin Wang
qmbqmb wrote:
我覺得擔心因為新聞而使一般人利用單車通勤的數量增加
進而事故也隨之增加的這個議題有些杞人憂天
當然開版者提醒的用意是好的
只是我覺得人性不是那麼容易可以更動的

節能省錢的議題不是現在才夯
記得多年以前滑板車不也風行一陣
一堆人後車廂放一台
停在離公司稍有一段距離的地方
再以滑板車代步的方式
當時也有新聞報導
說這樣也省了多少云云
實際上這確也有省錢之效
可是到了今日
還有看到誰這樣做


你這個方式是過去開車族非常風行的方式,值到後來連騎那種"電動滑板車"也強制要戴安全帽、甚至有一陣子因為在馬路上安全性問題被相關單位探討而加以限制騎乘時機、方式之後,才使得許多有興趣騎的人變得興趣缺缺而作罷了。

有位大大在另外一個主題的回應已經將我所關心的問題寫出來了,引述如下:

------------------------------------------------------
油價上漲 開車族首先想到當機車族 聽說 機車業績上漲了14% 路上機車增加 意味著 騎自行車的危險增加 因為這2種車通常是共用一個車道的 叫做"機慢車道" 機車廢氣排放增加 對單車族的健康也不好 總之 好像情勢愈來愈不利騎自行車通勤 要等政府規劃,編預算,執行,驗收..... 慢慢等吧~~~不過 哪天騎自行車都要買強制險 這點政府搞不好會很快通過! 可憐的是 又要多死幾條人命 媒體炒作一下 立委作秀一下......政府才會有所"回應"
------------------------------------------------------

媒體,永遠是那種在鋒頭上開了頭,炒作了一件事之後,然後就不會去管長期的影響、或是後續是否會持續追蹤政府的回應、或是市民的心聲的"放火者"。

所以,實際上這則"三年省40萬"的新聞,實際上只會使得開車族去改成當機車族,造成更多人的人汽車換機車的!

而且,開車族原本會想開車,就是因為有需要(機車也好、自行車也好,通勤一遇到下雨就很麻煩),所以許多人、包括我在內,是"多重方式"的通勤族,而依天氣、當天心情或行程狀況來決定是要開車去上班、還是坐公車去上班、還是騎機車去上班的。

由開車族改乘機車、自行車的比例,我甚至認為會有9:1(假設已先扣除改坐大眾運輸工具的人數之後),所以這則新聞所帶來的影響會是另外一種的"機車族增加"的潛在誘因。

長期來說,單車族都是會與"行人"在分享路權的,所以我認為像日本那樣以後台灣的腳踏車開放騎人行道應該有可能會實現後,想騎單車上下班的人才會真正地增加吧!

短期內,機車數量會增加,因為百物皆漲只有薪水不漲的狀況下,開車族因為受不了高油價而改成"好天氣騎車、雨天開車"的通勤方式會增加。

若是有人從家裏至公司的上班路徑中坐大眾運輸系統能更方便、便宜的話,那該位早就已經是捷運族或是公車族的一員了,應該受這種"三年省40萬元"的說法覺得一點都沒感覺、甚至覺得是無厘頭式的講法吧~~

我理想的單車族還是以走向"健康、休閒"的那類型為主。或是在巷弄中超短程的街坊代步工具,沒事不要在通騎尖峰時間與各種汽、機車一起擠那可憐的"機慢車道",因為路愈寬柏油鋪得愈平坦的"大馬路"愈是汽、機車會想去騎的,行人有騎樓或是人行道可走,那腳踏車上班可能最適合的路徑會是大路與大路間的巷弄所連接成的"少車路徑"比較好吧。


自行車最危險的時候是剛起步時..車速不快...腳又要出力..
常常這時候不是走"直線"

事實上我覺得旗自行車真的很危險..
就連撞到行人都還是自行車的傷勢比較重...
就不用說撞到機車或是汽車了..

另外當我開車或是騎機車時..我也常常把自行車當做是"沒看到"..
所以當我騎自行車時就乖一點...能閃遠一點就閃..(想別人也是沒看到我)
避開車多擁擠路段.(我是只有中午才騎自行車的)
別拿自己肉包鐵開玩笑....痛是很不舒服的...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