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台車都狂按煞車。
我就喜歡試試煞車的手感..
2.戳座墊試軟硬。
這個還沒試過...下次我會試試看..
3.每台車都抬一下試重量(明明只要買登山車,沒事去抬公路車是在幹什麼)。
這有什麼不對嗎?我去買2萬的車..我也會試試其他的車.看多重..差在哪?
4.看到有裝配件的車子,管你是要交車還是來維修,每個東西都要試一下開關。
這個我就沒試過...頂多在旁邊看看而已
5.握手把的軟硬度。
這....有什麼不對嗎?.....手把握一下會壞掉嗎?...還是我們手上有大便?
6.彈車子試材質。(你的手是廢務喔!用摸的試溫度就知道了!)
每個人的手又不是你的"神手"試溫度就知道..
7.至於許多騎賣場車又不保養的人,你跟他說再多都沒用。連個打氣筒也不想買。
一進店裡就說幫我看一下,是沒風還是破胎。
我不是騎賣場車
8.嫌車貴。又說那裡是幾折,又有送什麼。你不會自己去那間店買。
比價是正常的吧!!...又不是每個人都很阿莎力..
結論:我是小白..不...不...我是大白...
碰別人的車子我一定會先詢問車主或店家,我有疑問會開口問或回家查資料,真的想搞懂它就買回家後支解,人的行為都有一定的代價,但最後付出的不一定是金錢,凡事用錢衡量是一種無形的傲慢與偏見!我很主觀的認為看得懂的不會去彈他,看不懂的就算彈到手指斷掉還是~嗯.................................................
因系統忙碌, 儲存文章需要較多時間, 送出文章時請耐心等候!
我就在網路上作足功課後,騎著不太需要保養但上街買東西很好用的賣場車去車行,輪胎好像沒風,走進店裡就先去買打氣筒充氣,因為老闆坐在旁邊跟車友喝茶,就自己先到處看看,為了保持禮貌我一直都把手放在身後賞車,用看的我想我就知道我要什麼了。
我用看的就知道這一台車煞車的多利,完全符合我想像的手感。
而且旁邊掛的一個座墊看起來就很Q,不穿車褲騎久了也不會不舒服。
我喜歡的那台車烤漆很漂亮,標示寫著10點多公斤,嗯~可能跟五塊磚塊差不多重。
手把的軟硬度看起來也剛剛好,設計看起來也符合人體工學,不戴手套騎車應該也不會痛。
有人說用摸的就知道車子的溫度,但是為了保持禮貌,我乾脆想盡辦法借一台紅外線顯影感溫器測車溫,連車子都不用碰到!
最後我看上一台車,上面標價20萬,於是我就掏出20萬或刷卡二話不說直接把車訂了。
走出店門口‧‧‧發現我的輪胎是破胎,不是沒風‧‧‧
如果所謂車友都是用有條件的分享,以「趕一個是一個」的方式對待非車友,那車友的圈子只會越來越小,最後變成孤獨的車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