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球角度? 屁股痛?手痛? 手握手把跟所謂重心用在腳踏上討論

肉球跟牛角
肉球裝的角度 因該是沒有統一一定角度
隨你身體柔軟度 車子設定 騎乘姿式一直作微調最重要
說真的
肉球不是完全頂住手掌丘
頂越多 手掌越早酸痛
應該是微微頂一點點
還是要以手掌心握握把為主
太依賴肉球頂 一般不但頂的地方馬上痛之外
也會造成騎乘姿勢限制
手 肩膀 等等地方連帶提早疲勞
同時還要考慮你趴下 重心移轉騎乘姿勢 抽車 休息騎乘姿勢

手握肉球跟牛角的感覺
個人是以同時手握牛角跟肉球為主
以同時握注時候 兩者間符合手握人體功學角度來調整牛角跟肉球
這時候肉球角度最好
也剛好全握臥把剛好微微頂住 壓身轉移重心衝刺手不會被限制
抽車時候 不管是衝刺抽車 休閒抽車 握牛角或肉球一樣順手

之前以官方圖示角度 手也要一直換姿勢 不然頂的地方很快就痛 不用10km
以自己身體所需跟騎乘姿勢 調整
最近一次當天山路平地混合200km手沒麻過 也不用一直換姿勢

怎樣調整??
分散手最大壓力為主

基本便宜車子座艙調整
運動騎乘姿勢跟車子設定能參考個人拙見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8&t=723124
注意上篇設定是一般便宜型設定方法
還要注意手把寬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8&t=725099
當然這篇這也是便宜設定方法但這種便宜設定方法出來跟精密公式設定出來相差不遠
能在以後經驗再作微調一下

調整完成車子設定
手麻跟騎乘效率的問題
該說手的問題 這對騎乘效率真的關係很大
騎車不能有感覺太多重量在手把上 也就是人家所謂輕握手把
為何呢
因為
要把重心放上半身 但手不會有太多支撐力
手越不出力於支撐 就越能自然微彎 越能吸收震動 提升操控

但手不支撐 一般運動騎姿跟運動型車設定不就會人往前倒??
用哪一種支撐力呢?
說更簡單的
就是手的力量 就只用來供應操控方向所需 跟手在抽車或是立姿是一樣道理
要重心支撐力大多以腳踏當成支撐 以及腰力支撐
也就是說力量都用的踩的動作上了 不踩 就是沒有支撐力
也就是就算手放鬆 用很輕力氣握握把 以腳踩動作替代支撐上身
身體也不會失去重心 或人往前翻
要用腳 踩 來支撐身體重心 說更誇張的就是手握放開一樣騎乘
這就是手10 屁股20 其他都是腳力輸出
如此手不易麻 屁股不易痛 騎的快
力氣不浪費在手上
手感覺越多重量在手把
這樣腳的輸出效率就是越低
以數學而言 就是手多用力一分於支撐上半身 動力輸出就少一分 >>>> 虛功當然
騎久感覺想讓腳舒長時候
再用手稍微撐一下把手 進入休息騎乘方式
這兩者感覺練一下子就知道了
有沒有用手頂 跟幾乎放開手握 這兩種腳踩的感覺 跟速度的變化性 效率是非常明顯的
因為後者已經用到身體重量 跟腰部力氣在踩踏上
而且手把比椅子越低 人的重心會越往前移動
加上手是輕握不頂身體條件下
腳的輸出效率就越高 屁股承受重量就越少
這就是鐵屁股的基本功 沒腳力 基本上鐵屁股是很難練到頂點的 當然在怎樣也沒有不痛的屁股
所以
騎的趴不見得是為了降低風組 也有充分利用體重帶來動力輸出的效益
每一分力氣 都是寶貴的
當然 要騎的越趴 越有效益 個人柔軟度就越形重要
還有這種騎乘重心位置型態
對座姿轉換立姿 抽車動作變換很快
因為 重心就是在腳上
想任何時間變換騎乘姿勢 都是隨腳的受力不經意變化
比方腳一有重踩感覺 身體自然會有準備進入立姿感覺
手握越出力 屁股坐的越重的 感覺將越遲鈍 因為都被多餘出力抵銷

當然 要不要進入立姿補償重踩 操控權還是在騎乘者身上

還有 手唯一出力不是操控車子時候 除了休息騎乘一下之外
就是踩的力量大於體重 已經自然屁股離開椅子 進入有點立姿
也就是有點重踩意思 或是要猛加速
卻又不要選擇立姿騎乘
這時候就是手出力拉手把時候
將自己穩定於椅子上空
手需要出力拉手把 向自己身體的騎乘模式
這需要手拉手把對於體重越輕 腳力越強的人 越會用到
個人減肥關係 以現在體重 跟上面所說騎乘方法
經常如果突然開始要用重踩 屁股就自然自己會離開椅子了

煞車跟手支撐力
手輕握的適合用地方
這方式一樣適用煞車
而且是非常重要
不管平地 或是下坡
煞車時候感覺手握支撐太多身體重量
就是容易前空翻時候 越難以操控車子時候
不但要屁股往後 腳更要用力頂起身體 讓重心全移到屁股跟踏板上 降低重心力量到BB附近 跟椅子後
手 是不能有感覺到支撐身體貫性的
這幾點有做到 其實根本不用肉球一樣能騎長程手不痛
這跟公路車騎乘技巧是一樣的
以功夫比喻
這算是心法
騎成姿勢 車架調整都是招式

以上純屬集合板上諸位大大心得
以及個人騎乘實驗心得
希望對新進車友
鐵屁股
長途騎乘
手會酸
立姿有用嗎

等等一直出現的月經文問題跟迷思
有所幫助

2008-09-08 0:06 發佈

這樣好的文章,讓人深思。 感謝樓主分享最實用的資訊,也讓一昧敗家的我們有一個省思的機會
這樣深入的文章 竟然安安靜靜地藏在這裡 真是可惜呀!
本來 看完第一段後 想要離開 但是有想到 如果離開就要多花128元 去7-11買 搶救公路車坐姿的書本

呵呵 那我看完了 我省了128元 也得到了一些知識 就是 手不要賤~~ 肩膀就不會酸

我就是手太賤 肩膀會越酸XD


較挺的騎姿



較趴的騎姿

(在下自製的圖,畫的不好請見諒)


什麼手不用出力什麼的說法,在下經過思考後,得到一個結論

坐姿自行車,把身體壓低,除了減低風阻之外,其實有個主要的用途,就是利用身體的重量來提供反作用力。

照圖片中,藍點為支點(坐在坐墊上的臀部),紅點是身體的重心,越趴的姿勢,身體重心距離支點也越遠,可以提供的力矩也越大,這個力矩是為了抵抗前腳踩踏下去時的反作用力,如果說,檔位調的很重,身體又不夠趴的話,手部就需要用力去拉把手來提供力量,否則身體會因為腳踩踏的力量而向上翻轉,反之,如果調的檔位太輕,騎姿還太趴的話,手就需要壓住把手來抵消上半身的重力。

手都會很酸的車友,很有可能就是把手的位置調整低到 不符合自己平時用檔位的所需的力量,所以說有這些問題的人,如果平時沒有要騎很快,應該將把手位置調高,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貪圖空氣力學,把把手都調的很低很低,畢竟自己腳的施力沒那麼大,多出來的重力就要由手來承擔了。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