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九月份受01荼毒購買的數字牌眼鏡
B:這幾個月拿到未上市眼鏡
C:從朋友手上借來比較新化某家車店購買可掀式眼鏡
外觀篇:
A:
B:
C:
以外觀來說戴在臉上A與B都滿好看的,但是C帥氣就有點不足~
如單看眼鏡外型A>B>C,但是差別不多,不過看到B的照片越看越像無尾熊Orz..
A與C太陽眼鏡鏡片可以更換,但B無法更換
內近視鏡片篇:
A與C都是採用硬式材質,B所使用的是與鏡片同等材質,就外型B最好看,但是配鏡片價格也較高,因其所採用的方式與其他兩者不同,需像無框鏡架一樣於鏡片上車內溝,但本人配的價格兩者只差100元所以也差沒多少。
三片鏡片彎曲度其實A與C差不多,但C尾部有裝飾所以看起來彎曲度比較高,B就較為平整
通常太陽眼鏡沒近視型的彎度會比較彎因為會比較貼臉,但是近視型的如果太彎會造成觀看物品產生不適與變型。
內近視鏡片裝置方式-
A:主要是利用卡筍方式將內近視鏡架卡在鼻墊上
但是此種方式感覺有點不太可靠,下圖是剛買沒多久在換裝增高型鼻墊時即出現內近視鏡框即龜裂,為什麼會這樣怎麼造成的我也不知~但是也讓我了解數字牌的服務品質是多麼的差~
B:使用磁鐵吸附所以安裝較方便簡單..
C:使用方式為卡筍式但是較為簡陋,所以很容易就可以取下但相對也不牢固
太陽眼鏡鏡片更換篇:
A:使用的為卡筍式,但是更換上較麻煩,同時購買時也未附教學說明書,所以花了很多時間才知道怎麼拆解,但是因鼻墊為卡在太陽眼鏡鏡片上,所以需先將鼻墊與內近視鏡框拿下才好做更換。
B:因無法更換太陽眼鏡鏡片所以跳過
C:利用上方的凹槽與下方的溝,讓太陽眼鏡鏡片卡在鏡架上,因非常密合需稍微暴力點才好更換。
特殊能力篇:
A:普通近視型太陽眼鏡因許多原因所以比較沒辦法很合臉型,所以多多少少都會有漏光的情形,但A上方有海棉,所以漏光輕微同時由於本人比較容易流汗所以還有撥汗的效果可以將額頭上流下來的汗往兩邊撥
B:東方人的鼻子沒辦法像西方人一樣那麼挺所以像A是可以更換為增高型鼻墊,但費用不便宜250元,如不加裝的話眼捷毛會去刷到內近視鏡片除了會造成不適外也會使鏡片上產生污漬,但是就算更換鼻墊也不一定能完全解決問題(本人A在更換增高型鼻墊後還是會稍微去碰到鏡片),所以B的設計是可調型鼻墊,可以自行調整
C:雖然在室外太陽眼鏡可以為我們的雙眼遮掉紫外光與強光,但如果進入室內後反而會變為太黑無法看清楚東西,如果要脫掉太陽眼鏡換回一般眼鏡會覺得有點麻煩,所以C設計為可掀式鏡片,如在室內或其他低光源的環境可以將鏡片上掀,解決換眼鏡的麻煩問題。
綜合比較與結論:
眼睛為靈魂之窗,所以在眼鏡的選擇本人會比較在意他的品質與是否有標示製造公司,雖然很低價就可以買到一付太陽眼鏡,但是如不知道生產製造來源,當出問題的時候該找誰求償或負責,A的廠商賣貴並非沒有原因,每附眼鏡出問題他需要負責還有後續維修因為上面有掛他的mark同時又並非一間小公司,B與C為台灣生產製作,但是C的眼鏡我有試著去尋找生產的公司卻找不到,如出問題時可能找不到廠商負責,B因透過管道拿到所以比較沒上述問題。當有註明製造廠商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就是相對的所寫的規格與內容該公司對其負責,如果生產的公司連自己的資料都不敢標示出來,品質相對的也讓人打一個大問號。
三付眼鏡在戴的過程,A與C比較像一般眼鏡用臉頰兩側夾的方式,同時A的尾部開口較小,本人臉又比較大所以在戴的時候有點緊的感覺,C尾端開口比較大所以無上述問題,B尾端開口最大所以也最容易戴。同時C的腳比較長同時鏡架也比較大材質較軟,所以舒適度B>A≒C,B在戴的時候比較沒有感覺同時重量也較A輕。
三支眼鏡Q度測試-
A:鏡架為硬式材質,鏡腳為軟式材質所以稍微有點Q度
B:整附為軟式材質所以非常Q
C:為硬式所以無法測試~
會測量Q度的原因是每個人的臉大小不一樣,所以臉如果太大戴硬式材質的眼鏡就好像拿夾子去夾臉一樣不舒服,如果有點Q度至少還有些緩衝戴起來也比較舒服同時眼鏡鏡腳尾端都會往內縮,如果有Q度也比較好戴
另外就保固方面來說我只使用過A的保固但是給我的感覺有點差,同時服務品質與其價位不成正比。
B因為沒壞過所以沒用過保固,C借來的但也不知道製造商所以壞了只能直接換新的
眼鏡近視內框剛買時出現裂痕但並非迫切需要維修,所以才今年快到保固前兩個月才維修,要維修之前還寫信到A公司詢問同時附上照片(怕說被認定為人為需自費),但A公司來電的第一句話是詢問眼鏡在哪買的(給他第一個差),因眼鏡在台南秀X莊購買,所以請我送回購買地點請他們代送,當我送到購買地點時店員是說此家眼鏡維修要送回總公司(並未告知要收取郵資)同時也附上保證卡,但是在送修回來的時候店員僅告知因公司看不到內近視鏡片哪裡有問題,所以另外給我一個請我自己換,只是感覺原本舊的有換過,只不過等到離開後才發現保卡沒在裡面,返回店內詢問是說可能公司沒寄回,請我留下個人資料會幫我寄回,隔天秀X莊的店員來電說只要維修過保卡公司就會收回,接著補問一句那是不是之後就沒保固,得到的結果:”是的”(心中充滿無限個差…..這麼貴的眼鏡維修保固就不見了,維修郵寄還需自費,同時換來的只是多一個內近視鏡框..代價真大),所以只能說我對A公司的服務很感冒,但是扣除服務品質,A眼鏡是不錯舒適度還是有一定品質。
B眼鏡也並非無缺點,因其上方沒有如A一樣有海綿所以會有上方漏光的情形(稍微)但可以使用安全帽解決。
另外比較有問題的是內近視鏡片度數問題~
A建議度數為400度內,但本人兩眼各為250;500度,配製後配戴僅剛開始出現不適
B詢問為無度數限制,因其採用內溝設計,配置後配戴也無不適問題
C借來的所以不知..
同時配製太陽眼鏡的內鏡片需注意焦點;與一般眼鏡配製有差~
比較表:
A | B | C | |
產地 | 台灣製 | 台灣製 | 台灣製 |
太陽眼鏡價格 | 2千多 | 暫無訂價 | 4百多 |
是否可換鏡片 | 是 | 否 | 是 |
舒適度 | 中 | 高 | 中 |
推薦度 | 高 | 高 | 普通 |
第一次寫比較文所以寫的不太好,就看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