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車廠對自家有車身五年及零件一年的保固(消耗品不在保固範圍),
但是在處理保固車所需消耗的時間與金錢是無法估計的,(拆裝換修的時間工資+郵寄費用及處理時間)
因為各家車廠對保固車都未給予店家有拆換工資的支付,(汽機車做保固好像車廠會给付標準工時費用)
甚至保固的零件寄退郵資都是保固店家自行吸收。
所以大家想想,不在該店買車又想在住家附近店家做維修或保固,
若要店家老接這種賠錢事,你想誰願意?(若是你當店老闆,這樣的事你要接嗎?)
再談直營店的保固與折扣,
以G牌直營店是直屬公司管理,所有的管銷費用都來自公司,所以保固當然沒有成本支出問題,
所以直營店都會處裡所有G排車的保固問題。
但是直營店的薪水也是由公司發給,當然會按公司的制度走,
再則營業獎金是看各直營店的營業額與利潤看結果,所以該店的店長想要多領點獎金,
當然是會想辦法衝高營業額或利潤,而手法就看各店長是要多銷(折扣多點吸引買客多賣一點),
還是利潤高點(折扣低點利潤就高些囉)。
要經營一家店不是很容易的,要控制管銷費用與成本,一個3~40坪的店面若擺上5~60台車,
加上周邊商品及生財工具與庫存,150~200萬的現金支出跑不掉。(這些是沒利息可收的)
每個月的水電、店租與人事支出(3~4人25000/人)大概就要20萬。期初的店面裝潢100~150萬。
加一加很嚇人的。而在單車還沒這麼熱時,誰敢砸大錢投資店面擴大營業?除非是他家太有錢而沒地方花?
修車+改裝←商品←成車,這些是利潤上的排名,雖說修車改車利潤最好,但是也最耗時間。賣車利潤最差,但是卻是最費力也最難終結(售後服務調修與保固)。
而單車熱度高也只有最近這一年間,車店真正有賺到一些"錢"也是在這一年間。
其實買賣之間若能維持一個平衡,不管是價格VS利潤,還是服務VS消費的態度,若兩者之間有共識,我想抱怨或糾紛都會少很多。
最後想說的是,土水驚抓漏、總鋪驚煮倒(午餐)、當老闆驚"澳客"、買東西驚狼騙......,這些都是有對價關係的,因為賣東西的都希望賣得好價錢,而買東西的都希望價格最低又要服務好!真的有點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