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好久,上週六車架廠老闆終於願意加班造我的車架了! 前三角定位點焊了, 後三角缺料臨時去備料廠取管料回來,鋼管車後碟款輪軸安裝鈑件該廠只有一種尺寸,看來是26"以上車適用,焊小徑車夾角太小,卡鉗裝不進上下管間, 只好回家自己畫再發鐳射割鈑原本要先造26"後輪車款,但目前輪轂馬達我只有20"現貨,就先造20"車吧下午畫好鈑件發鐳割卡鉗裝上管上方會妨礙後貨箱空間,所以裝在下管下方
後驅26吋是很好的方案.鋼管車架燒得不錯,也是較佳的車架材質.但那後半部的勾爪與卡鉗座...是角度的問題或是我眼花?怎有一團在連接處?卡鉗變更位置,外管拉線或作動方式是否也會跟著改變?加裝中柱是否為了避免駐車裝載貨品時前輪偏擺?前輪加裝龍頭定位器可行嗎?(三輪已經很穩了)Tektro有一款右煞把可鎖定的拉線剎車把我的Cocolo就有使用此款剎車把在停車時將後剎車鎖定,避免後輪滾動,增加駐車穩定度.
leone823 wrote:後驅26吋是很好的方(恕刪) 車架後三角未全焊,只點焊比對尺寸前端懸掛無鎖定時,車重有中柱才撐得住後卡鉗使用與双前碟卡鉗同一型號,有左右可選,不怕反向明天去看台北自行車展, 3年前我造的前端套件本該有樣品車演出供試騎,延至今年那車商應該仍展出, 生意人怕我與buyer碰面刻意迴避我在場我還得去看看有無其他商機,也看看可用的零配件
今早11點多進場走馬看花自行車展,只能以冷清形容,難見老外身影也是意料中事低階的獸力車轉向方式不計,看到2~3家前二輪Leaning cargo trike,都是初級設計,談不上操控性; 未見裝我套件車商攤位,彼只外銷不做國內市場吃過午餐後不久便返航,途經大甲車架廠取回安裝卡鉗新割鈑件比對,OK!下週或可完成車架焊接
本週一與週三都去過車架廠,他們發錯舊圖給鐳射割鈑,所以本週想完成車架事泡湯了! 產品開發過程經常有誤,一波三折這兩天也只能紙上作業, 糢擬後貨箱裝載空間圖示 發電機 折疊桌 與 行軍床 收納位置, 行軍床較長,若置入箱內無法蓋上,所以放箱体上方此折疊椅收折後之袋長<45cm,剛好也能入箱,意料外之好事!馬上畫椅入箱, 缺喙的賣蜊仔肉- bmar-bmar! 箱內剛好無多餘間隙
pc8801 wrote:你這車按照法規能不能(恕刪) 台灣道路法規都是參考工業化國家慢好幾拍制定,歐盟是cargo bike主要消費地區,這隻在歐盟是電動自行車沒問題,日本法規則限定車寬<60cm視同一般自行車,但Kawasaki那隻Noslisu車寬明顯>60cm不知是否不屬於一般自转車類別(需額外繳稅)開發新產品不可受限於舊社會框架,否則只能淪為官僚社會奴隸能不能上路?只要是電動車商品,都得經過商檢認証autobike試作車上公路得掛試車牌,但電動(輔)自行車無試車牌我就騎身分証三輪自行車可否行駛一般道路由各地方政府自行決定,目前所知;双北高雄市表示不歡迎,台中市則視同一般自行車; 一般通識以不妨礙交通為原則(車寬與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