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敬請推薦平把車,公路登山跨界皆可,預算25K上下。

我住山區,目前騎登山車,不飛不快純粹休閒取向;
最近有買車的念頭,初步的考量點是:

1.因為有些年紀所以不想趴著騎車,還是考慮平把車種。
2.不想騎得太累,但不確定關乎車重、變速或車架幾何?
3.常遇到很爛的鋪裝路面,希望輪組、車架體質要好。
4.換檔不要太複雜。30速會不會換到手忙腳亂?
5.希望車子毛病少,耐操有擋頭。

期待有先進能給予適切的分析或建議。不勝感謝。
敬請推薦平把車,公路登山跨界皆可,預算25K上下。
2019-08-01 22:49 發佈

微醺鸚鵡 wrote:
我住山區,目前騎登...(恕刪)


都是不錯的選擇

但是除非路真的很不好

不然有前避震的車款真的不大用考慮

要舒服 輪胎寬度有32C 35C 騎士已經很不錯了
鋼管車有興趣嗎?路感會比較舒適,車架也比碳纖,鋁車堅固耐用。
如果山路很多,我還是比較喜歡登山車,有時會有台階還是坑洞之類的,比較不會感受到快要散了感覺。
不要求速度基本上往輕齒比的方向,有個很重要的就是飛輪各齒間相差不要太大,變速才會感到滑順,不然上坡還要變速的話很容易感到不舒適。
然後接下來就是重量,重量輕才會爬坡比較不會那麼無力,平地帶一公斤的行李騎車效率沒有什麼感覺,
但是上坡,有時候會上到連衣服都想脫掉。

住山區好好,因為才有運動的感覺,像小弟住城市,騎單車很難運動到,騎一個小時還覺得運動量不足。
一、就爬坡而言
FastRoad SL2,FCR 這兩款車,應是不錯
除了看輕齒比外,尚要看車重,胎寬等阻力,
車架設計,是要讓你輕鬆騎,還是要你發力催速度。

二、就均衡而言
Urban 300,單大盤,變速較輕鬆,
可休閒長途騎乘,可上貨架,增加載重,旅行亦不錯。
齒比也有兼顧到爬坡。
雖無避震, 700X35 的胎寬,有其舒適性。
舊款輪組非快拆,但可要求店家更改,改版后就不知了

三、就舒適及對應路面狀況
Crossway 500,有前避震及座管避震,騎乘一派逍遙舒適。
胎是 700X40,就破損的鋪裝路面,有不錯的適應能力,
較不會震到屁股痛,長途騎行,也是舒服。

四、若比較強調很爛的鋪裝路面
就 XtC 2,城市也有很爛的路面,可城市都會越野,
鄉間也可上泥土路,碎石路。破損路面也不怕。
美利達SPEEDER,是你最佳選擇。



108/8/2剛入手
2020 giant fastroad ad2 消光黑
可能高過您的預設預算一些
但真的高C/P值物超所值
輕盈的碳架,跟超強配色
及停紅綠燈旁人的觀看感
只有爽而已
推薦您!!!!!
最近,因為自己組了三台腳踏車自用,加上買了一台Giant Escape給家人通勤使用,先前老家也購買碳纖彎把公路車兩台,另外兩台前後避震登山車,加上一台折疊車,所以有一些用途上的差異心得,謹提供參考。

Urban/City bike: 城市車,前叉固定無避震,通常有擋泥板,可裝貨架,但爬坡不是重點功能,齒比屬於平地,平路使用。
Hybrid bike: 有公路車的輕快,前叉避震可鎖定(或無避震輕量化),輪組(700x25c/32c),碟煞或V煞。我自己出遊時使用最多(日月潭、花蓮市區七星潭、龍潭自行車步道、生態公園)。
Crossway bike: 比較舒適的設定(comfort geometry),車架有27.5",有700c(29er),後下叉長度稍長一些,有前避震、碟煞,輪胎最寬也有顆粒狀。
Flat-bar road bike: 平把公路車,除了變速與煞把改為指撥式,其餘的設定都與公路車一致,非常輕快,C夾、碟煞。
下列的國外影片供參考,可以看看車型與騎乘的路況,哪一種比較類似您的現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HMu4WrbJO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N0j7vzkf8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Z-XdpYhZg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g3hbbJVA-w


您所提到的購車清單,都在這幾類車型用途中。筆者會推薦您使用 Hybrid bike,因為您原先是使用登山車,且住山上,選擇有前叉避震可鎖定,大盤三盤(最大52,最少30),後飛輪最少32以上,最少11。讓尺比寬廣一點,至於速別,九速(3x9含)以上都可以。

成車重量,越輕越好,變速器等級,越高越好,就看看預算內能買到哪個等級,就在那裡。車架的設定會跟騎乘幾何(姿勢)有關,這是您購車的重點,並且與您所在意的堅固性有關,您也可以親自去展示間,與服務人員溝通車子種類的特性差異。

然後,買了之後用力給它騎,充份的使用,發揮車子的實際功用。祝福你 !
沉潛觀望了一陣子,在沒啥風雨的颱風天晃了一下G牌直營店,沒料到一直被大姊店員推銷Fastroad AD2,還說碳車一定要買G牌,因為他們有最好的原料、最佳的冷藏設備、最棒的製程等等。雖然不知道是否只是信口開河,但AD2的重量和我騎的登山車真的有天壤之別,不過沒看到重量的資料。

最終沒有被洗腦成功,畢竟預算爆炸了,最後只帶了一份型錄離開車店。我的身高約170,店員說我該騎S號是對的嗎?另外AD2有些部分看起來滿纖細的,不知道碳車的強度如何?
微醺鸚鵡 worte:
沉潛觀望了一陣子,在...(恕刪)


你沒被洗腦成功那就在這裡繼續被洗腦吧!

如果喜歡Fastroad但預算不夠,可以考慮Fastroad SL2. 不過如果你要先經過鋁車的經驗最後再來體會碳車的好,最終你還要去賣掉再來買Fastroad Advanced 2,那到後來更花錢!

170公分騎S號沒有問題. 至於碳架,你若是去看TCR或Defy那可能某些地方更細. 01是個好事不相傳,壞事傳千里的地方. 請問你何時看過哪些人上來投訴Giant Advanced等級的碳架有斷裂的例子?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