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很喜歡騎單車
由於換單位,兩三年下來工作內容就是抱重物走整天
加上以前騎車喜歡重踩以為鍛鍊身體...
現在攜蓋走久了會痛
看過好幾家大小骨科,幾乎每家都照x光
有的說骨頭都正常,是週圍的韌帶肌肉發炎
有的說骨頭正常,只是大腿肌耐力不夠(大腿的確肉肉的)
有的說軟骨比正常的扁,有磨損
有的用超音波看說關節磨損要我選療程(打葡萄糖胺 玻尿酸 或血小版)
超音波能照出關節磨損嗎?
我真的不知道哪個醫生的判斷是正確的....
目前大概騎休閒道路17公里膝蓋會有些灼熱感
前天同事沒上班,造成工作量負擔重走的比較多...又痛了
疼痛的症狀有時候是大小腿骨內側(醫生說這邊有韌帶肌肉聯接)
有時是大小腿骨中間
這些症狀大概兩三天後就會好轉
請問到底是軟骨磨損還是只是發炎? 還能享受單車樂趣嗎?...
之前花3000買維骨力與紐立活,但好像沒辦法根治
我提供2個治標不治本的方案
(前提是你身體無重大患部導致軀幹不平衡)
原則是"try and error"
1. 沒上卡
拉高坐墊試試看
每次拉高2~3mm
2. 有上卡
除了上述的拉高坐墊
坐墊往後移動
扣片往鞋跟方向移動
同時設定的角度要可以保持"步態"(一般走路)的腳掌方向
一次請只做一種設定的改變
慢慢調整
要治本&想省時間的話請找專業的fitter
上述地的兩個方案都沒有考慮到
"有效軀幹"->"髖部"-> "大腿"的夾角
"有效軀幹"->"肩膀"->"握把位置"的夾角
這兩個夾角會影響到 "踩踏姿勢" "腳踏效率" "呼吸效率" "肩頸壓力" "手掌壓力"
白話點就是所有騎車的要素都影響到
若真的想認真玩單車這運動
一些fitting的概念要慢慢學起來
個人覺得再專業的fitter還是無法擁有你的"騎乘體感"
自己做fitting又容易有盲點
所以最理想的fitting要主觀(自己)跟客觀(fitter)同時存在互相合作的
剛好分享一下我的一個小小經驗

我一直以來騎單車都沒事
就在後來一次挑戰一日雙塔之後
發現膝蓋的外側會疼痛
騎個50~60公里不會
但是里程數如果再上去(如70~100公里)
就又會開始痛了
當下直覺"死定了"=_=
我的單車生涯結束了

試了很多方法都不見改善
後來我就想說
這種情況不可能只有我一個人有發生吧

就上網查資料...
直接說重點:
白話一點說就是
你一直使用你的韌帶肌肉
你有想過要放鬆它們嗎?
沒有~~我們大部份的人
只管用,沒在放鬆的
因為壓根沒想過這會是一個問題
現在我已經完全好了
過程我就簡略不說了~~
總之我現在每天都會花
至少10分鐘以上去滾瑜珈棒
如果是騎完車甚至會滾到20分鐘
後來有跟車友聊天
原來也有車友發生類似的情況
有的人是內側發生疼痛
我是外側
我當初有看到這一篇
我都做上面網頁裡面
中間有3張男性(穿橘黃色衣服)的動作
希望也能幫上你的忙^^
9384wowo wrote:
你好~我也是騎雙塔...(恕刪)
對,就上述說的那三個動作
靠手部撐著地板
前後的來回滾動
休息是沒有用的
我也是過來人

因為你的問題沒有解決
會發生疼痛簡單來說:
就是你運動之後
你腿的筋(韌帶)是緊蹦的
你的休息並沒有真的讓你的筋(韌帶)放鬆
只是讓你可以正常的走路而已
而當你又開始運動
你的筋(韌帶)就又會開始緊蹦起來
而且是剛騎的時侯不會
運動越久越痛
熱身也沒用
(因為不是熱身的問題)
單以左腳來說好了
先粗略的分為膝蓋內側跟外側
運動之後左腳內、外側
的緊蹦程度會是一樣的嗎?
當然不同~~
當外側的筋(韌帶)比較緊蹦
去磨擦到膝蓋的骨頭
就會有"一個點"發生疼痛感
而且是在出力的時侯
平常都不會
以我來說
我就是左腳膝蓋外側發生疼痛
另外有車友是內側
(也就是他們內側的筋(韌帶)比較緊蹦....)
所以我們要去把筋(韌帶)做"放鬆的動作"
我個人是覺得去讓人家按摩效果不大
你想想幫你按摩的人
他的手勁才多大
10公斤?
了不起20公斤?
但是...
當你的腿放到瑜珈棒上時
是你全身的體重壓在一個點上
(雖然我們有用手撐著地板)
不過~~相信我
第一次做絕對會讓你升天

滾久了就不會了
現在我每天左右腿各50下
很輕鬆很快
我之前有拍了一小段影片
小腿壓在瑜珈棒上承受的力量大約30公斤
大腿壓在瑜珈棒上承受的力量大約40公斤以上
瑜珈棒
希望也能幫上你的忙^^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