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輪組之外,我只有一組爬坡輪,碳車現役中台灣山多,又是海島型氣候終年有季風,我覺得板輪這東西沒什麼用武之地至於越野,我不會讓沒有減振筒的公路車做這種事歐洲古典賽使用硬漢車架越野,那是因為當時自行車的減振設計還沒有問世現今的古典賽只是為了維護傳統而舉辦而已,要認真玩越野,還是用越野車比較好
一隻 25mm 的碳纖維車圈重量約 390g一隻 40mm 的碳纖維車圈重量約 440g相差 50g 當然是選 40mm 的刀圈而且 40mm 的刀圈的剛性比 25mm 好得多個人只會用 40mm 的萬用輪組.而低框(25mm)的鋁合金輪圈,通常比 40mm 的碳纖維輪圈更重都不明為什麼叫"爬坡輪" ?彩色多莉 wrote:大家通常備幾組輪組...(恕刪)
要最輕量化的輪組爬坡應該選低框管胎版,因為低框管胎輪圈只重 280g 左右, 是最輕的當然如果是 7,80公斤以上的騎士,那就是買最貴最輕量的輪組也沒有作用了welsontsai wrote:記得有看過一篇測試...(恕刪)
之前我有2016跑零,後來換了dura ace c50 tu之後,爬坡一樣可以照上,武嶺,不厭亭,風櫃嘴都沒有什麼問題。反倒是向北海岸之類的路段,很容易就可以維持4x km/h,所以最後只留一組。我覺得是看使用習慣,不過有多組之後,個人覺得通常就會有一組使用率很低...
chachaping wrote:一隻 25mm 的碳...(恕刪) 與大哥理念相同也是選用38mm的管胎框,低框剛性不如高框,整組重量也差不到100G當然選高框。某大廠頂級輪32跟47整組差了50而已,實在是想不到有什麼理由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