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訓練心得1: 一堆廢話跟最大心律測量

過去一年

踩踏板的訓練都是依照個人當下的感覺來調控

雖然參加了一些活動

但都僅是時限內完賽而已

成績都還滿慘澹的

加上有老婆後身材走樣的頗快
(想拚成績了 但沒想到老婆手藝超好 =w=")

開始思考如何有效率的運動

所以陸續找了資料跟看了一些書

有了一些心得

分享的同時也算是自己的筆記幫助記憶

-----以上廢文前言-----
-----正文開始-----

科學式的運動

是從一堆生理數據中,找出一項或多項有意義的數據來監控運動時生理變化,最被推崇的項目之一就是"攝氧量"。以自行車來說,監控攝氧量的方式目前最精準的方法就是"功率計",反映生理數據的時間最快,也已經有相關研究跟公式可以直接算出攝氧量。但就是"貴"!!!即使前陣子有推"人人有功練"的促銷,我還是敗不下去。

因此退而求其次,我選擇比較便宜的"心率計"。心率計雖然反應時間較慢,但也沒慢多少,頂多4秒左右,用在訓練上綽綽有餘。而且也可以用在其他運動的監控。而且相對下便宜很多~

心率區間,心率區間以百分比代表心跳的負載程度,各區間有各自的代表意義。在計算心率區間方法比較主流的是"儲備心率","儲備心率"計算法需要兩個重要的參數,"最大心率(MHR,Max Heart Rate)"跟"安靜心率(RHR,Resting Heart Rate)"。測量得出MHR跟RHR後,可以使用"耐力網"(滿好用的網站)來計算出心率區間。

至於怎麼測量MHR與RHR?
RHR:相較MHR,RHR測量容易多了。每天剛睡醒時,還沒起身前按壓頸動脈計算60秒時間即可。RHR同時也是一個檢視健康的重要指標,若RHR有突然上升或下降的話代表身體出問題了。身體健康與否,RHR的變化會比較明顯。之後隨著鍛鍊效果,RHR也會漸漸下降。
MHR:網路上有很多測量方式,我這邊以自行車為例。最好可以在固定式訓練台上進行,比較安全。裝備好跳帶,先在訓練台上熱身10~15分鐘,強度不用太高,可以一邊哼歌一邊踩踏板的程度就可以。接著就是把身體熱開,以踏頻90+的程度以及只能回答YES或NO的說話方式踩踏40秒緩和20秒總共5個循環。接著輕鬆踩5分鐘。再來就要動真格了!!!100+踏頻+全力衝刺踩60秒緩和30秒5個循環。測試結束後,應該是要死不死的半殘狀態,沒到這種程度測不出MHR。
20160421補充:測試結束後請緩和運動至少15分鐘。

接著說個不好的訊息,依照上述方式測出來的MHR以及RHR不見得是正確的。請多測幾次~~

測得MHR以及RHR後就可以回到耐力網算出心率區間。
簡易課表可以分享給大家:
減肥促進健康取向,一周至少三次,一次持續1小時,10分鐘熱身、40分鐘E強度心率區間&踏頻90+、10分鐘緩和。
20160421補充:這個課表可能會有人覺得強度太低,太輕鬆。但實際上是真的很有效果,持續保持在有氧區間就可以燃燒脂肪,加上飲食作息不用太過於不正常就可以減肥。最難的部分就是,"按表操課",請一定要持續。

各區間的訓練意義不一樣,等下次有心情了會再分享其他訓練區間的心得。
2016-04-19 17:30 發佈
好文章 簡單明瞭

最近剛購入直驅訓練台 準備要自主訓練看看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