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騎單車的理由


一段 TEDx 演講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W-3Mnu3Ovo

講述騎單車在日常生活上的益處。
2015-10-03 10:0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單車 理由
小弟英文程度不好
但是看完影片感覺給了我正面能量
希望有大大翻譯一下影片
基本上是講述騎單車的好處,特別是在沒汽車不行的美國社會,騎單車可以減輕汽車文化造成的死亡率和保險負擔。
其中列出美國人的十大死因,前幾項是和慢性疾病有關,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後幾項和老年失智,精神疾病,還有就是車禍受傷。騎單車的益處是可以將這些十大死因造成的死亡率降低。

騎單車除了可以避免體重過重等等代謝作用衰退引起的各種慢性疾病,還可以治療憂鬱,過動,沮喪,甚至可以改善帕金森疾病患者的生活品質。只要騎車出去繞幾圈,就不會有壞心情。走路或騎單車上班的人,比自己開車或擠大眾交通工具的人,會有更愉快的心情進入辦公室。騎單車維持身體健康,可以降低醫療保險的負擔,少開車減少交通事故,可以降低汽車保險的負擔。從各種角度來看,都是省錢的生活方式。

講者完全放棄汽車改騎單車已有二十多年,體會到騎單車的益處,因此成為熱心推動單車運動的人士。這是對美國汽車文化的一種反思,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或更早,美國的大都市單車通勤還十分普遍,隨著都市人口增加,汽車產業的強勢宣傳,讓美國轉型為以汽車為主的社會,城市和道路建設以汽車為優先,整個環境對單車通勤變得十分不友善。由於人們越來越依賴汽車,少了單車通勤的運動機會,連帶惡化了各種慢性疾病的死亡率,交通事故致死率升高是汽車文化發展不可避免的結果,造成汽車保險的負擔越來越沉重。

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之前,北京沒有多少條大馬路,也沒地鐵,大家騎單車什麼地方都騎的到。現在的北京修了不少條大馬路,加上地鐵,街上已很少看到騎單車的,但塞滿汽車的公路卻讓人動彈不得,同時更惡化了城市的空氣。開闢再多的公路都無法容納更多的車輛,變成交通的死結。若可以重新再來,應該不會放任汽車無限制的成長,而是開闢更多的單車專用道。

台灣的都市交通建設,目前還是以汽機車的需求為主要的考輛,並沒有把單車當作通勤工具的需求來規劃。
js4042 wrote:
一段 TEDx 演...(恕刪)


騎單車的理由:
安全(對他人而言),
健康,
省時(都市),
節能,
不排放廢氣,
對人對環境*社區友善(相對汽機車),
更多樂趣,
節省金錢。

單車通勤的節約成本

讓我們從自己做起,
即使環境配套對單車不友善,
更要鼓勵更多人騎單車通勤。
當單車通勤成為大眾,
環境就會變得更有利於單車通勤。

喜歡騎車的朋友們,大家一起騎單車通勤吧。


我們是現代人 不要拿那種閒雲野鶴當榜樣

僅有單車只能說是交通工具或是運動器材

通勤減碳健身沒問題

但單車+休旅車 才能稱做生活

終究逃不開汽車

TONY1978 wrote:
我們是現代人 不要拿那種閒雲野鶴當榜樣
僅有單車只能說是交通工具或是運動器材
通勤減碳健身沒問題
但單車+休旅車 才能稱做生活
終究逃不開汽車


基本上汽車文化在現代化的生活中是避免不了的,但是過度依賴汽車的結果是消耗太多的自然資源,同時也讓我們個人,社會和自然環境付出沉重的代價。即使將單車納入日常生活中,也回不去那種閒雲野鶴的生活了。某些人經濟情況許可能夠做到休旅車+單車,但這些人絕非多數,也不可能成為多數。

都市裡空間有限,若沒有長遠規劃,停車問題會越來越嚴重,道路的開闢趕不上汽車數量的增加,修多少路都不夠。台灣的問題比美國還嚴重,我們不只有汽車,機車更多,這造成更多的空氣汙染和交通事故。在台灣要推動單車納入日常生活會遇到更大的阻力,像是台灣平地不多,全年適合騎車通勤的天氣有限,加上都市道路沒有為單車通勤做考量,等等。

歐美的汽車文化成了新興國家嚮往的生活型態,只要經濟能力許可,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擁有一輛汽車。但是歐洲好幾個大城市已經有所反思,在城區限制汽車的活動範圍,大力推動單車通勤,重現街道商鋪的優閒生活。美國對汽車的依賴更深,但已有一些人覺醒,認為這樣下去是無解的死結,於是才有人致力倡議單車的生活化,而不只是運動休閒。演講者曾經擁有汽車多年,覺醒後完全放棄了汽車,單車生活化讓他找回了不依賴石化能源的獨立自由。

大眾運輸,急難救助,貨物運輸這些都離不開汽車,但是在個人生活上減少對石化能源的依賴和消耗,騎單車是最有效的選項。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後,人民收入增加,第一個想到的是買部汽車,只要大陸百分之一的人口擁有一輛汽車,會是怎樣的情況?


js4042 wrote:
一段 TEDx 演...(恕刪)

往後交通費只會越來越貴(明年公車又要漲價了),

騎單車除了可以省下交通費(積少成多,日子久了會很可觀的。)

又可以賺到健康,何樂而不為呢?
davie1968 wrote:
+1
常常忘東忘西?醫生建議:多騎腳踏車
單車+公共運輸。
生活更健康簡單,輕鬆,低成本。
摺疊車+摺疊舟+摺疊帳 上山下海,汽車去不了的地方都能去~


這對我似乎無效,我已經掉了 N 個保溫水壺了,都是騎車休息的時候喝完水把水壺放一邊,忘了拿回來。還丟過三次家門鑰匙,單車旅行回到家,不得其門而入,還好住家附近就有鎖店。現在只剩最後一招,把備份鑰匙藏在大門附近。

那段演講裡還提到一項騎單車的好處,就是騎車的時候可以體會到內在的安寧和平靜。特別是在一人獨自騎在無人的小路,或是長程的單車旅行途中,那簡直就是一個和自己對話的機會。

沮喪和心情低落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出去到附近的鄉間騎車。

js4042 wrote:
騎在無人的小路,或是長程的單車旅行途


所以動則百里長程,
所以每日幾十里通勤不邂。

踩踏中和路面對話
划船時一槳一槳和海洋對話

獨騎很難不遇到人,
獨划很難遇到人~

騎車再追加一個理由~
在安靜中騎尋美景。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