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下了班無聊,便跑去自家附近的腳踏車店喇賽泡茶
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開始有意願購買腳踏車的人變多了!
當然,一方面這是好事
但是另一方面...卻又感受到奇怪的消費現象
怎麼說?
每個人都想買便宜大碗的東西,當然我也是如此
但是我相信每個行業都有他特別的利益平衡所在
偏偏就有不少的客人,拿著網路上便宜的價錢,來去壓榨實體通路的店家
某A:老闆,你怎麼賣這麼貴啊?跟網路上差1~2仟耶
某B:阿配件怎麼送這麼少?不能再多送一點喔?阿價格怎麼這麼硬?
某C:我在XX店問到的價錢比你低耶.
我很納悶,在實體通路買車子,店家除了要幫你組裝調整以外
如果日後需要維修服務,難道不會跑回去原本的店家嗎?
那店家因此多賣貴一點點,又何訪呢?
在了解台灣的單車生態以後,發現大多數開業的老闆們
其實他們不是一開始就是愛擺臭臉,愛擺架子!
當然我相信也有例外的傢伙,只是,當這群人以熱情來款待每位顧客以後
卻發現他們的熱情被不少不瞭解"行情"的"奧客"所踐踏..
久而久之,老闆們也失去的當初開業的那份熱血..變成大家口中的
"惡老闆"或是"死要錢"..
在台灣,拿G牌M牌的例子來說,
一台單車能賺多少?
利潤有多少?
尤其是高單價的車種..
更何況不少車子跟公司叫貨以後,是需要直接"買斷的"
如果是該公司的直營或是授權經銷,頂多30天月結
一部新的單車多久變成舊款?平均3~5個月..
試想這個屯貨的壓力有多大?
這還不包含每月要支出的管銷等等
算起來,一台單車,真的能賺多少?
(有興趣的請多跑車店跟老闆們討教)
常聽見很多老闆們曾經怨嘆過:
A.當初要不是因為興趣,早知道就不開單車店了!
B.要不是為了這群志同道合的車友們,我實在想轉行賣別的東西
C.有時候蹲在那邊調整一兩小時的變速,跟客人收個100~200涼水錢都還會被抱怨
不是這些老闆們太摳門,是客人太不解風情..
單車店這門行業,在我看來大多數幾乎都秉持著
"買賣不成仁義在","沒買多謝,有買感謝"的信念在經營...
所以奉勸各位車友
別再拿一些網路上所謂的"低價",來去壓榨店家要給同樣的價錢..
要低價,那就在網路上買就好;可是當出了問題需要維修,當老闆揮汗如雨
幫你把問題解決要收錢的時候,請別說出
"阿不是一家購買,全省服務"這種奇怪的理論.
單車畢竟不是3C產品啊...
店家要賺,請賺的合理.有道德
消費者要賺,請記得給人家一口飯吃,也當個有水準的客人
老實說這篇心得好像沒啥重點,只是每次看到那些奧客
都很想替這些單車店老闆們抱不平..
以上,歡迎大家發表感想,也歡迎更瞭解熟知單車生態的前輩們來發表意見
如果我有觀念不對的地方,也請不吝指正,剛溫
很多敷衍的店家又不標價的想亂搞也沒轍了反而是一件好事。
我是覺得價格不對味的時候換家就好了
另外,捷安特的確是有一家購買全省維修不是嗎?沒記錯的話。不知道是不是只限直營店
奧客→怎樣的行為要到達奧客的程度?還是他只是精打細算?
奧店→怎樣的服務與價差﹝10元?100元?1000元﹞才會稱呼奧店?
前陣子一個同事要買小折...
也覺得Dahon 不錯,但我跟他說現在應該買不到
隔幾天他卻跟我說他在哪哪哪有看到兩台...只是我問他價格後,就跟他說難怪那家店還有貨
價格報的比公司報價還貴...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同事是新手,也沒作足功課就去詢價
當然到處詢價用網路免店面的價格來要求老闆降價這種客戶絕對是奧客
因為既然那有便宜就請他去那買就好了...
消費者永遠都是弱勢,售後服務還是得看店家的臉色,就算當初不殺價車有問題有時還是得看老闆臉色
當然每家店的風格不一樣...只是好的店家總認為還是少數
老闆有存貨的壓力,修了半天工錢兩三百...其實這不能作為要求的條件
誰賺的每一分錢不辛苦,就算路邊賣麵的也是30 50 這樣賺...
坐辦公室很輕鬆嗎...我想很多人就是坐的很辛苦...有的工作是勞心,有的工作是勞力
既然要開店面要做買跟賣,這本來就會有庫存的風險跟承擔...
那個作買跟賣的不是...要不然他也賺的太輕鬆了點
如果這樣的壓力不能承擔,說真的就別開店了
比個價錢, 跟老闆殺個價就是奧客
那我就是奧客呀......
假設G牌的某腳踏車售價三萬
A店老闆要賣原價送一成配件
B店老闆願意打八五折
那告訴你, 我一定去八五折的那家店
可以少花 4,500, 何樂不為?
花車價一成所買的東西真值那一成價格嘛?
逛過不少店, 很多配件的標價都是標準建議售價
其實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
我寧願用別的管道買
當然我也知道所謂一般行情在
該賺的一樣會給老闆賺
譬如新車價格我就不會跟老闆去殺個六折七折
換個胎100, 換個前叉300之類的我錢也沒少付過
不是每個人都那麼有錢啦!
奧客如我, 用時間換取金錢
不在意這一點點價差的
用金錢換取時間
如果連這樣也被你嫌是奧客
也沒辦法囉~
愛我所愛,無怨無悔。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