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了兩個月的公路車
當初買車只有坐上"車架模擬器"(應該是這樣説)
就馬上決定了車子size
現在已經有了車子,在做fitting的話,成效會有限嗎??
就我自己認知大概就只能調整座艙位子,管頭高低與握把角度吧??
我現在狀況大概最大問題
一陣子沒騎乘,騎乘後龍尾骨部分會酸.
但一個假日第一天會酸,第二天就不會.
剩下細部的微調,也是不夠清楚...目前公路車年資1個月
身高189,騎乘XL車架...
各位前輩請諒解
------------------------------
以下是我再回應新手選車建議
登山車 : 車架要買大1號
公路車 : 車架要買剛剛好 或 小1號
fitting 買車前所做的數據 , 依數據購買合式的車架
setting 騎乘一段時間 , 後續調整細目
-------------------------------
鞋子(鞋型不合或尺寸不合會壓迫拇趾球導致腳麻)
鞋墊(足弓支撐不足或過度支撐)
鞋底版角度(影響膝蓋與髖的作動,有可能因此導致膝痛)
鞋底版位置(影響小腿肌肉支撐)
坐墊寬度(不夠寬會陰會痛,太寬或形狀不合可能導致坐骨摩擦疼痛)
坐墊角度(影響手掌、肩膀壓力)
坐墊高度(影響膝蓋角度)
坐墊水平位移(同上影響膝蓋角度,這個角度會造成膝蓋或是腰部的疼痛)
龍頭長短、墊片高低(影響上半身角度,手掌、手臂、肩頸、腰部疼痛的主因大多在此)
彎把角度與煞把位置(影響控制)
實務上大部份的人都有長短腳、長短手、脊椎、肌肉鬆緊度問題(有跨腳習慣的人,你跨左腳跟右腳的感覺有一樣嗎?)
所以做 Fitting 正確來說第一步,是先躺上物理治療床去觀察身體的各種狀況,接著做一些動作了解各主要肌肉肌力。
然後才能上車開始調整。
有些人會認為自己只是個休閒騎士,不需要這麼麻煩。
我只能說,很多人平常日子過得很正常,直到有一天不舒服,才突然發現自己得癌症。
這種例子我相信大家身邊都有(我就好幾個)。
對我來說,花錢做個身體檢查了解自己的狀況(特別是有點年紀)是很正常的事。
(我一直也以為我有在運動身體應該不錯,結果體檢完,靠北我尿酸過高)
至於費用的問題,我認同的店家,如果車子牽去做設定結果完全沒動,是不收費的。
www.cycliving.com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