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關於Fitting的調整極限??(補充狀況)

牽了兩個月的公路車
當初買車只有坐上"車架模擬器"(應該是這樣説)
就馬上決定了車子size

現在已經有了車子,在做fitting的話,成效會有限嗎??
就我自己認知大概就只能調整座艙位子,管頭高低與握把角度吧??



我現在狀況大概最大問題
一陣子沒騎乘,騎乘後龍尾骨部分會酸.
但一個假日第一天會酸,第二天就不會.
剩下細部的微調,也是不夠清楚...目前公路車年資1個月
身高189,騎乘XL車架...
2015-03-16 13:22 發佈
這些可以調整的範圍就很大了!!
如果車架size不要太離譜的話,應該都可以調的出來了.
妳的美麗..我看見了..就不會忘記了......
一般來說能調的就這些啦
頂多再依需求換個不同長度的龍頭
昨天把龍頭降低一格再把座椅往後調一點
整個出力順暢多了
只是脖子比較痠一點

想要依身材習慣搭配不同零件那是另一個層級的事了
以下內容 回應錯誤

各位前輩請諒解

------------------------------

以下是我再回應新手選車建議


登山車 : 車架要買大1號

公路車 : 車架要買剛剛好 或 小1號

fitting 買車前所做的數據 , 依數據購買合式的車架

setting 騎乘一段時間 , 後續調整細目
-------------------------------
車架決定一切,個人經驗,公路車的話
建議買小一號,買大真的會後悔。
我就是後悔的那一個= =。
當初要買時,有先去做Fitting,
不過我的身材剛好就在臨界值,就依照Fitting
出來的結果買了ML,騎了兩三次後,我就後悔了。
買小可以調大,賣大就很難變小了!!!
LukaCai wrote:
牽了兩個月的公路車...(恕刪)


最近剛好花錢做了FITTING

可以調的地方 大致上有以下幾處

1.坐墊可以前後移動(視座弓長度決定)

2.坐管可以選擇是否後飄(刀型座管或ISP就當我沒講)

3.坐管的高低

4.龍頭長度及角度(通常有不同長度及角度給你選)

5.頭管的高低(龍頭位置)

6.鞋底扣片位置(有上卡的話)

7.曲柄腿長(這個應該是最不得已 才會想動的東西)




unjuan wrote:
車架決定一切,個人...(恕刪)


如果你的身材介於兩個尺寸中間

那買大一號為什麼會後悔?

我反而覺得買小一號才是考驗身體條件的開始

特別是頭管小的幾何,買小一號,痛不欲生的大有人在

也聽過太多去retul系統做fitting,被說車架太小不適合的例子

unjuan wrote:
車架決定一切,個人經驗,公路車的話
建議買小一號,買大真的會後悔。
我就是後悔的那一個= =。
當初要買時,有先去做Fitting,
不過我的身材剛好就在臨界值,就依照Fitting
出來的結果買了ML,騎了兩三次後,我就後悔了。
買小可以調大,賣大就很難變小了!!!...(恕刪)


汝 A 代 玩 國 語 架 里 當

老 闆 聽 不 懂

摳 寧 不 喜 翻 汝 呢

價 A 那 立 共 蒜 卡 大 架 ...

----------------------

老闆OS: 不 喜 翻 庫 存 縮 !

從腳到頭,可能會動到的東西有:

鞋子(鞋型不合或尺寸不合會壓迫拇趾球導致腳麻)
鞋墊(足弓支撐不足或過度支撐)
鞋底版角度(影響膝蓋與髖的作動,有可能因此導致膝痛)
鞋底版位置(影響小腿肌肉支撐)
坐墊寬度(不夠寬會陰會痛,太寬或形狀不合可能導致坐骨摩擦疼痛)
坐墊角度(影響手掌、肩膀壓力)
坐墊高度(影響膝蓋角度)
坐墊水平位移(同上影響膝蓋角度,這個角度會造成膝蓋或是腰部的疼痛)
龍頭長短、墊片高低(影響上半身角度,手掌、手臂、肩頸、腰部疼痛的主因大多在此)
彎把角度與煞把位置(影響控制)

實務上大部份的人都有長短腳、長短手、脊椎、肌肉鬆緊度問題(有跨腳習慣的人,你跨左腳跟右腳的感覺有一樣嗎?)

所以做 Fitting 正確來說第一步,是先躺上物理治療床去觀察身體的各種狀況,接著做一些動作了解各主要肌肉肌力。
然後才能上車開始調整。


有些人會認為自己只是個休閒騎士,不需要這麼麻煩。
我只能說,很多人平常日子過得很正常,直到有一天不舒服,才突然發現自己得癌症。
這種例子我相信大家身邊都有(我就好幾個)。

對我來說,花錢做個身體檢查了解自己的狀況(特別是有點年紀)是很正常的事。
(我一直也以為我有在運動身體應該不錯,結果體檢完,靠北我尿酸過高)

至於費用的問題,我認同的店家,如果車子牽去做設定結果完全沒動,是不收費的。

www.cycliving.com
可以去做一次看看,雖然花費不低...
一開始先躺平看些身體狀況,然後在站著走路觀察身體姿態.
自己的車架上訓練台開始騎車先看騎姿,然後調整扣片角度.
然後身上貼好感應器,用3D開始抓騎姿,先有個現有狀況後接著才開始調整車子
能調的樓上幾位有人說了,調完後又在騎,也看你身體感覺有沒有比較好.
最後會對整個車架做掃描建數據.
在現有狀況下能調到極限後在來就看你要不要花錢換零件調到更適合的狀態了.
調整完後大約有3個月時間去適應fitting後的狀態然後在進行調整...
我1月做完還沒滿3個月...所以後續繼續觀察中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