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會有一段歷史記載:
在人類的交通工具史中,曾經因為大有為專長空轉的蛋撻政府和聰明的蛋頭學者歧視壓迫機車,認為機車危險、污染、混亂、灰頭土臉而消滅機車。取而代之的是萬年宣傳的『大眾運輸』和『腳踏車』。
但『大眾運輸』和『腳踏車』不愧是『萬年宣傳』,實在無法成事,於是就有人開始改良腳踏車,首先,『腳踏車』聽起來遜又落後,還要用腳踏,故先改名『自行車』,當時台灣人民正處於『實不實用不重要,跟不跟得上流行才重要』的蛋撻時代,所以這樣聽起來就自覺上流美了,吸引很多人大力頌揚『自行車』,儼然就是蛋撻再現。『腳踏車』製造廠年終發23個月,政客官僚爭相宣傳腳踏車道要如何規劃,自己對腳踏車貢獻卓著等。
可是光改名還是無法改變腳踏車不實用的事實,於是有人就在前後加上LED燈,一開始為晚上安全,後來也有照明功能,煞車燈也出現了,又為舒適性加裝避震器,漸漸腳踏車越來越多,越來越流行了。此時傷亡也跟著大幅增加,政府只好立法騎腳踏車要戴安全帽,但腳踏車沒有置物箱很不方便,於是腳踏車又有置物箱了。可是腳踏車還是差了一點,遇到上坡怎麼辦? 下雨怎麼穿雨衣騎也是問題,騎腳踏車如何載小孩上學呢? 怎麼買菜呢? 漸漸的,隨著科技的進步,『自行車』終於具有動力可以『自行』了,除了置物箱放安全帽雨衣外,腳下也可置物了,最後,大有為的蛋撻政府和聰明的蛋頭學者宣佈他們找到了最佳的交通工具,就是具有動力、燈、置物箱的『機器自行車』,注意不是『機器腳踏車』喔,並要為這種最先進的交通工具建專屬的高架路、橋樑、地下道。從此全民上班上學都享有此先進的交通工具和經濟的交通建設,再也沒有交通問題了。
後記:
當時對此一奇怪荒謬的空轉過程,雖然有人挺身而出撥亂反正,並發表"為自行車正名"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8&t=2151963&last=27863957
等文章,內容中規中矩 , 言之有物 , 既有趣又充滿知識性 , 當然其中牽涉公眾事物 , 即為政治 , 同版許多探討公眾事物的文章都一樣, 如討論路平不平,討論腳踏車道如何設計... , 但仍被以牽涉政治被封殺.
討論區拒絕的應該是口水政治 , 藍綠垃圾 , 但不應只因為幾個藍綠小丑叫囂鬧場就扼殺大家討論公眾事物的機會 , 為了導正大家討論的方向 , 本文加註後記及說明 , 使大家知道本文要表達的真正意涵是什麼 , 如此應該就不會有太多奇怪的發言. 導致文章被封殺, 大家也喪失理性討論事情本質的機會.
說明:
電動自行車和電動機車的差別在電動自行車多兩個踏板, 有兩個踏板就繼承腳踏車的血統, 喔, 應該說"自行車", 那就是上流美, 還可以肆無忌憚的痛罵自己同胞兄弟"機車", 機車行照上不就是機器腳踏車嗎?
那"電動自行車"和"機器腳踏車"有何不同? 那電動機車是不是要稱"電動機器腳踏車"? 一整個聰明到爆炸.
共產黨就看得很清楚, 反正是熱烈擁抱資本主義, 管你摩托車還電動自行車, 只要是兩輪有動力都一樣, 通通一起禁. 這也因為自行車不說自己是腳踏車, 聽到腳踏車還呸的一聲, 可見很多自行車已經背棄自己的血統, 被禁也是理所當然, 就跟共產黨擁抱資本主義一樣, 這又另人想到一個故事.
周恩來訪蘇時, 赫魯雪夫挑釁說, 我是工人出身, 你是地主出身, 周恩來回答說, 我們的確出身不同, 但相同的是, 我們都背叛了自己的出身.
劉金標三步五時痛罵機器"腳踏車", 自己卻在生產電動"自行車". 每次騎車還要大巴士跟在後面. 真是偉大了不起.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