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篇文章給大大欣賞一下蘇軾的 喜雨亭記 原文在上 底下有翻譯原文: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亦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書;漢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孫勝敵,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齊,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鳳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於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樹,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於岐山之陽,其占為有年。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於庭,商賈相與歌於市,農夫相與忭於野。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 於是舉酒於亭上,以屬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則無麥。」「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則無禾。」「無麥無禾,歲且荐飢」。獄訟繁興而盜賊滋熾,則吾與二三子,雖欲悠遊以樂於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悠遊而樂子此亭者,皆雨之賜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從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襦;使天而雨玉,飢者不得以為粟。一雨三日,伊誰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歸之天子;天子曰不然,歸之造物;造物不自以為功,歸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翻譯:亭子以「雨」來命名,是為了記下久旱逢雨的歡樂。古時候的人有了喜事,就用來給事物命名,以表示永不忘記。周公得到了「嘉禾」,就以它作為自己的書名;漢武帝得到鼎,就以它作為年號;叔孫得臣戰勝了敵人,就用俘虜的名字作自己兒子的名字。他們的喜事雖然大小不等,但用它們來表示永不忘記,卻是一致的。 我到扶鳳府的第二年,才開始修建官署。在正堂的北面,建了一座亭子,在亭子的南面開鑿了水池,引來流水,種上樹木,作為休息的場所。這年春天,岐山南面下了麥雨,占卜的結果表示將有一個豐收年。隨後,整整一個月沒有下雨,老百姓開始擔憂了。過了三月份,四月初二才下了雨,十一日又下了雨,老百姓還覺得沒有下夠。十四日下了大雨,三天才停。官吏們在廳堂中互相慶賀,商人們在街市上一起唱歌,農夫們在田野上一起歡笑。憂愁的人因此而高興,患病的人因此而痊癒。而我的亭子也恰好在這時落成了。 於是,我在亭子中備辦酒宴,借著勸酒的機會對客人們說:「五天不下雨行嗎?」客人說:「五天不下雨就沒有麥子了。」「十天不下雨行嗎?」客人說:「十天不下雨稻穀就活不了。」「沒有麥,沒有穀子,就會出現連年的飢荒,刑事案件將頻繁出現,盜賊也會日益囂張。那麼,我與各位先生,雖然想在這個亭子中悠閑地聚會歡樂,能做得到嗎?現在老天沒有忘這裏的百姓,剛剛現旱情就賜給了雨。使我與諸位先生能夠在這個亭子中悠閑地聚會歡樂,都是雨水賜給的。這又怎能忘記呢? 給亭子命名之後,接著又為它作歌,歌詞說:「如果天下降下珠寶,寒冷的人不能用它做短襖;如果天下降下美玉,飢餓的人不能用它當糧食。一場大雨連下三日,是靠誰的威力?百姓們都說是太守,太守不肯把美名據為己有。歸功於天子,天子也說不是他;歸功於萬能的造物主,造物主也不認為是自己的功勞;又歸功於茫茫的太空,太空渺渺茫茫,沒有什麼可作為名字的。我就用「雨」來為我的亭子命名。」現在下雨應該算是得其所哉吧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