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挪威)自行車電梯....

在友站看到的...


騎單車遇到上坡時..

對有在瘋單車的朋友應該只是小菜一碟..

可是對一般大眾而言..卻是避之猶恐不及...



挪威想到了一個好方法...


(挪威)自行車電梯....


有看到嗎?









(挪威)自行車電梯....




(挪威)自行車電梯....

(挪威)自行車電梯....

(挪威)自行車電梯....

(挪威)自行車電梯....

(挪威)自行車電梯....



不如....武嶺也來裝設一組好了...

.....................................................................................................


同場加映....


這算是 "綱條車" 吧...


(挪威)自行車電梯....




騎這台 "協力車" 應該很省力...

(挪威)自行車電梯....
2011-01-18 5:55 發佈
達 叔 wrote:
不如....武嶺也來裝設一組好了...

感覺上,這個只能裝在直線道上.. 彎彎曲曲的上坡就沒辦法了!

--
最後兩張蠻有趣的,
是合理使用嗎?還是 KUSO 的?
達 叔 wrote:
同場加映....
這算是 "綱條車" 吧...

看起來好重 ...
達 叔 wrote:
騎這台 "協力車" 應該很省力...

想到一個故事:
其中有一個人想說,要是我不出力踩,大家應該感覺不出來吧!
.. 結果,車子完全沒動!
網路發言嘛... 多是隨便說說!別太認真..
滿不錯的點子,但有好也有壞,可能也會讓某部分的人越來越懶得費力爬坡,就像人類的交通工具越來越發達,越來越依賴工具,到最後就整個社會嚴重過胖,然後肥胖又產生一堆疾病及其他文明病。

另外,我認為彎曲的路線應該也是可以架設的,只要不是直角轉彎,應該都不會有問題。

最後稍微離題一下,其實我一直覺得像台北或者國內比較大的都市,在一些商業鬧區路段實在應該想想有什麼點子可以改變一下動向。例如,我是覺得是不是可以在人、車都非常擁擠的特定路段架設有手扶梯的天橋,乾脆就讓行人直接搭乘架高的手扶梯,不要再走斑馬線過馬路了。一方面可以免除被車撞的危險,同時也可以讓打結的交通大幅改善,行人也不必費力爬樓梯,不會造成行人的困擾。不然每次就看一堆準備右轉的車子大排長龍卡在那邊等擁擠的人潮過馬路,然後大家喇叭拼命猛按,有時候一個路口甚至要等兩、三次紅綠燈才過得了。最後搞得某些駕駛人急躁難耐,開車的方式自然就變得越來越粗魯。某種程度上,我能夠理解為什麼很多台北人開車會那麼粗魯,這種交通環境,讓人不抓狂都難。

以前台北在一些比較大的路口也設有不少天橋,不過天橋畢竟還是要叫行人花力氣去爬,結果就是大家都懶得爬,到最後天橋根本沒有人在使用。如果能改成手扶梯,應該能解決這個問題。

當然,只是一個簡單的想法,歡迎指教。
"綱條車"我看到了isp車架耶!
自由時報20050820
(三)人行陸橋篇 3座豪華陸橋 最礙身障(自由時報8/20陳璟民、胡世澤)

台北市有3座豪華人行陸橋,共耗資市庫1億4千多萬,因市府標榜可提供身障者使用,所以造價會相對昂貴,並稱即使使用率偏低,也有其服務弱勢者的功能,但經記者實地訪查與訪問身心障礙者使用的實際經驗發現,這3座陸橋設計不當、區位不佳、維管不良、使用率偏低且潛藏危機等多重缺失,根本無法符合身障者的需求,有明顯浪費公帑之虞,這3座豪華人行陸橋分別是「松山高中電扶梯」、「中華景觀電梯與電梯」、承德路七段與吉利街口的「承德吉利斜坡道」等人行陸橋。

松山高中陸橋 設計失當

松山高中陸橋位於基隆路與松隆路口,市府88年4月開工,耗費2800萬元,91年8月竣工啟用,宣傳是國內第一座戶外電扶梯人行陸橋,具有造型優美、夜燈亮麗等特色。可是,曾想搭松山高中陸橋的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召集人唐峰正發現,該陸橋並未設計直立式電梯,僅有單座且運轉方向「只上不下」的電扶梯,下陸橋要走傳統樓梯,使用輪椅者「完全過不了」,使用柺杖者與腳力不好的老年人「易上難下」。唐峰正批評,市府財政困難,卻花了2800萬元蓋了一座對身障一點用處都沒有的電扶梯陸橋,純粹為了兌現馬英九的市政白皮書,根本是「閉門造橋」。記者實勘陸橋設施及民眾利用現況,目睹劉姓婦人因松山高中陸橋在松隆路口的電扶梯,停擺超過兩周沒有修復,只得繞行基隆路斑馬線,她的行動等於抗議養護單位與包商沒有落實維護管理責任。

中華景觀陸橋 華而不實

但市府沒有記取相關教訓,91年3月又在中華路與開封街口,編列6964萬元預算興建中華路景觀陸橋,隔年9月竣工啟用,陸橋兩端除有傳統樓梯,也各設一座直立式電梯及一組一上一下的電扶梯。唐峰正評鑑這座豪華級陸橋,只見電梯四周都是玻璃惟幕,裡外的空氣不流通,上方沒有遮陽設施,他拿溫度計測試,當時室外溫度攝氏35度,電梯車廂內溫度竟高達40度,一但電梯在大熱天故障,民眾必須苦候救援,身障者、抵抗力低的嬰兒與高齡人士可能有中暑、休克、悶熱致死之虞。記者實地走訪中華景觀陸橋發現,靠近福星國小一側的電扶梯與電梯上,梯口雖標示電扶梯與電梯每日上午6時至晚間10時開放,但一位汪姓青年踏上電扶梯卻未見感應啟動,他2度下梯重走,確定是設備當機;另有民眾想從橋上搭電梯下來,但他按下電梯鈕許久,車廂依舊停滯地面層,毫無上升開門載客的動靜。

承德吉利陸橋 危機重重

承德路七段與吉利街口的承德吉利陸橋則是市府用7260萬元於91年4月開工,次年10月竣工啟用,號稱全國第一座的斜坡道人行陸橋,除有傳統樓梯,最大特色是加設迴旋4段的斜坡道,希望方便依賴輪椅代步的人士使用。台北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總幹事許朝富親身體驗後,發現單邊斜坡道全長約60公尺,身障者用輪椅走一趟要花10分鐘,一但中途體力不支,輪椅滑下來,勢必摔的鼻青臉腫,非常危險。記者至該陸橋時還發現,斜坡道口豎立黃底黑字告示牌,寫明「無障礙斜坡道僅供行動不便者通行,禁止騎乘機車、腳踏車、溜直排輪、溜滑板等危險動作」。但從坡面上紊亂的煞車痕跡研判,該陸橋已被腳踏車騎士當作車道及穿越承德路的捷徑,喪失施設陸橋的原意。面對諸多問題,市府有關單位推稱,這3座陸橋的規劃、設計與施工,都有整合地方民意、身障團體、學者專家、工程專業等意見才執行;每年均編列數10萬元預算委外維修陸橋,可能是調皮的學生觸動緊急停機鈕才使機器當機,民眾若察覺設備異常,可撥打梯口公告的電話來通報處理。無障礙陸橋維管單位將設備故障因素「牽拖」給學生,福星國小校長郭木蒼,松山高中校長林石得都不以為然,他們深信學生不會惡作劇讓機器停擺

結論:只是浪費錢

達 叔 wrote:
在友站看到的...騎...(恕刪)


這個很多國內果農都有裝
特別是很陡的坡 因為路不夠寬
車進不去就用這種單軌車在採收


土城加藤鷹


很有創意的設計

很適合在社區或是觀光景點 方便老人和小孩使用

感覺很不錯
好COOOOOOOOOOOOOOOOOL

好創意,但如果是實驗或付費性質還可以理解,再要不然就是馬達不夠力,
為何不是固定距離(例:3公尺)放一個踏板?這樣運量和使用率才會高啊!
可能是因為經費問題馬達沒那麼大顆,所以只放一個踏版,以確保一次只推一個人~~
Roger陳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