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本次2011環台賽選拔,自由車協會從原本要選拔出三隊已增加到四隊名額。
但我個人還是覺得這名額還是太少了,對於整體的自由車環境和選手的未來發展還是不夠的。
今年我所參加的環馬來西亞賽事和環泰國賽事,對於兩國協會都是大量的開放給當地隊伍參賽,相較之下,環台賽還是只給四隊名額,我真覺得名額還是太少了,2011環台賽是百年環台賽也是到時會真正去環繞台灣的一場賽事,不僅僅是一場場的城市繞圈賽,這應該會是一場非常具有歷史意義和廣告價值的賽事,是不是應該多開放一些名額給台灣選手去參加比賽和磨練的機會。
根據以往的環台賽,所有台灣隊伍的食宿和比賽中所需要使用的隊車和行李車就連無線電器材都是各台灣隊伍所需要自行處理安排的。甚至如果台灣隊伍參賽至最後因沒有三人可完賽,沒有了團隊成績還要被沒收報名押金兩萬元新台幣。
我不奢求像馬來西亞或泰國或者印尼這些亞巡賽對該國當地俱樂部的待遇,他們比賽時食宿和隊車都是由協會安排提供,我只希望協會能多多開放名額給台灣選手一些機會,多給台灣選手一些舞台。
因為去年和今年的環馬來西亞,我都有幸參加比賽,我從這兩次的比賽看到了一支當地俱樂部隊伍從2009年可能團隊成績還非常後面的情況下,在今年環馬來西亞第一站就奪得單站冠軍穿走了黃衫,雖然最後只保留了當天的黃衫,但就是因為他們協會常常辦高水準的賽事,常常給他們磨練的機會和舞台,他們才能短短的一年內進步這麼多。
根據 2011年國際自由車環台賽國內隊伍選拔簡章【修正2010.8.13】版本
目 的:(1)以觀光串聯運動,帶動各年齡層自行車運動愛好者,騎向競技運動型態的領域,促進全民體育,達成自行車運動人口倍增的計劃。【競技】與【觀光】,【力】與【美】的最佳拍檔,推展自由車運動風氣,培養優秀選手、提高運動水準及運動競技人口。
真的希望協會能多多開放名額給台灣選手磨練的機會,就算台灣選手無法完賽,我相信參加的經驗也會積累,這對培養優秀選手提高運動水準及競技人口才是最有幫助的。
不怕大家笑,以我自己來舉例,從我最先參加的2009環台和環馬和環青海湖賽來說,我都沒辦法完賽,但不是說無法完賽就什麼都沒有得到,我從一場一場的賽事吸收了很多寶貴的經驗,也越來越熟悉亞巡賽事的節奏,最後我從2009年11月環海南開始到現在2010的環泰和環馬都能開始完賽。
所以如果協會能多多開放名額給台灣選手,我相信一定會對台灣的自由車競技未來和整個大環境來說,會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大家越來越強,俱樂部水平越來越高,我們台灣選手站上世界舞台的機會就會越來越大!希望大家也支持讓台灣的自由車環境能夠越來越好!
看了上次的環台賽
本國才幾支隊伍而已
Ema是唯一的業餘隊伍
看得出來~~有些觀念跟職業隊伍不同
看得出來~今年他們會更強~!!
不過國內就開放這一兩支隊伍~沒辦法一起提升高強度的賽事競爭
國內職業隊不在少數
業餘精英也不在少數(哥倫布'紅塵等等)
而傳承比賽經驗就靠這些參賽人員在教導後面的業餘選手
所以更應該開放本國選手多參與這種競賽
如果覺得他們經驗觀念不足~~
可以在賽前多教育選手(比如這次騎士協會辦的講座)
才可以避免上次某車隊的選手跟某車隊的隊車發生擦撞~卻兩造都覺得對方的錯
國內其實很多隱藏在人群中的優秀選手(例如兩年前的林寰澤跟朱一平~同時間殺出)
讓一些年輕有實力沒經驗的人多多吸收比賽經驗!!
真的很重要!!!
期待有一天台灣選手也能像香港選手上次這樣~~包了第一名....跟好幾次的登山王.衝刺王等等..
香港沒台灣大~~環境沒台灣好~~人沒台灣多
可是人家培育出的隊伍明顯比較強上一截....
應該是經驗跟訓練的差別吧!!!
我是小小的愛好者,期待環台賽能更多的EMA產生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