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關山自行車專用道竟然出現不知道是文盲還是怎樣,標示如此清楚的路還硬開進來,逼得我在專用道上還要閃給他過,在他之前還有兩台全油門速克達,從我旁邊呼嘯而過,起碼時速70~80,一切來的太快來不及拍下............
雖然是很沒有水準但是想想也許這條路在沒有單車熱前可能是當地居民他走了數十年的方便道路為了滿足觀光客的單車夢只好犧牲當地人的"方便"把原本的車道改成單車道有些地方的"單車道"也是原本的"徒步區"換個標誌~就儼然變成"單車道"然後衍生出很多單車客揚言要把行人"趕出"單車道的橋段小弟每每經過基隆七堵老家後面的"河濱車道"傍晚時分總是一堆兩隻腳的(人)~3隻腳的(拿單拐的老人)~6隻腳的(拿四角拐的老人)~8隻腳的(拿四角拐的老人+瑪利亞)16隻腳的(2組拿四角拐的老人+瑪利亞)2輪的~4輪的(童車)雖然會阻礙的小弟的路~但小弟依舊默默的放慢速度~小心的甚至雙腳落地用推的經過那一段路為何?因為那個地方人家每天這樣過~甚至過了數十載而我們這種偶而經過的過客~卻要仗著一個"標誌"在那裡噹噹噹的驅趕?個人比較質疑的會是為什麼很多單車道會跟一搬到路連結而沒有設置一些活動路障(僅讓維護單車道的工程車可以進入)單車道封閉化雖然也不是小弟期望的模式但是畢竟單車文化在台灣"普及化"的過程來算~只能說還在一個過度期與陣痛期單車客在追求自己的"路權"的時候~或許也必須多設身處地的想想
et7899 wrote:雖然是很沒有水準但是...(恕刪) 說的好,給您拍拍手由照片猜測這本是一條既有產業道路,兩旁可看到稻田甚至是民房.如強力禁止其他車輛近出恐怕造成當地部份居民無法下田工作或回家.結果不會是設路障較有可能的是當地居民討回路權.
小弟常常騎7100長青步道可是每次都很多人登山 也都帶著小孩公路車沒鈴鐺 路過都要說"對不起 借過一下"有時候小朋友忽然嚇到 一時驚慌 反而躲到我的車前來這樣真的很危險 我在想 以後是不是不要去騎那條了還給登山客一個清靜許多鄉鎮規劃自行車道的同時 也的確造成了某些人的不方便 蠻無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