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上次某篇大大遇到蛇來不及拍照,
這次小弟遇到蛇後,第一時間回頭拍下小蛇在單車道上的圖片,供眾人享用~
地點及時間說明:

蛇照片一:逃過一劫的蛇傻在路邊

蛇照片二:回神過來開始移動

蛇照片三:翻越堤防,每到夏天牠要去海邊找辣妹

蛇照片四:在泥灘上做月光浴

過程描述:
話說,那是個月黑風高的夜晚,
我們驅車自三重重劃區出發,沿河提要去觀音溪坑橋與台北左岸夜騎團集合,
經過蘆洲淡水河堤後,沿二重疏洪道與淡水河交會處的河邊車道騎著,
車道左邊是整片的草叢,右邊就是泥灘。
由於我們有良好的不併排習慣,所以小弟在前、女王在後,保持大約五公尺的距離行進著。
因為是週三,人不多,偶有一兩部車經過,
堤邊尚有一對中年夫妻散步乘涼。
小弟正與女王高聲談論著淡水河景色時,
說時遲那時快,驚見一公尺前昏黃燈光下的鋪磚自行車道上,有一蜿蜒細長物體躺在車道正中央!
由於小弟大學主修生物,所以當下立刻了解到:那是一條蛇!那是一條蛇!那是一條蛇!
雖然我緊急龍頭閃過,但是腦海卻瞬間秒過一個念頭:不能喊出來!會嚇到女王!
萬一女王被嚇到摔倒摔車,受傷了就糟糕了,今天是七夕情人節,
良辰美景下,怎麼可以讓女王摔車呢?!
於是,小弟緊忍著心中的衝動,硬是閉嘴往前騎,
心中同時默禱著:女王不要壓到蛇不要壓到蛇不要壓到蛇不要壓到蛇~~~~~~
一秒、兩秒、三秒過去,
算算距離,女王已經脫離危險範圍,而且上帝保佑我沒有聽到脊椎骨被壓斷的聲音,
於是鬆了一口氣之後,
馬上回頭跟女王說:路上有蛇!沒圖沒真相,趕快回去拍照PO 01~~~
回頭一瞧,小小的蛇(其實大概也有60公分長)躲過了一劫,
逃到了泥灘堤側,我們趕緊拿出相機、拔下車燈當手電筒,幫他拍寫真,
拍片過程中,小蛇絲毫沒有攻擊、威脅的意思,只是傻傻呆呆緩慢的逃走。
雖然小弟學生物,知道他沒有毒,
但是還是沒膽太靠近拍照,所以照片不太清楚,請多包涵囉~~
初步判斷,可能是梭德氏遊蛇,不過我不是非常確定。
梭德氏遊蛇 Amphiesma sauteri 黃頜蛇科 非保育類蛇類 無毒蛇
梭德氏遊蛇屬小型蛇類,體細長,圓柱狀,體長最大約在76公分左右。上下唇為白色的,唇鱗的邊緣則帶有黑色的,頸部具有白色或是黃色的V字型細紋,體背身灰棕色黃褐色或黑褐色,上有二列黃褐色或紅褐色小斑點位於背中央側面,另有許多小黑斑分怖於兩側,腹鱗兩側由頸部延伸至尾各具有一條深色點狀斑,肚子為淡黃色的,體鱗有17列,尾細長,末端尖。繁殖為卵生的一次生最多5顆卵。
全台海拔在1500公尺以下都有分布,日行性,性溫馴。白天常可看到牠主要生活在有水的地方或草叢,主食是青蛙蝌蚪還有蚯蚓。本種最早是於1909年由英國學者布蘭 吉 先生(G.A.Boulenger),根據採集自甲仙(Kosempo)的標本發表,而學名中 sauteri 是為紀念德國動物學家梭德(H.Sauter),將其姓氏拉丁化而得的。
文參載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呼籲大家騎車小心!千萬不要傷害到這些可愛的野生動物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