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這樣的市場特性,自然讓當地的製造商花了更多的精力在打造以「展現個性」、「舒適騎乘」為主要特色的車款,在百年的發展下,誕生了Indian及Harley-Davidson兩大大型摩托車製造商,而這兩個品牌更以所謂的「美式機車」為基礎,產出了各形各色,象徵著自由與放蕩不羈的車款,甚至提到美國汽機車工業,最直覺聯想到的無不是有著龐大馬力、超長車身的「美式肌肉車」,或是雙手雙腳向前大方敞開,騎士穿著相當狂野的「美式機車」。

不過這幾年全球的摩托車銷量下降,除了流行文化帶來更多娛樂選項之外,年輕族群嚐到了日系與歐系車款駕馭表現的甜頭,使得在新世代的騎乘偏好開始出現分歧,由於不同車款因為設定所帶來的調性落差,更進一步與所謂的美式機車的市場漸行漸遠,不過美國車廠也不是沒有應對措施,近幾年也戮力發展更靈活、更輕巧、更易上手的車款,

而針對這樣的市場變化,美式機車老牌印地安重車所推出的就是「Scout」車系,而本次試駕的Sport Scout換上了全新的1,250c.c.水冷V雙引擎,而且採用了12.5:1的高壓縮比設計,帶來105hp的最大馬力,而最大扭力則在6,300轉繳出了111N-m的表現,這樣的設定有別於以往大眾對美式機車低轉扭力澎湃的印象,不論是哈雷或印地安在新世代水冷引擎的設計方面都採用了與傳統設計截然不同的路線。

要說與以往美式街車的最直接差異,那就是「高得令人印象深刻的轉速」。
過去美式機車多愛採用長行程的引擎設計,在單一汽缸動輒6~800c.c.的排氣量與V型引擎夾角的特性加持下,可以在極低轉速時即發揮出非常狂暴的扭力輸出,但也因為長行程設定會帶來較強烈的引擎抖動,在平穩性與舒適性上一直都不是特別優秀,而印地安的1,250c.c.V雙水冷引擎則更擅長在中轉速域(4,000~7,000轉間)發揮,稍微多給一點油門,這台239公斤的車就瞬間變得輕快起來!

要能做到讓一台騎姿毫不運動的車在山路上能有靈活感,你需要三個特性,一是非常低的重心,二是非常結實的車架,三是非常飽滿的扭力輸出,而Sport Scout三者皆有,雖然扭力表現在1,200c.c.這個級距並不算特別突出,不過相比著重高轉表現的性能取向引擎,Sport Scout透過引擎設定讓出力帶下調到更實用的中低轉速域,出力飽滿柔順易於掌握,線性的出力表現更讓騎士可以放膽給油門而不至於被甩下車,加上稍高一點的轉速帶來更好的後輪循跡感,整體來說騎乘時的操作反而更加直覺。

而超低重心更是美式機車的特色,國外有個說法叫做「Sit in/on the bike」,即是描述坐姿較低的車輛設計可以讓騎士「坐進車裡」,由於引擎位置與地面更靠近,騎士也幾乎是抱著引擎在騎乘,因此在左右翻彎時更能清晰的感受車輛的重心,在彎道中可以有更多信心,加上結實的車架與長軸距的特性,使得Sport Scout在轉向時特別「紮實」,說能帶給騎士完全不遜於歐日大廠街車產品的彎道樂趣也不為過。

當然,樂趣向來是自找的,Sport Scout在美式街車車款中確實有著相對突出的運動性,在各方面都透過設計來找出工程上的平衡點,不過要能完全與運動型車款比擬還是略有不足,比如說長軸距使得進出彎路線選擇較為侷限,較低的腳踏位置也讓車輛可用傾角有限,尤其在進彎階段如果帶太多前煞車導致前懸吊行程不足,就可能因為上述綜合因素導致在彎中頂到腳踏而被迫立直車身,想把車名中的「Sport」發揮出來,騎士本身的觀念要十分到位。

說到運動化騎乘,懸吊設定自然是重中之重,而Sport Scout在這部分其實做得相當不錯,標配版本採用不可調正叉搭配不可調雙槍後避震,雖然連預載都沒得調,但彈簧支撐性設定相當到位,對於體重稍重(裝備重約110kg)的我而言,前後懸吊剛好處在適中稍軟的狀態,相信即便加減二十公斤都能應付,而阻尼設定方面伸側稍強、壓側適中,這樣的調性讓Sport Scout在彎中有著相當大的操作裕度,同時還能維持不錯的舒適性。

設定得當的懸吊搭配上偏長的軸距,自然創造出柔韌的車體反應,路面的碎震可以輕鬆過濾掉,但輾到較大的凹凸處又能提供適當的路感,本以為在美式機車上很可能會落得低速不夠舒服高速心驚膽戰的體驗,沒想到卻是意外地享受,不過我想最大功臣可能還是來自於那顆震動感相當輕微的1,250c.c.水冷V雙引擎,畢竟當NVH(Noise, Vibration, Harshness)中有任一項過於突出,就會使得騎乘舒適性大打折扣,而Sport Scout既不吵也不震,表現相當出色。

不過鮮少有車能真正做到完全完美,Sport Scout自然有其缺點,首先最直接的就是前煞車性能並不理想,據說在美國市場,消費者更在意後煞車的性能表現,甚至鮮少使用前煞車,而在高車重車款(比如說動輒350公斤起跳的旅行車)上多有類似的回饋。
由於使用後煞車對車身荷重變化較緩和,煞車時較不易產生緊迫感,強勁的後煞車反而更貼合市場偏好,試駕時刻意觸發ABS介入鎖死時感受特別深刻。由於長軸距的關係,只使用前煞車反而會讓沉重的車身往前輪推擠,進而造成煞車操作上的不穩定感,僅使用後煞車反而更容易平穩的煞停。

而另一項缺點,則是延遲相當嚴重的電子油門,如果對Sport Scout的油門做出太「快速」的操作,比說退檔後補油補得太快,轉下油門後會出現0.2~0.3秒的延遲,出力出現維持了一段時間的空隙後,因為油門維持相當大的開度,轉速一下子多爬了一千到兩千轉,遠超預期的輪上扭力一下子湧上來,在S彎這種需要一邊減速一邊退檔補油一邊準備出彎的場合就特別危險,如果騎習慣引擎反應迅速、油門相當跟手的車,換上Sport Scout時務必多加小心。

雖說油門延遲的問題頗為惱人,但因為Sport Scout的出力帶相當寬廣,只要在引擎轉速可以保持在3,000轉以上就可以輕鬆脫離彎道,就算以運動型車款的騎乘節奏進彎,也只需要減速而不需退檔,順開油門讓引擎出力帶你出彎即可,適度的調整騎乘策略就可以完全發揮出這台車「Sport」的部分。

不過說到底,其實騎Sport Scout出門最令人頭痛的還是溫度,雖然採用水冷系統已經對引擎溫度控制帶來幫助,但排氣管的熱度還是相當驚人,加上人幾乎是抱著引擎騎乘,熱浪一波波的吹到身上還是對體能帶來不小負擔,在山海間巡航騎乘雖然還算舒適,然而一旦進到走走停停的市區路段,多少還是有些令人吃不消。

騎士四視圖
騎士身高173公分,跨高77.6公分,人加裝備重約110公斤,車輛座高654mm,騎士雙腳可輕鬆平踏,腳踏位置稍遠,但原廠有套件可以讓腳踏位置稍微後移一些,可以減少騎乘時的負擔。- 正面
- 背面
- 右側
- 左側
畢竟車名有個Sport,這邊還是提供趴姿勢供各位參考。

在外型設計方面,Sport Scout整體設計上雖然相當流線,但以美式機車而言並不圓潤,特別是油箱與後土除部分更可謂稜角分明,稍硬的折線設計讓全黑的車身在陽光下依然有著相當出色的動態感,全車毫無多餘的線條,簡潔明快的視覺感受相當吸引目光。

美式機車全車其實沒幾樣殼件,因此構成全車視覺重點的即是引擎本身,優美的1,250c.c.水冷V型引擎搭配壯碩而緊湊的缸頭布局,雖然少了傳統氣冷引擎的散熱鰭片,但也在汽缸與缸頭側邊以鑽石切銷創造出黑銀雙色調,搭配繞管角度頗具美感的二接一排氣管,看上去確實有幾分藝術感。

打著側駐,最容易看到的就是車身右側,因此右邊要盡可能的營造美感,但引擎周邊那麼多線組總需要地方擺,那相對來說「比較看不到」的左邊,就是最適合用來擺放線組管路的好選擇。

左右引擎外蓋都有精美的廠徽紋飾,不過僅在右側採用了磨砂處理提升質感層次,理由同上。
- 左側
- 右側
油箱同樣是美式機車的美感來源,Sport Scout的油箱從斜後方看去相當方正,強烈的線條搭配消光烤漆看起來略有肅殺之氣,不過從側邊看過去,其實還是保留了美式機車的水滴型油箱造型,算是在保留傳統的同時透過不同視角的造型變化創造出嶄新的視覺體驗,而油箱兩側則有亮光廠徽,透過消光、亮光雙色營造質地變化。
- 油箱
- 側視
- 廠徽
而油箱中央則留有原廠的選配套件預留孔位,不過據詢問原廠目前尚未規劃選配套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Sport Scout的油箱並沒有鎖,而是直接緊迫棘輪機構後就可以旋開。
- 選配預留空間
- 傳統旋鎖式油箱蓋
在車身右側、油箱前段處,可以看到進氣口,這部分與前代車型不同。

畫面回到車頭部分,Sport Scout車頭採用了一組兩側造型內收的頭罩,視覺上有點類似所謂的「子彈頭罩」,但整體看起來更輕盈也更俐落一些,從側面看過去更與油箱造型相互呼應。大燈與方向燈皆採用LED燈具,方向燈燈殼部分為美規橘色燈殼,辨識性相當好。
- 車頭造型
- 車頭側面
把手部分不採用彎折角度較大的羊角把,而採用結構剛性較佳的街車把手,至於高度問題則用一組鏤空加鑽石切消的加高冠座達成,整體造型簡單乾脆,完全就是美式作風。
左把手開關部分有遠近燈開關、定速系統集成鍵、選單多向選擇鍵、返回鍵、方向燈及喇叭開關;又把手部分有儀錶功能選擇鍵、電發開關等。
- 把手總成
- 左把手開關
- 左把手開關前側
- 右把手開關
Sport Scout配備有一組全彩TFT觸控儀錶,錶盤共有兩種樣式,分別為新式數位顯示與仿傳統多環錶,此外還可透過儀錶選擇鍵切換功能,其中導航系統部分因圖資不支援的關係而未能使用,較為可惜。
- 儀錶1
- 儀錶2
- 儀錶3
- 儀錶4
- 儀錶5
後照鏡部分標配一組端子圓鏡,可視範圍普通、可調範圍普通,而端子鏡的鏡桿偶爾會跟手干涉,車主可能需要花點時間調整後照鏡位置。
- 端子鏡
- 鏡面
坐墊部分採用支撐性良好且硬度中間偏上的泡棉,面料止滑性相當好,整體乘坐感尚稱舒適,而原廠出廠僅配給單座,如有載人需求需要額外添購後座椅墊以及乘客腳踏。

此外,Sport Scout採用Keyless系統,不過印地安將Keyless啟動鈕放在左側汽缸頭中間位置,由於此處溫度較告,停車後關閉車輛時需要小心操作。
- Keyless開關
- Keyless感應鑰匙
最後看到土除部分,雖然早就知道這種美式車款在雨天...甚至只是地板微濕都非常噴,但噴的程度相當驚人,由於為了改善了前代因後避震行程較短造成後輪路感不佳的問題,因此讓出更多空間給後輪擺幅,但也使得後輪與土除間的空隙較大,遮擋泥水的功能變得相當不理想,而尾燈則是直接與方向燈整合,但方向燈點亮時只在點亮外側的燈具。
- 土除造型
- 懸浮式尾燈支架
折衷,更好
Sport Scout意外的不美式,會這麼說是因為,美式機車是一個symbol,它代表了美國機車產業的文化與歷史,它有不能退讓的部分,比如說雙手雙腳向前伸的騎乘姿勢、一定得是V雙引擎,以及...「整台車的樣子」,而Sport Scout其實把所有你我認知中美式街車該有的東西全都保留了下來,而且還做得很好看。
但在騎乘性方面,印地安又在全車工程面上做出了許多努力,讓它更好騎、更容易騎,而如果要照著所謂「美式街車」的老路子走,Sport Scout或許就不會是令人如此驚豔的車,相比隔壁陣營的Sporster S,印地安並沒有為了搏新世代消費者的眼球,而在Sport Scout上採取大破大立的設計,雖說是折衷,但「折衷」是門高深的藝術,而Sport Scout可謂折得恰如其分。

Sport Scout意外的很好騎,完全感覺不出來車重超過四百公斤,又靈活又好操控,真的令人大為改觀呢!
我是大K,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