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選擇離家最近的台南順發機車行,
初到這間在巷子裡轉角的車行,映入眼簾的是各種不同的美式機車,
好在老闆散發出標準台南人的氣息,
換胎過程除了常見的配重、除蠟,
邊施工還邊提醒我有那些東西應該自己先備料起來預防萬一。
這麼親切的店家躲在巷子裡有點可惜了。
隱藏在巷子中的秘境

剛換上的 POWER 6

換下的 ROAD 5

回歸正題--輪胎
先做些背景簡介,大家可能比較容易想像我是怎麼比較 POWER 6 的
2017 KTM DUKE 390 ,早一點有用過 POWER RS,這次被換下來的則是還有不少肉的 ROAD 5
KTM 官方建議胎壓為前後 29 psi ,個人在街道則是慣用 27~27.5 psi。
為了好建立測試基準,所以還是從 29 psi 開始。
騎出去的第一時間 ( 還真的是第一時間,大概就離開車行到紅綠燈的幾十公尺 )......
為什麼我的煞車改變這麼多? 前後在煞車咬合的第一下是非常有感的提升。
剛換下的 ROAD 5 也不是甚麼小角色,至少冷胎出發的反應我是從來沒抱怨過。
但 POWER 6 還是硬生生地在這麼短的距離就刷出存在感還是頗令人訝異。
這種提昇並不是力道變得多麼明顯或者甚麼神奇的抓地力,
可以讓騎乘者依著這個回饋感決定接下來要怎樣跟輪胎互動。
以前通勤使用 POWER RS ,常會遇到輪胎熱不太起來 (好啦~我騎太慢啦~),熱不起來反應就沒那麼"水氣"。
然而這短短的幾十公尺就把過往使用經驗所帶來的疑慮給消除了。
二寮觀日亭

周末,找了個不太遠也還算有點樂趣的路線來溜車--二寮觀日亭
抵達前有一段大約 9km 左右的產業道路,路面不算漂亮,用這個來綜合測試一下應該不錯。
路不大條,路面不優秀,邊緣還有樹葉跟沙子,
從一開始的帶一點煞車進彎,到收著油門進彎,
反正輪子都很清楚的告訴你:我妥妥的巴著路面,
產業道路的下坡 + 特定路段的積水,感覺也沒啥不同,依然是只要有路面,
尤其濕抓的部分,在車速不高個情況,真心不覺得跟 ROAD 5 有多大的差異
至於回程後段的超寬 182 縣道就沒甚麼好提的了。

總結一下
一般道路因為有路況、限速等考量,
BUT~ 如果可以在相同的外在條件讓你更輕鬆地辦到同樣的事情,
雖然將還有肉的肉五換下有點不捨,
[ POWER 6 ]
相較 POWER RS ,冷胎時提供的支援度提升,不遜於 ROAD 5 濕抓給的安定感
加上有效且可控的傾倒速度,
看來我的 RS660 下次換胎,POWER 6 也會列入選項啦~
最後補上特別的後座限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