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說會去購買一般被定義為騎行品牌的東西
以我感覺在外面看到的重機騎士
上半身安全帽不用說,然後手套有買的比例也很高,防摔衣也不低
但是下半身像是防摔褲或是車靴比例就相對低很多了就算是牛仔褲工裝褲造型的防摔褲跟休閒車靴好像也不多
可能很多人都穿個一般的牛仔褲或工裝褲然後穿個一般的靴子甚至是球鞋
背包或帽子等等的會特別用騎行品牌的好像又更少了
如果以比例來說 安全帽算100的話 手套可能有75 防摔衣可能60
防摔褲跟車靴大概只有20吧 背包帽子之類的配件可能10吧
請問造成這種現象是因為功能性用到的程度還是取代性高的問題或者是虛榮感問題?
背包帽子一般的跟騎行品牌背起來戴起來好像也沒啥差
車靴穿一般靴子或球鞋打檔好像也沒啥影響
防摔褲穿騎行品牌不是那種戰鬥裝別人也不容易看出來且摔車下半身一般也比較不嚴重
防摔衣跟手套如果摔車上半身一般比較能保護到~A牌 D牌 K牌 Logo出來又帥
安全帽更不用說了
請問這是我觀察的比例跟覺得數量有差的原因~
不知道版上看到的現象有類似嗎?以及大家有什麼自己的見解嗎?
歡迎討論~
除非是一直繞來繞去的跑山猴,
不然多數騎車出門的人不會一直在車上,
自然需要考慮下車後的便利性,
(你要不要實驗看看,不用扛200斤麥子,穿著龍骨靴走10里山路就好)
至於帽子,有通過一定安規的自然就有它的安全性,
3倍價格不可能會有3倍的防護性,
有人在意重量,有人包覆性,有人在意造型彩繪,有人喜歡通風,有人喜歡安靜降躁,
說穿了其實也是消耗品,怎麼選擇就看個人口袋深度

至於安全帽,對於頭比較大,國外帽體都是依照尺寸會放大,反觀國產帽體幾乎都一樣,只是差別裡面泡棉厚薄, 此外"複合纖維"是必要的, 一頂一萬左右很正常,鏡片甚至有抗UV功能,全透明也不會曬到整臉發燙(鏡片黑不代表抗UV,就跟隔熱紙黑不代表更隔熱意思)。
至於帽子2-3萬以上,撇開紀念帽,標準款要看看當地報價還是台灣賣價, 有些當地便宜、台灣貴就不要當盤阿, 結論,國外帽體真的比較好,鏡片透明度佳沒有怪怪彩虹紋、抗UV、可加裝pinlock 防霧片等等,光風切聲就不是國產帽能比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