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與多功能車相處一年半三萬五千公里的旅程後,最終又換成了傳統的街車,也就是今天要開箱的主角,YAMAHA XSR900


從換車歷程來看,很明顯的就是從一開始的追求便利,到中間的實用與外觀妥協,再回到最單純的帥就完事這樣的順序

只能說在騎車的過程中心境總是會不斷的變化,多方嘗試各種車款也並非壞事,而每台車也是騎起來各自有不同感受,因此很難評斷到底誰好誰壞,只有適不適合,在這點上似乎跟交女友有那麼一點像


雖然網路上資料已經很多,但還是簡單介紹一下這台20年式的XSR900
大家都知道近來XSR900也迎向新世代的大改款,有全車LED燈、有TFT全彩螢幕,還有重新詮釋的復古賽車元素外觀,但除了價格上大幅調漲外,全新的造型在評價上也是有兩極化的趨勢

以Neo Cafe為設計主軸的XSR900,舊年式本身可以說是結合了許多不退流行的經典元素於一身,但內斂的外觀卻同時也保留了相當大的改裝空間,以改裝的基底車來說這點應該是比新年式更來得適合


XSR900本身是以號稱扭力大師的MT-09所延伸出來的車系,因此不論動力系統或各種配備大致上都與MT-09沒有太大差別
搭載一具CP3三缸引擎,在日系品牌中算是較罕見的三缸設計,有著115PS的馬力與8.9公斤米的扭力,再看向整台車不到兩百公斤的重量,能稱得上是相當暴力的配置


正常模式下0-100km應該都能穩穩四秒內,可惜對騎車風格以安全至上的我來說算是有點動力過剩,雖說用不到的動力擺著也無妨,但即便慢慢騎也不會比較省油,平均油耗大概都落在20km/L上下


另外三缸引擎的聲浪我個人是覺得特別但並不算好聽,沒四缸的綿密亦無雙缸的鼓動,加上在運轉過程中機件雜音不少,我自己認為這顆引擎性能強大可是卻並不是屬於細緻的那種


油箱容量為14公升,並非採用一體式油箱而是以三片外殼包覆住裡頭的金屬油箱,質感上可能不如競爭對手Z900RS,但好處也是很明顯,就是修起來會便宜很多


其他像倒叉、雙碟、電控與滑離等該有的配備都是給好給滿,以這台車的原訂價來看可以說是誠意十足,不過可能是為了強調復古元素,頭燈採用傳統的鹵素燈泡,照度雖略有不足但要說優點仍是後續維護成本較低


呼應圓形頭燈的圓形尾燈,辨識度高設計感也不錯,可惜在新年式中被取消


一樣是以圓形設計的高反差儀表,具備基本的檔位與時速、轉速、油錶等顯示功能,不過里程紀錄與平均油耗跟時間等常用的功能只能擇一顯示算是稍微不便


騎姿上本人身高181cm,覺得把手偏低說不上舒適但也不到非常戰鬥,另外座高835mm是這台勸退一些人的門檻,但其實身邊也有身高不到170的女性朋友也是能夠駕馭,大概就是有愛還能克服的程度


目前跟這台車大概相處了一個多月,騎乘里程約1300公里,由於還在跟車混熟的關係,僅能給一些較初步的心得感想,要更深度的騎乘體驗可能還得再騎個半年一年吧


我自己騎車主要目的基本上是旅行,次要目的則是拍照,XSR900若是以公路旅行為目的我覺得雖然不是不行但也可能並非是首選

好險街車的一大優點就是百搭,看是要掛後座包或側包,基本上都不會像仿賽那樣變得突兀,雖然不像以前的NC750X一樣有超大車廂,但搭配後座包與背包後空間依然勉強夠用

另外後座包上再疊加帳篷包也是能有效擴充裝載能力,三天兩夜什麼的問題都不大

街車跟仿賽相比,少了大面積的外殼,因此偶爾跑跑爛路也比較不必擔心對鎖點或塑膠組件有不良影響,換句話說在各種地形的適應性來說XSR900理論上都是比較令人安心的

只是雖然有復古的外觀,但骨子裡還是MT-09的設定,自己覺得前懸吊在吸震能力上相對沒多功能車這麼舒適取向,少了風鏡的遮蔽長時間騎乘也比較容易累積疲勞感


撇除這些實質上的車種設定造成的騎乘差異,騎多功能車跟騎街車我自己覺得不論是自己或是別人,在心態上都是不大一樣的

是說在我騎多功能車一年半的時間裡,不知不覺就多了個大叔的稱號

然後偶爾分享上一台車的照片時也會被問說這台不是阿北在騎的之類的,種種跡象都能看出舒適實用取向的車款在車圈給人的感覺是稍微有年紀的人比較會選擇的
當然別人有這樣的看法其實也不會讓我覺得當初的選擇是錯的,但卻也萌生了想試試看大家口中所謂的帥車騎起來是怎樣的念頭


畢竟拍照也是我騎車出遊的一大樂趣,車變帥了自然也多了一種想到處跑到處拍照的動力,也因此才毅然決然的換了這台不論出現在市區郊區都百搭的復古街車


換這台車的好處除了能夠旅行能夠拍照之外,強大的性能讓偶爾偶爾想來個小熱血的時候也可以盡情摧油,然後下雨天不騎車時擺在車庫欣賞想著接下來要改些什麼又是另一個樂趣
不論動靜,這台車確實都能帶給我一些不同於以往車輛的感受

補充一下,幾天前換了一組新輪胎,把車上的歷史遺物原廠配胎普利司通S20換成了新兩代的S22,以往騎多功能車都是以晴雨道路胎為主,這次算是第一次嘗試運動胎


新胎開箱就一路從高雄的車行衝到台東三仙台看熱氣球,果然騎上機車都會不自覺的幹一些很熱血的蠢事


正所謂換老婆不如換地方,換新車不如換輪胎

換了輪胎後就像是換了一台車一樣,S22熱胎後相當的黏,路上的紙屑啦、檳榔渣啦什麼的通通給你黏到輪胎上,儘管跟車還沒很熟,但過彎時的安全感跟順暢度也是有明顯的提升


這次台東新胎盃也是首次騎XSR長途旅行,不過因為假期的關係只能把時間壓縮到高雄台東當天來回,一趟這樣下來真的是肩膀痠痛手掌發麻,累啊

總結來說,個人見解街車走的就是偏浪漫主義的移動裝置藝術,為了帥得在很多便利性等地方做妥協,但實際跨上車後那好心情很快就會讓你忘記像是稅金啦、油耗啦、輪胎消耗等拉哩拉渣的事


以上簡易心得,感謝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