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印尼、印度到拉美等..很多國家都這樣玩!感覺是風行於各國間的老土砲法,將胎皮從中間切開撐開整圈套在輪框上,變成外胎與輪框間的氣密墊片,好處是免換高速胎充氣嘴,類似夾胎器作用,但是...萬一當胎壓不足時是否會造成胎皮位移導致漏氣?
YouTube
胎唇位 有內胎與無內胎設計不同
不換真空胎到是第一次看到
用內胎當填縫幾十年前就有了
自行車很常見,不過現有專用氣密膠帶可以用
機車用有輪幅框也有!
林道 與 越野 有輪幅輪框(原設計就是有內胎式) 這種裝法挺常見的,但看到資訊是該安裝 真空胎 (非這種外胎不換直上,內胎填入自動補胎液,若真無法補直接換掉內胎即可,不用在野外要想辦法扒光外胎,17吋胎扒胎會累死,裝回更是大問題,輪胎超級硬)
當然還有 真空胎 反向 裝回有內胎輪胎 (特殊用途: 如 在外胎鎖上自攻螺絲,安裝內胎充氣,為行駛在冰層上使用,省錢免買輪胎用釘鏈)
話說
真空胎(子午胎)台灣叫啥 ??? 有關車的資訊台灣端媒體真的不如中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