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錄一段文章內容
在日本、韓國、中國到歐美甚至是東協,重機在民眾眼中只是一種交通工具,對政府行政部門來說也是一種工具,上國道本來就是很正常,但為何到了台灣重機上國道卻是「避談」、「推諉」的議題?即使立法院早就三讀通過,但卻遲遲未開放,理由很簡單,那是因為他們不熟悉重機,且政府相關單位鴕鳥心態,擔心開放國道路權後會遭到輿論抨擊,同時相關單位互踢皮球,就連國道最大受益的BOT遠通電收也以「無法偵測收費」為由(汽車是從車頭感應,只要有晶片誰說機車就不行?),另外重機上國道對於法規制定者(公務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又增加工作(說穿了根本是不知如何制定起吧,國外已經那麼成熟,官爺們就拿出你們制定法規時最厲害的抄功吧!),使得重機上國道成為騎士們心中的痛,至於說什麼地方政府或民眾持反對意見的說詞,聽聽就好千萬別當真。
引用出處:http://bit.ly/2ZucxCG
重機上國道覺得還是利大於弊
政府相關單位不要再互踢皮球了
只要把相關配套措施以及用路安全教育好
該開放還是要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