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許多車款都是以大排氣量或者打檔車等為主,反倒是黃牌速可達部分,2017 年上半年竟然只有兩款新車款開始領牌交車,因此這次小編的集評,就選擇了 SYM CRUiSYM 與 YAMAHA XMAX 300 這兩款車進行,為什麼選這兩台車,除了剛剛提到的 2017 年上半年度只有這兩台車可以交車以外,最重要的就是這兩台車價格非常接近,更適合正面對決!SYM CRUiSYM 300i ABS 以極佳的操控感受與懸吊穩定度吸引買家,YAMAHA XMAX 300 ABS 則是能配的電控與配備都有,像是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與 TC 循跡控制系統,另外還有一整堆超值配備,想知道哪台才是首選?那就別錯過本篇集評!

本篇文章也將進行分章節介紹,有興趣者歡迎點選下列連結進行跳章。
一、SYM CRUiSYM 300i ABS 簡單介紹
二、YAMAHA XMAX 300 ABS 簡單介紹
三、兩車燈型比較
四、騎乘身高比較
五、0-100km/h 直線加速 PK
六、車輛試駕
七、結論
在正文開始之前,先附上規格比較表,讓大家能夠比較快速了解 CRUiSYM vs XMAX 規格差異。

- 左側
- 右側
- 車頭
- 車尾
- 車頭造型
- 風鏡
- 大燈組
- 車側線條
- 前輪制動
- 輪框造型

CRUiSYM 300i 整體車輛線條其實非常鮮明且容易判斷,從車身中央開始的銀色龍骨線條,一路延伸至車尾,下方還有不同的轉折線條,在白色車款上有著更明顯的對比感受,讓車輛的質感得以提升。
- 騎士視角
- 儀錶板
- 左把手
- 右把手

CRUiSYM 前面的置物箱僅有右側,且不可上鎖,內部雖然端子眾多,包含 DC+12V 與 USB 9V2A 支援 QC 2.0 規格的快充充電孔以外,整車的保險絲位置也在這裡面,置物箱的空間僅能容納小型的智慧型手機,超過 4.7 吋螢幕的手機都無法放入。

鎖頭部分,CRUiSYM 配備的是帶有磁石防盜鎖的傳統鑰匙鎖頭,可以進行電門啟閉、龍頭鎖以及開車箱功能。

騎士的腳踏空間表現也是 CRUiSYM 的一大強項,除了平踩空間舒適,斜踩的角度非常符合人體工學,踩上去很輕鬆很舒適,幾乎可說大型速可達之中最舒適的斜踩位置。
- 中央油箱
- 內外蓋設計
- 坐墊
- 車箱
- 安全帽試擺
- 前端若擺大帽體無法蓋上
- 車箱燈
- 置物盒

後座腳踏為按壓彈出的飛旋踏板設計,不需要手動拉出是比較方便的使用方式,上方還鋪有橡膠止滑墊,避免後座乘客腳部滑動。

車輛引擎右側部分,排氣管不小支,採用圓管設計,並且還有全包覆式防燙蓋來保護,避免意外碰觸造成燙傷。
- 後輪卡鉗
- 後輪碟盤

引擎族則是三陽最新設計的 Clean Power 六期引擎,除了可符合台灣的六期環保法規以外,油耗較 GTS300i 時期還有增進,不過三陽並未公開最大馬力與最大扭力值,排氣量為 278.3c.c. 的單缸水冷引擎具有耐用與穩定之特色;配備乾式 CVT 無段變速系統,後輪懸吊系統為雙槍五段預載可調避震器,前後配胎都是 MAXXIS 新推出的輪胎組,可提供較佳的胎壁支撐性。

尾燈組則是全 LED 尾燈,包含方向燈組也是 LED,按下煞車時,LED 尾燈中央部分也會跟著點亮,車尾的造型具有非常多的菱角線條,帶來比較銳利的視覺感受。
- 左側
- 右側
- 車頭
- 車尾
- 車頭造型
- 車頭細看
- 風鏡
- 大燈組
- 前輪制動
- 前輪輪框
- 騎士視角
- 儀錶板
- 左把手
- 右把手
- 中央飾蓋
- 螺絲孔

鎖頭方面配置非常貼心的 Keyless 免鑰匙鎖頭,操控方式只需要感應晶片在範圍內,就可以直接操作鎖頭進行解鎖龍頭,或者開啟電門以及前方置物箱、油箱蓋或者車箱等,但是必須提醒的是,這組鎖頭並不允許發動情況下開啟車箱與油箱外蓋,一定要回到 OPEN 段才能開啟這些機能性設備。
- 前置物空間
- 左置物箱
- 右置物箱

XMAX 300 的腳踏在平踩的位置偏舒適,但斜踩的位置會覺得略小,當然這也許跟腳的大小有關聯,不過必須要說的是座高雖不高,僅 795mm,可是 XMAX 300 坐墊下的部分非常寬,因此雙腳要平踩得要一定身高以上,後方的比較圖相信大家一看就看懂了。
- 油箱外蓋
- 內油箱蓋
- 坐墊
- 車箱空間
- 安全帽試擺
- 前端大帽體會無法蓋上
- 車箱燈
- 模組預留槽
- 尾端飾片

後座乘客腳踏為全手動款式,拉出時需要用手,收回時也要用手推回,稍稍不方便,且踏板偏細,也沒有金屬的止滑紋路,更沒有橡膠防滑墊,所以其實踩起來還蠻滑的。

XMAX 300 引擎右側部分,雖然排氣量比較大,不過 XMAX 300 非常巧妙的使用橢圓筒狀排氣管,從車側面看過去會覺得排氣管很高一組,但實際上算是扁平,因此能降低車輛的寬度,當然也有全包覆式防燙蓋,避免用路人燙傷。
- 後輪卡鉗
- 後輪碟盤

後輪懸吊系統為雙槍五段可調避震器,避震器的阻尼設定偏舒適取向,所以在市區道路會很舒適,但要稍稍運動騎乘時,就會顯得不足。

292c.c. 水冷單缸的 BLUE-CORE 引擎,最大馬力可達 28ps @ 7250rpm,最大扭力則有 3.0kgf-m @ 5750rpm,變速系統也是使用乾式 CVT 無段變速,不過這顆引擎的電控系統最大優勢就在於擁有 TCS 循跡控制系統,可以透過中斷點火的方式,讓後輪在遇到加速打滑前及時中斷,避免後輪動力過大打滑引起安全疑慮,在平常時可能沒什麼感覺,下大雨的白線或者磁磚地等,TCS 用途非常貼心呀!

車尾燈組則是與車頭設計類似,都是使用 LED 導光條搭配光條內配置的煞車燈組,兩旁還有傳統方向燈泡,XMAX 300 比較可惜的地方就是在於方向燈組,如果車頭與車尾的方向燈都是預設為 LED 燈組,全車就是全 LED 燈組囉!不過畢竟是成本考量車款,不太可能什麼都是頂規。

很多人都覺得,XMAX 300 配置 LED 大燈一定是無敵,但 CRUiSYM 來勢洶洶,配備包含魚眼燈具的傳統燈泡,也許在燈型的表現上不一定會輸,所以這次來到相同的測試場地,小編將兩款車擺在完全相同的位置進行燈型比較,大家可以看看兩款車的燈形是否可接受。
- 大燈關閉
- XMAX 近燈
- CRUiSYM 近燈
- XMAX 遠燈
- CRUiSYM 遠燈
一開始的規格表,也許大家都已經注意到,兩輛車的座高設定稍有不同,SYM CRUiSYM 的座高為 760mm,YAMAHA XMAX 300 則是 795mm,相差 35mm 並不是微幅度差距,再加上有另一個數據兩個原廠都不提供,那就是腿內距部分,從一腿的內側鞋底經過坐墊後到另一腿內側鞋底,這個數據除了包含座高設定以外,還有更重要的腳內寬度也會算進去,這也正是 CRUiSYM 比起 XMAX 有優勢的地方,還不知道原因嗎?看看底下的比較圖片就能了解囉!
- CRUiSYM 168cm 單腳
- CRUiSYM 168cm 雙腳
- CRUiSYM 173cm 單腳
- CRUiSYM 173cm 雙腳
- CRUiSYM 180cm 單腳
- CRUiSYM 180cm 雙腳
- XMAX 300 168cm 單腳
- XMAX 300 168cm 雙腳
- XMAX 300 173cm 單腳
- XMAX 300 173cm 雙腳
- XMAX 300 180cm 單腳
- XMAX 300 180cm 雙腳

同樣級距車款,比配備,比科技,但最現實的還是比加速,兩輛車各自挾帶著不同的引擎科技技術,SYM CRUiSYM 使用的是 Clean Power 引擎,以著重降低耗油與提高扭力為主,YAMAHA XMAX 300 則是使用 BLUE-CORE 引擎技術,也是著重油耗與動力輸出平衡表現,兩者的加速度自然成為大家好奇的標準。
- CRUiSYM 里程 432km
- XMAX 300 里程 543km

經過測試比較之後,很明顯的 YAMAHA XMAX 300 勝出不少,最快差異竟然可差到 3.143 秒,XMAX 300 最快秒數僅需 9.891 秒即可從 0~100km/h,SYM CRUiSYM 的秒數則需要 13.034 秒,這個狀況挺奇妙的,不過仔細想想其實很合理,一來 CRUiSYM 排氣量少 XMAX 300 少了 13.7c.c.,動力一定會有差異,二來車重方面,CRUiSYM 的裝備重量高達 198kg,XMAX 300 輕上 19kg 僅 179 kg 裝備重量,所以加速表現上 XMAX 300 贏得理所當然。

車輛最重要的,就是騎出去的感覺,那麼 SYM CRUiSYM 300 以及 YAMAHA XMAX 300 兩者騎起來到底感覺如何呢?接下來的綜合試駕,除了是小編騎乘的感受分享外,還有包含這次集評協助好友的綜合評價,若是兩者都有騎過的車友們,也可以看看這邊感覺出來的結論是否與您的想法接近唷!

首先是 SYM CRUiSYM 300 ABS 這款車,SYM 在這款車上下了非常多的功夫於各方面,因此操控面也有獲得明顯的長進,以往 GTS300i 車系需要改裝的部分,在 CRUiSYM 上幾乎可說彌補大多數的操控缺點!直線加速反應雖然偏溫和,可是 300 級距該有的中尾速都還在,只可惜加速度還是會稍稍偏軟,但至少本次試駕沒有感受到離合器嚴重打滑的抖動與不適感。

來到彎道表現,CRUiSYM 的彎道表現真是可圈可點呀!進灣俐落,彎中穩定,出彎順暢!懸吊系統的支撐性能優異,前後懸吊都不會有過硬或者過軟的情況發生,過彎時真的能夠信任車輛,而且新的配胎也有提供很好的支撐性,最重要的是車輛重心感受上明顯降低,左右傾倒非常輕鬆,騎乘無壓力。

制動性能方面,搭配同級車目前原廠最高等級的輻射固定對四卡鉗以及浮動式碟盤與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不論想要在市區和緩的煞車,或者來到山路想要來個俐落的大減速後進彎,甚至是遭遇馬路三寶,CRUiSYM 300 前輪制動系統都能滿足大多數人需求,後輪方面也是如此,配置單向雙活塞卡鉗,與前煞搭配之下,也能穩定的提供車輛制動力。

車輛整體的騎士三角配置更是舒適無比,平踩的時候可以稍稍偏運動化騎乘,踩在斜踩的位置,真的是讓雙腳能夠自然伸展,騎乘長途覺得有這種腳踏設計十足貼心啊!

CRUiSYM 300 市區舒適度也很優異,前後懸吊系統可以妥善支撐車輛過彎性能,也能抵銷坑洞的不適感,但稍有不足的地方也在市區試駕時出現,因為風鏡鏡片的高度關係,夜間市區騎乘會被風鏡切線造成燈光繞射,久了可能會小暈,但若是將風鏡高度提高,就可避免直視切線造成之問題。

最後是 CRUiSYM 的 ABS 模組,使用 BOSCH ABS 9.1 系統已經算是公認的穩定平台,在直線 60km/h 急煞停,不論是故意煞死前煞讓 ABS 啟動,或者是煞死後煞,甚至是兩輪同時煞到 ABS 運作,CRUiSYM 在 ABS 表現上都很安心,手感也很舒適,在柏油路上更不曾聽見輪胎鎖死之摩擦聲。

接下來看到 YAMAHA XMAX 300 ABS,加速非常輕快是對於 XMAX 300 的第一印象,BLUE-CORE 引擎能提供的加速力道其實很夠用,0~110km/h 這段加速非常順暢不拖泥帶水,300 級距要與 XMAX 300 比加速的話,可能只有光陽的 K-XCT 300i 有機會超過。

不過除了加速以外,XMAX 300 的懸吊系統與 CRUiSYM 300 相比之下,雖然有著雙三角台增添前輪穩定度,可是整體懸吊系統真的配置得太軟,進彎時會覺得車頭整組軟下,彎中支撐性也不夠優異,感覺後輪隨時都在往外拋,出彎加速更不用說,油門一補下,整個車尾向下沉才加速,這種感受其實完全不適合運動化騎乘。

那麼 XMAX 300 的制動性能呢?整車重量雖然輕別人不少,但是因為用料實在太入門,這麼大台車配上前單向雙活塞浮動卡鉗,後單向單活塞浮動卡鉗,進彎時的重煞車,或者是遭遇緊急狀況的急煞車等,都會覺得 XMAX 300 有種煞不住的感覺,若有比較激進的操駕騎乘需求,前制動系統升級似乎是無可避免的項目了!

既然提到制動系統,ABS 系統也必須得要提到,YAMAHA 不太使用 BOSCH 的 ABS 模組,在 XMAX 300 上是使用來自 ADVICS 的 ABS 模組,這顆 ABS 模組的反應速度並不優異,雖然一樣能避免防鎖死煞車,但是在 ABS 泵介入前的零點幾秒,騎士會瞬間感受到煞車油壓完全放空,且輪胎也會鎖死那零點幾秒,接著 ABS 泵介入,又是另一個不是很友善的反應,煞車拉桿反推力非常大,並且還是階段性的釋放,並不像 BOSCH 系統的車款是一次且線性的減速釋放,甚至 XMAX ABS 介入中還是會聽到輪胎摩擦所發出的尖銳聲,因此 YAMAHA 這組 ADVICS ABS 模組反應時間上略遜 BOSCH ABS。

市區騎乘舒適度方面,XMAX 300 因為有較長且偏軟的懸吊系統,所以在市區遇到小坑洞等等都不太需要刻意閃避,前 15 吋輪組也能吸收不少坑洞衝擊,不過坐墊因為海綿偏薄,所以若是坐比較前面的位置,臀部會容易痠痛。

SYM CRUiSYM & YAMAHA XMAX 300,兩款車雖然都是大型速可達,兩款車的價格也很接近,但是兩款車的設定取向還是不太相同,SYM CRUiSYM 設定取向說穿了,就是一輛車要能包含日常通勤與周末出遊使用,因此在配備與操控性上設定為比較偏向操控性的選擇,而 YAMAHA XMAX 300 不論是從廣告文宣,或者看往配備,甚至是騎上車之後的設定感,XMAX 300 都是為了都市通勤而生,所以如果用運動風格車款來看待 XMAX,當然會覺得 XMAX 略有不足,可是這也很奇妙,因為車款的命名上,XMAX 的 MAX 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小哥 TMAX 呀!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來,這次兩台車的設定風格也跟自己廠內慣用風格相反,舉例來說 SYM 的車款以往都被稱為只有舒適性,沒有操控性,但是這次大改款之後,車輛得以兼顧多方,反倒 YAMAHA 車系以往都是均衡設定,來到 XMAX 300 上卻只剩下加速快這點,車輛穩定度以及細緻度與以往都有落差,也因此兩款車若真的都在考慮清單內的話,不妨找時間親自試駕,才能知道何者是自己的愛,畢竟不可否認,XMAX 300 一身配備,還有 TCS 循跡控制系統,配上價格真的不少優勢呢!

延伸閱讀:
質感旅跑登場 SYM CRUiSYM 300i ABS 全球首試!
全方位升級 SYM CRUiSYM 300i ABS 試駕報告!
規格取勝都會新貴 YAMAHA XMAX 300 賽道試駕
配備滿檔黃牌首選 YAMAHA XMAX 300 市區試駕、油耗測試與保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