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初到美國便馬上著手了解我所熱愛的汽機車相關資訊,買車不外乎就是要用錢去買,第一次看到美國當地汽機車的零售價真的非常感動,許多遙不可及的車似乎都觸手可得了,大約都是台灣當地售價的1/3~1/2,舉例來說對台灣和美國同樣是進口車的日系車種CBR 1000 RR,台幣約$730000NTD($24000USD),美國當地買約台幣$414000~432000NTD($13800~14400 USD),提供另外一個資訊給大家知道美國當地最低工資是$ 240 NTD($8USD)/hour,台灣是約$85-90NTD($3USD) /hour,台灣油價1公升約$30NTD,美國油價是9/10 加侖約$4USD(一公升$35NTD),想必說到這有許都朋友都想移民來美國了吧。這收入跟新車售價比怎麼看都比台灣親民許多。
再來談談騎車環境,憑良心講在美國騎車的環境並沒有比台灣幸福太多,我所在的地理位子是在美國加州的灣區俗稱Bay area,更精確一點是華人多到爆炸的矽谷(San Jose),這邊上下班時間塞車的狀況不會比台灣差。或許因為這裡騎車人口的是呈現發展中緩慢增加的狀態,所以大多開車的人不會太注意會有騎車的人,但這狀況正在改善當中,我所在的區域是可以騎在汽車與汽車的中間(俗稱Lane splitting),騎在高速公路上很多開車的人現在都會特意靠邊線開(左線的會靠左,右線的會靠右) ,但三不五時還是會有機車殺手,瘋狂切換三線車道的駕駛(俗稱Jumper),我個人是覺得騎中線這是個風險非常高的舉動,因為塞車時其它汽車時速也許只有20mile,但速限是65mile(美國交通法規可以正負10mile),所以騎車時就想保持75mile,同時又有不耐煩的汽車駕駛會隨時變換車道。我同學才遇到這樣的衰事,撞毀了一台哈雷,幸好人沒事。
剛剛談完軟體的部分,現在來說說硬體,騎車不外乎就是騎在馬路上,很多人說台灣的路很差,美國的路也沒有好到哪裡去,所以外國的月亮或許比較圓,但路並沒有比較平。另一件事就是所有駕駛車手們最討厭的三寶,條子、相機、測速器,在美國相機少之又少,只有在極少數的地區會有,但警察是滿街跑,真的看是好壞運,所以當你速度稍微快時倒是不用像在台灣背照相機的地點,你可以盡情揮灑,當我第一次看到美國警車時真的很想給他油門大力催,因為急速快感玩太多了,看到這麼美式的警車直覺就是加速,但千萬不要幹傻事,因為美國的警察權力很大,每個警察也都很硬,想跑要確定跑得過,不然出動多少警車或直升機都會成為你基本消費(罰單)外的額外消費,而且基本消費的低消還蠻貴的約$500USD,會隨著你的右手力道往上加,但警察也不是都沒人性,他們對機車線速的標準有寬那麼一丁點。
另外一點是”牛牽到北京還是牛”,所以在台灣很高貴的Ducati,來到美國雖然售價掉了約一半,但在美國人眼中還是無比高貴。哈雷是倒真的是美國精神的象徵,熱愛哈雷的人是真正熱愛road trip的人,他們可以騎著他們的哈雷就隨便六七個小時,有機會就想來個big ride跨跨洲或跨跨國,而且每一台絕對都是有一段故事,隨著騎士的大鬍子增長,哈雷不會越來越老只會越來越硬。
至於失竊率,美國機車失竊率在美國人心似乎好像也是一大隱憂,聽我同學說機車只要有些許改裝也很容易被偷,更不用說那些客製化的哈雷,他說他出去絕對要停看的到車的地方,所以我想機車失竊的嚴重性應該不是太樂觀,有人說他朋友把機車停在購物商場停車場不到一小時回來就不見了,尤其是一些大城市,像是舊金山就好像是在他們心中一個機車會隨時變不見的地方。
以上是我個人在美國一小段時間的心得,或許有些不是太客觀的說法,也請大家不另分享經驗和想法,等我更深入美國的賽道或長途旅程文化會再跟大家分享的。
小弟現在在美國的機車專科學校學習,怕大家看字看的太無聊,也附上我在美國的座騎(Ducati 749 Dark)和我一位好朋友的座騎(重度改裝Harley Davidson Dyno - Diablo Blan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