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念高中的時候,高二下學期第二次月考,全班被帶到大禮堂重考數學。
全校只有我們班是這樣。
在空曠的大禮堂裡,52張桌子整齊排列,每套課桌椅前後左右間格三公尺。
三個教官、兩個老師負責監考在禮堂裡巡來巡去,進場只准帶筆、立可白(那時候沒手機、修正帶這些東西),只差沒搜身而已。
我的高中母校是武陵,當時還不是全國前十的學校,但也是桃園第一志願,全校男女分班,能考上的都是傳說中的好學生,為什麼會受到這種幾近歧視的待遇?
因為,班上傳出集體作弊,那次月考有11個同學的幾題計算題計算步驟一模一樣,連錯的都一樣。
我不是其中之一,我本來就不及格,重考完還是不及格。
我跟其他守規矩的同學,對於學校把我們當賊一樣很不爽,但無可奈何,學校決定這麼重考,只能接受。
事後,因為家長會長是我們同班同學的媽媽,他兒子也沒作弊,會長找校長拍桌子,說怎麼可以這樣?
校長只說了句,「外面的人會說,2年11班集體作弊」,不會說2年11班的某些同學作弊。
因為2年11班是一個整體,一旦有錯,大家會把錯當成是整體的錯。
家長會長沒說什麼,後來他兒子轉班了。
我們都知道,秩序整潔沒得名的班級,一定有愛乾淨又守秩序的人。
我們也知道,就算是傳說中令人聞名喪膽的高職夜校汽修科生,也有上課超認真的學生。
我們也都知道,在重機騎士之中,一定有願意塞在公車後面聞黑煙,怎麼也不肯亂鑽的好騎士。
但是,那又如何?
當你處在一個群體中,人家看的是整體,而不是一個個的個體。
人家會說,「2年11班秩序不好」,但不會補上一句「不過某某某很好」。
人家會說「2年11班很髒亂」,但不會補上一句「某某某的座位很乾淨」。
因為,這就是處在群體之中,這就是群體生活。
當一個重機騎士犯了眾怒,人家看到的是「看吧,重機騎士就怎樣怎樣」之類的。
守法的可以出來說,「我又沒這樣,幹嘛扯到我?關我什麼事?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問題是,你就在船上,竿子打過來一定會傷到你,只是輕重程度不同而已。
有可能改變嗎?有!
當船上的人都懂得自律,不要做害人害己的事,就成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