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感覺香港的重機市場比我們還活絡 第9頁解惑

http://www.ibike.com.hk/

http://www.bikehk.com/bike/menu.asp


看了這兩個香港知名的機車網站,

我有一個感觸,

為什麼他們可以那麼仔細的去做一台重機的測試報告,

甚至都有第一手的車子進港,

或是車主騎乘報告,

第一手的測試分享,

感覺是很有系統的去調查一台車子的性能、構造、騎乘心得,

我知道我們台灣有「RIDERS' STYLE 」

我也有常常在看,

但看以上香港的那兩個網站,

就覺得我們台灣在測試分享,

感覺我們的資訊是「跟進」而不是「領導」,

整體比較後稍微遜色。



MOBILE01幾乎都是等網友開箱,

或是和廠商合作寫的測試報告,

重車論壇比較取向車友互相交流的回覆,

比較沒有廠商合作的一手測試資訊,

重車地平線取向商務網站,

雖有測試但並沒有那麼的完整,

力求最新車款與改裝商品的介紹,

但要完整車款的測試資料我們還是要搜尋國外網站。

各位的看法呢?
2011-10-04 0:0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香港 重機市場
當然
香港騎乘大型重機的人口也相當的多

小弟記得10多年前 還是國小時和家人去過香港
當時的我並不認識重機 但看到香港路上許多相當帥氣大型重機在奔馳
路邊停車也停許多大型重機 他們停車時會用車罩將車罩起來 (當時所見)

那時候才國小的我 心裏再想 怎麼香港的擋車都這麼帥氣

跟台灣路上只有 FZR NSR 追風 野狼等等 真的是很不同 !
歐美系國家治理過都很正常, 雖然我們曾經是日系的......
全面取消"禁行機車"政策,汽機車共享平面道路資源!

米咖 wrote:
雖然我們曾經是日系的(恕刪)


可悲的是日系體系沒有遺傳

自己玩自己的 (很開心這樣
├愛像是什麼┼只能用人生百態去看待┤
很現實的問題

錢從哪裡來?

香港車市有廣大的中國市場當後盾

不管平面還是網站

他們有足夠的經費去養人員

有錢有人 自然能持續生出 很多好的試車報導

而台灣可憐的重車小眾市場 十年來掛牌不到三萬輛的重車

比腳踏車還可憐

光車商車店要生存都很吃力了

媒體更辛苦。雜誌社都快無法生存

以前我們玩重車必買的風火輪雜誌也是倒了

環境很辛苦的

你們知道台灣寫一篇機車試車稿才多少錢嗎

少到跟本無法養家

這種工作都只能騙騙一些初入社會又熱愛機車的年輕人

等熱情不在錢又少時就離職了

網站媒體也只能死撐跟靠廠商廣告

還能燒錢讓網站活著算偷笑了


台灣各行各業其實都是因為市場小

很多事是需要大量的資金

才能做的

蠻可悲的

錢從哪裡來??

靠各位電腦前的熱情車友
多買幾台重車吧
媒體要生存下去
都在一個字上面'錢'
如果沒廠商贊助
應該也沒媒體會願意花太多人力成本時間去介紹吧
yazoo320 wrote:
http://www...(恕刪)


真正原因就是 " 路權 " .

台灣若開放機車路權 . 機車使用人口將大增 , 市場活絡是一定的 .


香港多早以前就開放騎重機..當然活絡
哪像台灣是因為wto才不得不開放..
開放後..又不尊重騎士權益.只知道收稅金..
當然比不上人家
重點不在於錢在於政策
政策不開放重機,表面上開放
實則以高關稅、刁難的驗車制度、跛腳的路權
來處處打壓

才讓這個市場拓展不起來

說真的國產車廠若是都倒光
或讓國外車廠接手變代工廠,今天的機車品質
都不會像現在濫竽充數

爛泥扶不上牆..水冷單缸賣10萬
250CC檔車就當自己是重機..可笑
我倒是覺得被媒體稍微誤導價格也有關係,常常聽新聞報什麼百萬重機,
結果一般民眾有些真的以為重機基本都幾百萬在算的,
我有時路上被問開口就問"這一台要不要一百萬啊?"

而且我覺得跟曝光度也有關係,
多半人要看到重機只有在路上看過不然就一些熱門景觀地區才會看到,
另外還要你本身會上網查,雖然這上網查的行為大家都會作,
但是對有點年紀的人來說根本不怎麼會使用電腦,光會收信就很了不起了,
在我們看起來稀鬆平常的查資料做功課,對一些有點年紀卻不會使用電腦的人來說,
是有點困難的

如果今天重機跟一般車行一樣是擺在外面的話我想銷售度應該也會有影響,
好比我公司有個媽媽她從我牽了以後,天天看我騎來公司,看到最近她也跑去考一張駕照,
但是她原本根本不知道這種車還要考照以及哪邊可以看車,
然後我就給她重機年鑑以及一些有關車子的網路資訊她才會查

其實想騎的人多的是,只是不知道從何找起,
以及被媒體誇張化的價格嚇到以為重機真的是有錢人的玩意兒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