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bike.com.hk/
http://www.bikehk.com/bike/menu.asp
看了這兩個香港知名的機車網站,
我有一個感觸,
為什麼他們可以那麼仔細的去做一台重機的測試報告,
甚至都有第一手的車子進港,
或是車主騎乘報告,
第一手的測試分享,
感覺是很有系統的去調查一台車子的性能、構造、騎乘心得,
我知道我們台灣有「RIDERS' STYLE 」
我也有常常在看,
但看以上香港的那兩個網站,
就覺得我們台灣在測試分享,
感覺我們的資訊是「跟進」而不是「領導」,
整體比較後稍微遜色。
MOBILE01幾乎都是等網友開箱,
或是和廠商合作寫的測試報告,
重車論壇比較取向車友互相交流的回覆,
比較沒有廠商合作的一手測試資訊,
重車地平線取向商務網站,
雖有測試但並沒有那麼的完整,
力求最新車款與改裝商品的介紹,
但要完整車款的測試資料我們還是要搜尋國外網站。
各位的看法呢?
錢從哪裡來?
香港車市有廣大的中國市場當後盾
不管平面還是網站
他們有足夠的經費去養人員
有錢有人 自然能持續生出 很多好的試車報導
而台灣可憐的重車小眾市場 十年來掛牌不到三萬輛的重車
比腳踏車還可憐
光車商車店要生存都很吃力了
媒體更辛苦。雜誌社都快無法生存
以前我們玩重車必買的風火輪雜誌也是倒了
環境很辛苦的
你們知道台灣寫一篇機車試車稿才多少錢嗎
少到跟本無法養家
這種工作都只能騙騙一些初入社會又熱愛機車的年輕人
等熱情不在錢又少時就離職了
網站媒體也只能死撐跟靠廠商廣告
還能燒錢讓網站活著算偷笑了
台灣各行各業其實都是因為市場小
很多事是需要大量的資金
才能做的
蠻可悲的
錢從哪裡來??
靠各位電腦前的熱情車友
多買幾台重車吧
結果一般民眾有些真的以為重機基本都幾百萬在算的,
我有時路上被問開口就問"這一台要不要一百萬啊?"
而且我覺得跟曝光度也有關係,
多半人要看到重機只有在路上看過不然就一些熱門景觀地區才會看到,
另外還要你本身會上網查,雖然這上網查的行為大家都會作,
但是對有點年紀的人來說根本不怎麼會使用電腦,光會收信就很了不起了,
在我們看起來稀鬆平常的查資料做功課,對一些有點年紀卻不會使用電腦的人來說,
是有點困難的
如果今天重機跟一般車行一樣是擺在外面的話我想銷售度應該也會有影響,
好比我公司有個媽媽她從我牽了以後,天天看我騎來公司,看到最近她也跑去考一張駕照,
但是她原本根本不知道這種車還要考照以及哪邊可以看車,
然後我就給她重機年鑑以及一些有關車子的網路資訊她才會查
其實想騎的人多的是,只是不知道從何找起,
以及被媒體誇張化的價格嚇到以為重機真的是有錢人的玩意兒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