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AN wrote:其實這台的訂價,就是要銷CB1100的,只要在加一點就可以了,所以現在36W訂價是煙霧彈。...(恕刪) 您真是一語道破玄機!等到cb1100售得差不多了,再來個破盤價18萬,如此一來sr的存貨就清掉了!大家還會覺得進口商很佛心呢!雖然廠商算盤打得很精!但效果如何,我是挺質疑的啦~
很好玩嗎? wrote:SR-400明明只是通勤代步車,台灣也可以搞到三十幾萬。就像VIOS一台賣一百萬你會覺得合理嗎? SR400車主:這台是經典車 經典車 經典車 36萬其實不貴啊 是鄉民們不懂這台車的價值&買不起 所以才會說售價不合理既然是經典中的經典 是很了不起的車 那在日本為何卻只賣15萬台幣?結論: 台灣人自嗨 & 傻傻分不清
想到去年台本剛進台灣賣重機時,看到那個價格,我也是罵聲連連。但後來靜下心想,沒錯,那個價格是不合理的貴,但你我有能力改變這個遊戲規則嗎?別說什麼不買、抵制這種話,那是說來自我安慰用的。你不買,我不買,自有人買。ARTC、關稅都不是我能改變的東西,我這一輩子也沒機會當上交通部長,或是去選總統。說白一點,商家有制定價格的權力,消費者有選擇的權力。我當然可以嫌貴而不買,下場就是我沒得用。當然也有人會說,你可以買便宜的啊。但有很多東西,你想去買是因為喜歡它,去咖啡店喝一杯咖啡跟回家喝一杯白開水,同樣都是解渴,但感覺完全不同。如果我就是喜歡某一品牌的某一款車,它賣得很貴,我能怎麼辦?很簡單,只有兩條路:一是放棄,二是存錢。從小到大不都是這樣做的嗎?在台灣,買重機的都是盤子,如今我也是其中一個盤子。但我覺得沒啥好抱怨的。物質是有價的,但快樂是無價的。只要自己覺得願意出那個錢去買,那就OK。不用理會太多其他雜音,因為那於事無補。同樣地,我也認為不能因為我窮,買不起,就覺得別人都應該便宜賣我。天下沒這種道理。我窮是我沒出息,但我今天窮不代表我會永遠窮。我今天買不起,存個幾年錢,自然有一天我能買得起。歷盡辛苦才得到的東西,獲得時的感覺是最甜美的。祝福大家都能買到心中的那一台車。
superycc wrote:我這一輩子也沒機會當上交通部長,或是去選總統。說白一點,商家有制定價格的權力,消費者有選擇的權力。我當然可以嫌貴而不買,下場就是我沒得用。...(恕刪) 其實也不必那麼悲觀,畢竟重機的發展也不過就這幾年的事,玩的人愈多,討論愈多,民眾瞭解的愈多,不合理的現制會慢慢合理化的!只不過現階段而言,在台灣玩車確實比較辛苦…這不單是車價的問題,坊間車廠的保修維護能力不足才是讓許多玩家不敢輕易升級大車的主因吧!總而言之,車價賣得貴,服務、維修品質也要同步提升才是!
重機開放也超過十年了,加上以前無牌車時代大家偷偷騎偷偷修,車行的保修能力其實是還好。倒是因為大環境(制度、規定、民情)不太好,市場還是小眾,消費群沒有太大影響力,沒法以量制價,所以就變成賣方市場,價格隨人定隨人宰。但由最近一、兩年台葉引進的破盤價(雖然相對國外還是貴)、台本開賣一年後的大降價,似乎看到了重機市場正常化的一線曙光。希望在路權開放使得重機漸漸有生活化的可能,使用族群擴大進而影響目前的態勢,使得以後重機的價格、保修能夠更合理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