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杯子 wrote:雨天盡量不要往山上...(恕刪) 謝謝提醒~騎車就是這樣,早上起床下雨就不騎,午後知道雷陣雨,中午前回家..這都可以預知但~台灣真的很美,從山底到山頂,從海邊到山上,從背風面到迎風面,氣候變化很大..看到一片小雲你要不要騎,不騎,坦白說有超過1/2以上時間都不能騎..賭了,山下沒下雨,山上到某一個高度就到雲海,就有霧氣,就開始下雨..溫度從曬陽處到背陽處,溫度瞬間Down個10度,從山腳到山頂溫度也差10度以上..這些都是騎車的熱度也是騎車的樂趣
Pan.tc328 wrote:謝謝提醒~騎車就是...(恕刪) 有些落石是在彎道中央,彎到一半才會看到,閃不掉~~~!!!我在 北橫 台7 50幾K處遇過一次~~~!!!不過,幸好腳夠長,用力一瞪...才猛然抓回來,沒摔車~~~!!!結果腳掌痛得受不了!!!剛剛1點多,想說上陽明山走走,結果看一下窗外的雲,~~~算了!!!現在台北下雨ing....
樓主 平常會騎機車嗎?平常如果都沒騎車 真的就別浪費錢 重機跟一般機車一樣 烈日.強風.暴雨.飛沙.走石 一樣都躲不了 想要騎出去讓人羨慕 相信我只有剛考到駕照年輕人跟牽不動車的老先生會看兩眼 本身不愛騎車的人根本熱不了多久的
Pan.tc328 wrote:小車,小輪胎,低速,低轉彎..隨便騎都可以160,180以上的輪胎,100公里速度,60度以上的彎..有人會像影片這樣左推右拉? 這個我有疑問,胎寬影響過彎性能的大小如何?我只知道軸距、胎形的影響,但胎寬影響會很大嗎?我看很多公升街跑後輪都配到180或190,過彎也是很兇的。
壓力鍋 wrote:這個我有疑問,胎寬...(恕刪) 我沒騎過,不知道..我的只有160雜誌上寫的~自己參閱雜誌上有寫如何,為何還有車子,輪胎進化史很猛跟很犀利是不同的小車,接地面積小,運動性高,但不穩定大車,抓地力強..但高速時很穩定,車子不會晃..從中間到要頃斜..從輪胎中間點到輪胎的邊界是有幾mm距離..用腰用屁股對後輪從上往下壓,移動腰身從後椅前面接觸的地方往下壓..這樣轉彎較犀利..有人可以80公里轉60度彎,有人是轉不太會過去外甩..而我騎的都是超過60度以上彎,當然速度更慢..反正我已經習慣用雜誌的騎法..也符合騎乘需求..逆操舵還上前幾篇的影片教學,只有我在熱車磨輪胎,市區,還有警急避難時才會用到
Pan.tc328 wrote:小車,接地面積小,運動性高,但不穩定大車,抓地力強..但高速時很穩定,車子不會晃..從中間到要頃斜.....(恕刪) 小弟舉個例子給你看機車負責導向的是【前輪】!!!以 YAMAHA 機車為例YAMAHA YZF-R1 的前輪配胎 是 120/70-ZR17YAMAHA SMAX 155 的前輪配胎 是 120/70-13有沒有發覺...公升級仿賽的前輪寬度 and 155 cc的小綿羊,是一樣的? 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