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重車日誌19:騎乘安全技巧入門


The Real Cat wrote:
使用後煞車是,絕...(恕刪)

有專業的人員出來講解真是不錯也可以增加知識(包括我)



應該是我用詞上的錯誤,後煞重心後移是我用感覺的說法,實際上不論收油門或點任何煞車重心都會前移沒錯。

但我應該是要用"減輕前輪負擔"來解釋會比較合理,因為如果只帶前煞,那整輛車的負重就是100%的往前輪移動,而使用後煞讓後避震下沈的作用除了是不讓所有負重往前輪移動外,另一個作用就是使後輪安定.

灌油門雖然會使重心真正的後移讓後輪得到抓地力,但那是在彎中的時候。重點是入彎前的動作 。

你不放掉油門使車輛解除直向前的推動力,硬靠逆操舵入彎就是在增加前後輪的負擔。
而且對新手而言也難達到放鬆的效果。

相反的全放油門則是能使車輛更容易傾倒入彎。上手的門檻相對的也降低許多。而且若可以借由放油門入彎來使騎士本身的信心提升,對後續的成長空間也是能有所提高的。

至於彎中要大補油門或微含油門就是看騎士本身的選擇,含油門過彎會使車輛難以傾倒但能持續提供後輪穩定的抓地力。放油門後抓準出彎點大補油門則是可以增加出彎時的加速力。(但前提是轉速要夠低)

很多看過彎道聖經的車友都很強調過彎是要含著油門,這點在我這篇裡也有一半的部份是有驗證到的,但我們觀念上差異的部份就是"你是要含著油門入彎或是要全放油門入彎"這點。

彎道聖經也許是強調"讓所有人好上手的技巧",但我則比較推崇riders club的想法,讓身體與車同步後在慢慢增加對車的控制力。

兩者誰較安全沒有個一定,但都是有一定的科學理論在的!

彎道聖經強調主動逆操舵,我則是希望統由基礎的動作來讓身體自然學會逆操舵,這就是想法上的差異了。

也許對車速不快的的騎士而言逆操舵是輕鬆幫助過彎的方式,但如果有想增加進步空間的話我認為就是要先打好基礎才有上長的空間。
請各位讀者們支持"無視無理取鬧者"運動~簡單的說就是別去理會惡意回文的言論讓它們自動的消失!還給版面

The Real Cat wrote:
使用後煞車是絕對,絕...(恕刪)


簡單易懂
>新手騎乘在彎中遇到狀況,第一反應就不是收油就是點煞車,殊不知這樣立刻讓本來在後面的重心往前跑了,本來後輪該有的 traction 就沒了。適當的加油,增加後輪 traction,反而可以脫困。<


好久沒有在01看到這樣好的版與正面討論

fancy2012 wrote:
簡單易懂>新手...(恕刪)

有這樣的高手肯上來分享絕對是正面的!畢竟我也不是專業教師,需要這樣的討論才能增加知識!
請各位讀者們支持"無視無理取鬧者"運動~簡單的說就是別去理會惡意回文的言論讓它們自動的消失!還給版面
另外今天騎山路感覺了一下,我覺得我應該在過彎的技巧分享裡在區分2個細項,中低速彎道及中高速彎道的過彎技巧運用又完全不同。

在中高速彎道時我自己也是保持半含油門的方式過彎,但我的分享文卻只集中在中低速彎的過彎技巧分享,是有點疏忽到了

而許多版友提出彎道聖經裡的"逆操舵+半油門"技巧應該也屬這類型彎道的過彎攻略法(畢竟美國較多這類的彎道)。

也歡迎有經驗或有疑問的車友一起在這邊提出討論及分享哦!
請各位讀者們支持"無視無理取鬧者"運動~簡單的說就是別去理會惡意回文的言論讓它們自動的消失!還給版面
Stereophotography wrote:
怎麼說呢 最近剛好實際目睹某些網路摔車影片場景 其中多少參雜了這些情況1經驗不足 取線不良或亂跟車2同頃遇複合彎道時壓龍頭變外頃 然後撞中柱3原廠胎在接近極限時滑胎LOW SIDE結果就是花錢又傷身體既然會假日騎機車跑上山路 後面又不是限速器或老媽時 那我就假設是運動騎乘 浪費油騎爽的了 好習慣在這種時候自然會幫到忙 側掛在這裡當然不是指吊豬肉那種側掛 而是屁屁外移 屁股縫貼在座位邊緣的那種側掛 當然你的重心越移到外側會讓你省下更多頃角 另外重心轉移的過程可以很快的頃倒後馬上加速 另一方面要是彎中發現曲率變小也能用海邊跟油箱間的一點距離稍微拉一下 不用冒險壓龍頭另外原廠胎對老手來說自然問題不大 撇了頂多收個油 也知道避開有問題的路面 大不了整段RV 如果是新手經驗取線概念都有問題 唯一能幫到的只剩輪胎跟安全帽了 這兩個就投資多一點好了公道不比賽道 看不到彎道出口要留有餘裕不要接近極限過彎 就算同一條路一禮拜跑幾十遍也可能遇到小白吃對向或駕駛恍神在彎道停車 不要掉以輕心


所以 不是什麼彎都側掛 以極限面對未知是危險的
依賴輪胎也不是辦法

教士大所講才是中庸之道
把整樓看完了。關於逆操舵,我有一個理論,兩個事實,三點意見跟各位分享一下:


一個理論:

逆操舵不是什麼高深莫測的學問或是技巧,它是兩輪車輛轉彎時必需使用的一個操作。四輪車正常轉彎是靠前輪的方向,前輪向左,車向左轉,前輪向右,車向右轉,很單純。兩輪車轉彎,除了很低速外(比如在停車場嚕),是靠車子的傾角。你從機車正前方看輪胎,它的接地面幾乎是圓形的。當機車有傾角時,輪胎接地面的外緣半徑比內緣半徑要小,造成機車轉彎。可以想像一個錐體在地上滾,它是滾向半徑小的那邊是一樣的道理。兩輪車必需這樣轉,不然無法借由重心向轉彎圓心移動來提供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

除了在極低速的情況下,兩輪車輛(當然也包括單車)是一定要想辦法先把這個傾角做出來,才可能順利啟動轉彎的。這個傾角做出來的最有效辦法,就是轉動把手。當然,外掛或是身體側移也可以做出傾角來,但想想機車有多重,騎士有多重,外掛造成的傾角是非常小的。

當兩輪車的把手向右打時,自然便把車子帶入了一個向右轉的圓周運動中。這時車子加上騎士的質量,便會往左甩,因為沒有其它的力量來提供把手向右所造成的右轉所需要的向心力。所以當把手向右之後,雖然車子一開始會向右轉,但在很快的時間內,車子就自然往左倒。當車子往左倒,前面說的輪胎外緣半徑小於內緣半徑的效果馬上就把車子往左轉。

這就是逆操舵,也就是兩輪車輛轉彎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要右轉,就將把手向左轉一點點,立刻可以做出所需要的向右傾角,車子自然向右。這是完全違反人體基本反應的,所以得到了一個很不友善的名稱-逆操舵 (counter steering)。


兩個事實:

一,逆操舵不是讓機車有效轉彎最好的方式。 它是唯一的方式。

二,這個世界是只有兩種機車騎士。一種是知道自己在逆操舵的,一種是逆操舵而不自知的。那些不會逆操舵的人,是連騎腳踏車都沒辦法騎的。


三點意見:

意見的話嘛,就是我個人的意見,不見得對,也不見得大家都會同意,所以聽聽就好。 教士大也可能不認同,不過大家交換意見,沒誰對誰錯的問題。

一,逆操舵是騎機車的基本技巧,因為沒有它根本沒法騎任何的兩輪車輛。既然是基本技巧,當然是越快讓騎士明瞭越好。我看過一些影片,過彎過不去,對面來車了,騎士不但不再壓低車身減少轉彎半徑,反而立起車身直直往對向來車撞去。不知道的人一定想,他怎麼不逃? 怎麼還直直撞過去? 每看一次就想,如果他知道逆操舵,就不用拿一條命去換這寶貴的一課。人類的基因裡沒有逆操舵這個功能,所以它是一個後天學習的技能。緊急時,身體的自然反應跳出來,一看對向來車,我彎不過去了,如果是右彎,當下一定往右打,因為危險在左邊,往右打,是想要逃離危險。可惜的事,把手往右打,車子馬上立起來往左去,直直撞入對向來車。他這一輩子也再沒機會去學逆操舵了。

我記的當初在美國上MSF 課程時,第一堂課就介紹了逆操舵。不但如此,結業考式有一項就是專門考這個。首先教官站在考場上,讓學生直直往他騎過去,速度一定要到達 35mph 以上。在距離他大概十公尺處,他會隨便舉一隻手。舉右手你就往右閃,舉左手你就往左閃。一定要閃過他站的那個框框才算過關。新手如果學會這個,把它變成反射動作,真的可以閃掉好多危險。

新手不教逆操舵,怕是他們還沒有機會學到,就先回老家了。

二,入彎應該以逆操舵啟動,身體外掛只是輔助,而不是以身體移動來啟動然後以逆操舵來增加傾角。 你看 Biaggi 瘦的沒幾兩肉,如果他要靠外掛才能啟動入彎,Rossi 也不用怕他了。身體外掛入彎的,一定也是伴隨著逆操舵,不然,就算你整個人都掛出去了,還是百分之百,萬分之萬,一個彎都不過去的。入彎前,該減速該換檔該挪屁股,都是先做好的,一但逆操舵入彎,就是乖乖的含著油門,漸漸的加大油門。何時加油,我的理想是一但入彎傾角做好,就開始慢慢入油,也就是入油點是越早越好。

三,騎士不應以誰壓的低,誰吃了滿胎來認定誰的技巧高超。相反的,有能力以最快速度但是最小傾角過彎的(主要是靠線抓的好),才是高手。要知道,輪胎吃滿了,就沒了。你再壓低,就種田了。那些傾角還遊刃有餘的,才真能在彎中把你吃死死的。

小弟我自認技不如人,又怕死,每次在山路上都只敢用自己認定能力極限的五成來過彎。在賽道上,更是永遠在B組吃人家灰的肉腳。下次來,還是B組。沒關係,升不了A組,保住了小命,划的來。看一看後輪,恩,沒吃滿。哈,自己笑一笑啦~~~

以上,希望對各位老手新手有所幫助。





The Real Cat wrote:
把整樓看完了法,於逆...(恕刪)

之後我還會持續分享一些騎車經驗分享,畢竟這篇主要是寫定位在新手入門"

之後還希望您能分享關於一些技巧上的心得與指正我文章裡錯誤的觀念呀!

其實你提到的東西有些與我在文章裡的理念是一致的。

不過本篇輻強調的是新手入門的技巧,而我想強調的是先讓入門新手先去感覺"入彎時的感受",全放油門,讓車先能順利傾倒後在視狀況微補油門。rider club裡說明的是過彎時不敢全放油門就是導致過彎路線做不出來的主因。不過這是針對中低速彎道的過彎法。

而您對輪胎的見解也與我相同,就是能不壓低就可順暢過彎才是正解,我從以前的想法就是過彎能保留更多預備傾角而非一口氣壓到底還好。

你我想法差異的大概就是在新手入門時對車操控訓練的見解,你是比較偏向美式的訓練法,將逆操舵視為過彎主要身體反應,以逆操舵做為入彎的主要技巧。

而我是想先用更入門的方式,先讓騎士本身能感受到車的動態感受,先不依賴逆操舵這種對新手是雙面刃的技巧,先以自身技巧讓車入彎傾倒後在來練習其他的技巧!

不過相信這2種都是好的,只是入門的點不同而己。
請各位讀者們支持"無視無理取鬧者"運動~簡單的說就是別去理會惡意回文的言論讓它們自動的消失!還給版面
謝謝分享注意安全 山路彎曲減速轉彎
simon66 wrote:
所以 不是什...(恕刪)


大概是我解釋的不夠清楚
側掛在這裡指的是的是一種入彎方式 而不是要壓多低或多快速 而多數時候側掛確實會比同頃入彎須要更少頃角
下次騎車可以試試看這兩種方式
1. 將身體向後移 手臂接近打直 這樣騎起來龍頭比較輕 很適合做繞8的動作 過彎就維持油門反推後頃倒 這是同頃的動作
2. 煞車收油用制動力將龍頭往左(或右)推 屁屁滑向另一側 再用身體的慣性向右(或左)倒 然後立刻開始加速 這是側掛的動作
下次可以找個S型彎道試試看這兩種方法的不同 當然這兩種方法都能慢慢騎 不過第二種確實可以預留比較大的頃角 比較穩定的入彎跟彎道中做調整的空間 兩種並不是哪個對 就算車手一定都會同時使用兩種方式 但是在過彎時 第二能提供更多好處
至於輪胎 偶而有點水漬就很有差了

PT-教士 wrote:
不過相信這2種都是好的,只是入門的點不同而己。


嗯,認同。如果是針對新手來說,還有一個項目我個人認為是新手殺手的,就是下坡過彎。這部份各家學說紛岐就更多了,教士大有空可針對這部份來討論一下。我有時間也會整理一下這方面的思緒寫寫我自己的心得。

還有一點就是,我的確沒有在台灣騎重機走過山路。當然來美國之前大學時代騎追風,王牌,還有 Katana 的日子不算,因為那時真的什麼都不懂。就我在美西的經驗來說,山路的彎曲程度跟北宜相差不大,所以我才以為美國經驗可以大致套用。如果不是,還請多指教。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