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重車權益-函予【ARTC車輛研究測試中心】1封陳情書

th21 wrote:
其實大家都搞錯對象了...(恕刪)


我也這麼覺得,artc只是執行交通部和環保署的法規,並不是法規訂定單位,artc只是個受委託直行法規的單位而已。

而artc的股東有沒有兩陽我是沒聽說過,但好像有聽過汽車撞擊實驗室好像是國內一家汽車大廠出資成立的。

artc受委託的業務是,所有機動車輛(汽機車、客車、卡車等....)只要是要在台灣販賣,一率都要接受artc測試,只有出口的車輛不用,但出口的車輛還是要接受當地國家的法規測試,也都要符合當地法規才能在這個國家販賣;像要在歐洲販賣的車輛都要符合歐盟車輛法規(歐洲三期),認證測試單位如TUV;要到對岸販賣的車輛則是要接受國家三期法規的測試;而日本則比較特殊,日本對進口車較寬鬆,對國產車則較嚴格,因為日本政府認為,日本國民會購買進口車的人不多(應該是民族性吧),所以不用特別限制(事實也是如此);其他東南亞國家大部分只要符合歐洲三期法規(提出認證文件),你的車子就可以販賣。

大部分進口重車測試不合格的地方是排污和油耗,排污部份是因為台灣的五期環保規定除新車排污外還有耐久劣化係數問題,而歐洲三期沒有,歐洲三期法規只要新車測的過就可以了,而台灣新車測過後還要耐久1500km或乘上一劣化係數後再測試,有通過才算數;而對岸則是要耐久16000km;另一個油耗的問題也是進口車測不過的主要因素,台灣有依排氣量作油耗規定,未符合油耗規定的不得販售。

但大家也別再罵交通部或環保署,因為台灣的這些法規絕大多數都是抄歐盟或美國的法規而來的,只是比別人還嚴格,但我覺得這不要怪別人,而要怪自己,台灣很多人騎車都沒有在定期保養的,烏賊車四處都有,在沒有辦法處理這些高污染的老車的情況下,只有從新車下手,但新車一定能過法規,所以又加上一條耐久1500km的規定。

至於油耗規定部分,歐盟和美國都已經開始在作新法規規劃了,聽說歐盟正在擬定歐洲四期和五期的法規,而美國要在2015年實施油耗法規,對岸也在訂定國家四期法規了。

歐洲四期和五期的法規比台灣五期還嚴苛(也有耐久劣化係數),對岸的國家四期也比台灣五期還嚴苛,而日本也有新法規在擬定了(目前所知和台灣五期一樣嚴苛)。

在環保意識高漲及能源取得越來越困難的情況下,各先進國家的法規也越來越嚴格,只是台灣走的比較前面而已,這時在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

magicians wrote:
只要是要在台灣販賣,一率都要接受artc測試,


這句話不太精確喔:P~其實只要是通過主管機關認可的實驗室都可以執行相關法規測試,例如ARTC、工研院和其他民間公司或實驗室,只是有一些項目只有ARTC具備這樣的檢測技術,也只能到ARTC檢驗......所以造成大家誤會ARTC是唯一的法規檢測單位....

基本上交通部的法規(車輛安全檢測基準)都是抄歐洲ECE法規,頂多跟歐洲同步,不可能比歐洲嚴格或時程超前........
環保署和能源局的法規我就不熟了......看樣子是因為台灣車輛密度很高有一些比較嚴苛的項目.....

另外板友提到使用中車輛的問題,我想就跟監理單位有關了,台灣的新車法規很踏實(或說是相對較完整),但監理制度非常鬆散,例如:新車送驗的車輛是特製的選手車、烏賊車、驗完車就改成其他形式、借屍還魂.....etc,什麼奇怪的狀況都有,還不是在路上吐全台灣~~~~總之,台灣的交通狀況還有很長一條路要走.....
magicians wrote:
我也這麼覺得,art...(恕刪)

......不妨直接走走環保署的網頁,看規定怎麼說

劣化係數採用規定

壹、全年銷售量超過二百輛的引擎族,應依照「機器腳踏車耐久測試方法及程序」之規定,進行實車耐久試驗以取得劣化係數,並經中央主管機關審查同意後始得採用。

貳、全年銷售量少於二百輛的引擎族,得以下列指定數值為其劣化係數。

一氧化碳 (CO) : 1.4
碳氫化合物 (HC) : 1.4
氮氧化物 (NOx) : 1.4

全年銷售量二百輛以下的引擎族,並取得外國政府機關核發合格證明之進口機車,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可其訂定方式者,得依照下列規定訂定劣化係數:

一、原廠之測試方法及耐久試驗與我國「機器腳踏車耐久測試方法及程序」規定之劣化係數計算方式相同者,得採用原廠之劣化係數。
二、原廠之耐久試驗與我國「機器腳踏車耐久測試方法及程序」規定之劣化係數計算方式不同,但測試方法相同者,檢附原廠耐久試驗各測試點之累積里程及排放污染測試資料,依照我國耐久試驗規定之計算方式計算劣化係數。
三、劣化係數是依照美國耐久試驗規定取得者,得依照下列轉換公式計算劣化係數。

劣化係數 K DF 1 2 D 1 K DF 1 K 5000
K:該機車適用美國之耐久試驗里程(公里)。
DF:該機車美國耐久試驗之劣化係數。
D:該機車適用我國之耐久試驗里程(公里)。

四、劣化係數是依照日本耐久試驗規定取得者,得依照下列轉換公式計算劣化係數。

劣化係數 10000 D A 10000 2500 A
D:該機車適用我國之耐久試驗里程(公里)。
A:該機車日本耐久試驗之劣化係數。

肆、申請人未以車型年及引擎族為基本單元申請者,得直接採用本附錄第貳點規定之指定劣化係數。

伍、經中央主管機關審核准予該引擎族合格證明沿用時,其劣化係數得沿用該引擎族前一車型年之劣化係數。

附錄五、機車新車抽驗之規定

壹、中央主管機關對於已取得合格證明之車輛得實施新車抽驗,以查驗量產車輛是否符合排放標準及相關法規,測試方法依照排放標準之規定,申請人應依照中央主管機關指定時間,將抽驗機車送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檢驗測定機構接受測試,所有費用須由申請人負擔。

中央主管機關得指定抽驗機車引擎族及車型,申請人應提供量產機車供中央主管機關選擇,新車抽驗初測取樣比例:

同一引擎族或車型,年銷售量超過五萬輛時,得抽驗十輛;一萬輛以上五萬輛以下,得抽驗五輛;小於一萬輛時,每增加二千輛,得抽驗一輛,不滿二千輛時得抽驗一輛。

參、選擇抽驗機車之地點:

一、機車製造廠完檢合格之機車存放區。
二、中華民國海關倉庫或進口商之機車存放區。
三、國內代理人或經銷商之機車存放區。

肆、抽驗之機車由申請人先磨合至測試穩定所需之最少里程數以使排氣污染測試穩定,但不得高於一千五百公里。

一、磨合期限規定如下
一–五輛:十個工作天。
六–十五輛:十五個工作天。
十六–二十五輛:二十四個工作天。
二十六輛以上:三十六個工作天。

二、進行磨合所使用之燃料,應為中央主管機關規定之測試用燃料(氣),或使用國內加油(氣)站販售之車用燃料。

三、抽驗機車進行磨合期間不得自行進行調整、保養或檢查。但報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者,得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人員監督下,使用功能與經銷商保養廠站相同之儀器、設備或工具,實施調整、保養、檢查。

伍、抽驗機車因事故致無法測試時,或中央主管機關認為該抽驗機車已不具代表性時,則取消該車資格,另行選取測試車遞補,遞補數量依抽驗比例由中央主管機關決定。申請人不得對該測試車及測試值提出任何異議。

陸、抽驗機車中不合格之機車,倘該車仍置於檢驗機構內,未經任何保養,申請人得要求重測一次、重測結果應視為最終結果。

柒、抽驗之機車皆符合排放標準則判定為合格,若有不合格之機車,申請人於接獲中央主管機關通知翌日起三十天內得要求複測。複測之規定如下:

一、複測之取樣數由廠商自行決定,但不得少於初次測試不合格機車數量之二倍。
二、複測機車之選擇、磨合、測試等相關事項與初次測試機車相同。

複測不合格之機車,申請人得依照本附錄第陸點之規定要求重測一次。

捌、複測之判定基準為個別空氣污染物之算術平均值皆低於排放標準,且複測時無任何機車排放值超過排放標準百分之五十,則判定為合格。但初測或複測不合格之機車,申請人應說明不合格之原因及改正措施送中央主管機關備查。

玖、所有複測之機車及初次測試不合格之機車,其個別空氣污染物之算術平均值有任何超過排放標準者則判定為新車抽驗不合格。
==================================
我們將第貳項稱之為眼紅條款

如果這台車是年銷售量小於200台的稀有車,那污染指數請自己乘上最大值
同一進口商.....同型...同款...同一批車....不是只要驗一部就可以了嘛....

另外我覺的驗車需要那麼貴嘛...........
曾士蚌 wrote:
同一進口商........(恕刪)
另外我覺的驗車需要那麼貴嘛...........

不那麼貴你要兩陽怎麼活。
台灣就是自我感覺良好

套別人的話

買不起不要買阿
不爽住台灣不要住阿


台灣多加油吧
不要再自以為是了

陳情沒用啦
你們還看不出我們英明的政府的用心喔
明著是順應加入WTO開放重車 暗地裡一樣打壓重車
所以 我相信 在以後 規定只會越來越多 越來嚴格 嚴格到送驗都驗不過
到時候 政府可以明著說我又沒有不開放 是你們自己驗不過的 以達到暗禁的作用
要知道 政府不能明禁重車進口 不然會被罰以經濟制裁 所以 只能用小人步數囉
orea2007 wrote:
不那麼貴你要兩陽怎麼...(恕刪)


哈.....貴不貴跟兩陽怎麼活.....沒關係的啦...
兩陽靠著便宜又大碗.....的野狼都存活那麼久了....

新技術新規格的進口重機的價格根本比不上野狼便宜......兩者市場區隔也不同...

兩陽不管什麼車都在十萬以內就可以買到...

400CC重機在國外的新車價.....每台都超過十萬....

市場曲向不一樣囉...

所以小弟才很好奇...兩陽是在擔心什麼...
不然重機怎麼要被課重稅.....
熱血男MR.G - TU Rider http://djmrg.spaces.live.com/
orea2007 wrote:
不那麼貴你要兩陽怎麼...(恕刪)

長年保護的結果就是放在同一平台上賣不贏別人,
不把別人的車弄貴一點那誰要買啊??
tansywen wrote:
長年保護的結果就是放...(恕刪)


不會啊.....

1000元的背包...跟專業級的登山背包5~6000元以上.....
各賣各的.......客群不同的啦....

6萬的野狼....跟不含關稅的進口重機價格15萬起跳.....天差地遠....客群不會重疊的啦...

熱血男MR.G - TU Rider http://djmrg.spaces.live.com/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