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CB1000 R與 Z1000 兩台街車


翔仲科技 wrote:
震的感覺...怎麼像...(恕刪)

我沒無知到搞不清楚我騎哪款車!
很重是表示騎乘起來不就手,無法用輕檔車的方式駕馭

CB1000R則跟Z1000相反

Calmradio wrote:

如果從配備來看,CB1KR 好像是便宜大碗,但本田工程師偷料偷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例如那「根」重力鑄造的 Backbone Frame,結構設計和 CB125 (野狼) 根本沒分別,當然材料和強度差很多。本田把那顆直四的動力衰減到 108 馬,就是為了因應車台的不足。如果車友把那顆引擎還原到一百四五十馬,又會破壞全車的平衡性。反過來說,把 VFR800 的引擎還原成工廠賽車的配置,拉到一百四五十馬,車台還撐得住。



看你的文章真是讓我獲益良多

不過我看網路上的零件供應商CB1000R跟CBR1000RR的Frame差價並不多

真的是為了節省成本才改用背骨式車架嗎?

還有CB100R的Frame主結構雖然跟CB125一樣

但是我看CB1000R的車架結構圖

針對Motorcycle Dynamics的幾個結構要點都有做強化

再靠那根粗壯無比的beam

不上賽道的話跟twin spar真的會有這麼大差距?

Calmradio wrote:

叫小弟從 Twin Spar 降到 Single Spine,心理就不是很願意,所以我一直沒把 VFR 給換成 CB1KR,而VFR1200 又太旅遊車,我還沒老到那個程度。我不是在說 Backbone Frame 不好,本田至少給了根超粗超強壯的鋁車架,Z1000 的車台好像更傳統些,才能壓低售價 (Z1K 比 CB1KR 便宜)。



前兩代Z1000是用鋼管構成的Backbone

這一代則是用Aluminum twin beam構成的Backbone

車架結構圖我電腦裡也有

另外我一直很好奇twin spar Frame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網路上都找不太到相關資料,請問你知道嗎?

另外我一直在找各Motorcycle Frame stiffness data

不過一直找不太到,因為我英文其實並不好

你是否有相關資訊可以分享





真是對樓主不好意思,綁架你的主題。

關於車架,小弟是有如下的定義:
前接頭管,並決定頭管角度,頭管角度與前叉 Trail 共同決定轉向特性
後接搖臂,並藉由連桿結構,將減震筒的做動行程放大為後輪的上下行程,例如 Honda Pro-Link,Kawasaki Uni-trak
下接引擎,又大致可分為三種模式 (我自己的分類):
1. Twin Spar,頭管到搖臂有兩支樑,一左一右,俗稱雙樑
2. Backbone,頭管到搖臂只有中間一支樑,下無結構體, 俗稱背脊
3. Cradle,頭管到搖臂除了背脊,頭管向腹底還有左右兩支樑,俗稱搖籃

圖示為 1 的 Twin Spar Frame,VFR800


圖示為 2 的 Backbone Frame, CB1KR


圖示為 3 的 Cradle Frame, AN650


我再將細節分述如下:
1. 側向剛性強,空濾盒可以放兩樑中央 (容積大,適合高性能車),但是引擎抖動因固定方式及能量傳導而明顯
2. 側向剛性弱,空濾盒形狀難設計,容積不大也限制馬力輸出,然而引擎抖動不明顯,行路舒適,適合街車
3. 多半見於 Custom Chopper 或大羊,引擎不若上兩類是懸在樑下,而是放在搖籃上 (優劣不知,小弟少玩此類)

再多我也不懂了,我只是車友,不是工程師,請參考。討論而已,有錯莫怪。

至於您的提問:
(1) 零件商的賣價相同,我認為只是銷售策略的問題,不代表製造成本,鋁不貴,但是加工貴。
(2) 能否騎出車架的性能分別?我可以,我認為大部分的車友也可以。

80~90 年代的日系公升級重車,其實是比現在的重車來的「重」很多,不只是車重較重,外型尺寸也較巨大 (鋁樑粗、四缸寬)。2010 年以後的重車,相當輕巧靈活,尺寸也很小。現在的車,加速比以前快,油耗也比以前省,唯獨就是騎起來的信賴感,比不上老車,包含不小心怎麼樣,鋁車架會不會折起來。所以小弟還滿重視車台的性能。

(3) 此代 Z1000,若根據此 POST,應該是 Alu Twin Spar。
godspeedmarco wrote:
但我看到資料Z1000應為Backbone Frame,參考參考
http://www.kawasaki.com/Products/Product-Specifications.aspx?scid=6&id=571

這張是 Yamaha R6 的 Delta Box,肯定是 Twin Spar


這張是 Kawasaki z1000,原廠自稱 Backbone Frame


小弟認為只要明瞭原理即可,無需拘泥於名稱。

這張是 Honda CB919 的 Backbone Frame,應該也就是 CB1KR 的前身


這張是 CB700s 的 Cradle Frame


Backbone 就真的是背後一條龍骨,搖籃就是背脊再下加兩支承托的縱向樑

fesstiy1100 wrote:
請教這兩台車子用料上...(恕刪)


剛好上次出差等飛機時買的雜誌有這兩款評比介紹

以下圖文引自motor cyclist






國外價格


每次看到國外介紹 都會感嘆國內價格,每年只漲100~200美金 約3000~6000台幣



結論大約是說honda比較平和近人,如果是從小排量升級的騎士可以容易操控

另外對kawa的評價是說不如買z1000sx,k牌引擎比h要暴力一點


雜誌以經看完,想看的請PM我~~

JOE wrote:
剛好上次出差等飛機時...(恕刪)


有線上文章可以看囉!

Ultimate 'Fighters!
faberjan wrote:
Ultimate Fighters


Speaking of performance testing, the Kawasaki cleaned up in every aspect, producing the biggest horsepower and torque figures, plus the quickest quarter-mile and top-gear roll-on times. That’s to be expected, given how strong its motor feels, but the Honda ain’t no slouch, particularly once you add corners to the equation. While the Z1000 isn’t exactly ungainly, it does take a little more effort to hustle through the twists.

和小弟與友人試騎的印象雷同,引擎動力很大,轉彎就不如本田那麼中性,比較有個性。
Z1000: Alu Backbone (named by Kawa)


ZX636: Alu Perimeter (named by Kawa)


對照此篇,小弟認為 Kawasaki 命名原則是車架由側邊包覆汽缸本體叫 Perimeter,車架由缸頭上方繞過叫 Backbone。

但是初期的風油冷 SUZUKI GSX-R750,雙樑鋁車架造型特殊,也是由缸頭上方向後繞,所以我覺得 Z1000 就是雙樑無誤,和真正的 Backbone 完全兩回事。
太專業了看沒有,

請問前輩街跑騎久了真的不會想騎仿賽? 聽說仿賽比較有樂趣? 仿賽真的會很趴嗎? 騎久會很累?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