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本田降價了,那川崎呢?


zcs0125 wrote:
YAMAHA XJR1300 水貨 58萬
HONDA CB1300 水貨 62萬
SUZUKI 油冷怪 停產
KAWASAKI ZRX1200 DAGE 水貨沒進
W800 45.8萬 (非公升大街車)

你很喜歡公升大街車,又不想當潘那,
所以你終於可以選擇從58.8降到48.8萬的公司貨CB1100了。
...(恕刪)


噴射男子漢前2年有進了幾台喔...不過當時開價嚇死人!


雖然CB1100EX車型跟4大街車還是有點不一樣,但相對來說現在它的價格是還算合理!

litlin wrote:
還是你覺得台崎的車值那個價??一台Z1000從幾年前的40幾,漲到現在的60幾,

國外明明沒漲,台灣倒是什麼成本增加了讓台崎不得不漲??...(恕刪)


價格開的不夠高,怕買的人無法感受到高人一等的優越感,會少掉很多高端客戶!
DSNT wrote:
為了避免路上的車被政府抓包,給自己日後找麻煩,甚至被政府明令你全部召回整修,
正牌代理商一定都會跟原廠進符合法規的車好嗎?請問,這樣子有沒有保護到我們的環境呢?...(恕刪)


當然有!但事實真是這樣嗎?代理商的每一台已在市面上掛牌的車,都是經過與送驗車完全相同的審驗程序?而且經過與送驗車完全相同的調教整理?如果真是這樣,那代理商確實有異於水貨商的價值!值得賣貴一點!

底下是我疑問,大家來討論吧~
1:既然每台都要經過百分之百的審驗程序,不可以偷跑,那「授權報告」是幹啥用的?
2:水貨商也是一樣,一批二十台車,每台都驗?每台都調教?
3:國產車呢?每台都驗每台都調教?ARTC的實驗室夠嗎?
4:「為了避免路上的車被政府抓包,給自己日後找麻煩」,你這句話又讓我糊塗了…
到底是我國的審驗機制規定要領牌就一定要每一台都通過相同的審驗、調教流程?還是只要驗一台過關即可!只是車商有「義務」自行調教其他未送驗車,否則抓到打死?如果是後者,那就是驗一台放水十九台啊!車商有沒有調整,調整到什麼程度,我哪知道?
重點是:那十九台沒有收驗車費是吧?
xboy200 wrote:
當然有!但事實真是這樣嗎?代理商的每一台已在市面上掛牌的車,都是經過與送驗車完全相同的審驗程序?而且經過與送驗車完全相同的調教整理?如果真是這樣,那代理商確實有異於水貨商的價值!值得賣貴一點!

底下是我疑問,大家來討論吧~
1:每台都要經過百分之百的審驗程序,不可以偷跑,那「授權報告」是幹啥用的?
2:水貨商也是一樣,一批二十台車,每台都驗?每台都調教?
3:國產車呢?每台都驗每台都調教?ARTC的實驗室夠嗎?
4:「為了避免路上的車被政府抓包,給自己日後找麻煩」,又讓我糊塗了…
到底是我國的審驗機制規定要領牌就一定要每一台都通過相同的審驗、調教流程?還是只要驗一台過關即可!只是車商有「義務」自行調教其他未送驗車,否則抓到打死?如果是後者,那就是驗一台放水十九台啊!車商有沒有調整,調整到什麼程度,我哪知道?
重點是:那十九台沒有收驗車費是吧?

我還以為我說得夠清楚了...

這種事基本上在各國都是一樣,今天一個個體(管你是國產還是進口,車商還是個人)送驗樣車合格後拿到合格證,
可以讓你其他車在一定數量下免驗,但是這種事就是採信賴原則,你要在其他車作弊不調整,就不要在路上被政府抓到。
(你不會以為路上的每一台車都進過 ARTC 的實驗室吧?)

政府要對付代理商的方法多的是,下次驗車時刁你、叫你整批 Recall、直接禁賣該機種都是可以的方法。
你以為哪個正牌代理商禁得起政府這樣子玩你,就為了賺你那個錢?被抓到了吐回去的只會更多。
狠一點的像美國政府對付福斯這樣,先課你天價罰款,再叫你 Recall,沒搞定之前該機種禁賣。

至於水貨商,該機種被禁賣,光想得到的對應法要不就是賣別的機種,要不就是跟別人調車賣,
靈活性比只能賣單一品牌的代理商要多得多。

我只能說,很多事拋開成見之後想簡單的多,一直往死胡同裡面鑽當然只能得到自己已經預想好的狀況罷了。

至於驗車費,其他十九台應該是沒有收沒錯啦,但是你以為送驗一台車是收你個三五千意思意思?
就算不要算原廠實驗室為了調教這些車所付出的成本,
記得上次在那裡看到有人說驗車費是從 50 萬起跳,還是以次計算。
(這個部份請指正,希望有專家來解惑了)
DSNT wrote:
這種事基本上在各國都是一樣,今天一個個體(管你是國產還是進口,車商還是個人)送驗樣車合格後拿到合格證,
可以讓你其他車在一定數量下免驗,但是這種事就是採信賴原則,你要在其他車作弊不調整,就不要在路上被政府抓到。
(你不會以為路上的每一台車都進過 ARTC 的實驗室吧?)
...(恕刪)


拿合格證的是抽驗;反之則是逐台驗!

去年CB1100EX開價能從第一代60幾萬降到56萬,某種程度我認為是因為拿到合格證的關係,攤掉了驗車費用。逐台驗的,每一台都要交一次驗車費,所以水貨商少量進口的,為何車價居高不下這是其中一個原因!

還有,逐台驗車整個流程跑完印象要6~80K(詳細忘了),不過就重來再付一次錢,所以理論上個人進口是可以的,但禁不起這樣玩。你說的50萬是不是拿合格證的?
DSNT wrote:
我還以為我說得夠清楚...(恕刪)


我沒記錯的話,水貨低於20(原廠低於200)是採提供一台車輛給ARTC作為試驗車
費用請參考如下⋯⋯
http://www.thiscar.com.tw/hot_144228.html
必須要一氣呵成的驗完驗過標準,才能拿到合格證書
至於…萬一驗到某個階段驗不過怎麼辦?
很簡單!
謝謝光臨,重新再來且重頭繳費

這也是為啥有人自行驗車,驗到花了不少還驗不過的原因
電光老騎士 wrote:
拿合格證的是抽驗;反之則是逐台驗!
去年CB1100EX開價能從第一代60幾萬降到56萬,某種程度我認為是因為拿到合格證的關係,攤掉了驗車費用。逐台驗的,每一台都要交一次驗車費,所以水貨商少量進口的,為何車價居高不下這是其中一個原因!
還有,逐台驗車整個流程跑完印象要6~80K(詳細忘了),不過就重來再付一次錢,所以理論上個人進口是可以的,但禁不起這樣玩。你說的50萬是不是拿合格證的?

我的確是指拿合格證的,但是說實話,這個數字我只是憑印象有看人說過(似乎還真的沒看過多少人談過這個數字),
所以可能還是得要待專家來給予一個較為確切的數字,謝謝。


波拉拉 wrote:
我沒記錯的話,水貨低於20(原廠低於200)是採提供一台車輛給ARTC作為試驗車
費用請參考如下⋯⋯
http://www.thiscar.com.tw/hot_144228.html
必須要一氣呵成的驗完驗過標準,才能拿到合格證書
至於…萬一驗到某個階段驗不過怎麼辦?
很簡單!
謝謝光臨,重新再來且重頭繳費
這也是為啥有人自行驗車,驗到花了不少還驗不過的原因

很有參考價值的資訊,謝謝分享....

DSNT wrote:
我還以為我說得夠清...(恕刪)

我沒誤解什麼嘛,驗車一次三五千的話,我自己進貨就好了呀~
現況就是驗一台放水十九台!只是後果由車商自負!

如前面所述,那十九台會調整到什麼程度,即便是ARTC與車商之間,唯一的信賴基準也就那張「授權報告」,而這張授權報告與「台灣環境是否受到一定的保護」之間的聯結,關鍵又回到了車商的「良心」,如果車商黑心,那十九台並沒經過調整,但只要沒被「抓到」、「重驗」,天曉得那十九台有沒確實調教到符合台灣的法規?就算被抓到了,那也只是「個案」,大不了重驗就好!哪裡會嚴重到廢除整張授權報告?而且車主是否可以主張車子已經使用一定期限、里程了,車況不可能跟新車時一樣云云,就算檢警不買單,勒令重驗,我很好奇是驗重點項目?還是重跑一次ARTC程序?費用由車主來擔還是車商?前陣子某國外車商不就鬧了個大醜聞嗎?我國這邊不也說要重驗?
我覺得你也不必「刻意」把一切說得這麼美好,紙上規則是一回事,實務又是如何在進展的?這個政府還剩下多少的公信力,大家心裡都有把尺,有能力者各顯神通吧!

已領牌的重車會在什麼情況下被檢警要求重驗?我還沒有自己進車的經驗不太清楚,但目前的審驗機制確實阻礙了個人自行引進的可能性,包含你提到的驗車費用,幾乎已經達車價本身的二分之一甚至還超過,別的國家的審驗機制也是如此繁瑣與昂貴嗎?如果不能逐一審驗,那大型重機的每五年的驗車流程是否可以把關?確保每台進口車都是符合國內環規的!不合格者重跑一次ARTC完整程序!驗一次五十萬?真要如此幹,誰得利?這真的是車商樂見的?

總之啊,個人認為ARTC被廢掉之前,個人引進的成本實在很高!藉由團購可能是唯一可以分散這筆驗車費的方法,而團購數量夠大的話,有這麼多準車主在旁邊盯著,審驗流程應該會相對的快速有效率,有關單位應該更不敢刁難才是~




xboy200 wrote:
我沒誤解什麼嘛,驗...(恕刪)

你拉拉雜雜的打了這麼一篇,舉了這些例子,無非就是想說政府不會嚴格執行不是?

台本台崎或是其他代理商的相關從業人員真是笨,把一切想得這麼美好,
都不知道紙上規則是一回事,實務又是如何在進展的。
想進的車先弄一台過檢驗後先拿到合格證後來賣,其他沒調整的車被抓包時就如 Xboy 所說的那樣講不就好了,
又何必為了那張合格證要調教半天,花一堆錢調教了半天結果車子還沒辦法進進來賣是吧?

我說,如果要討論一件事情,總是要用這種角度去做為立論基礎,那麼真的沒有討論下去的必要。
還是那句,一直往死胡同裡面鑽當然只能得到自己已經預想好的狀況。
要解決一個問題,首先是要去瞭解問題的本質,而不是無視現實中存在的事實,卻自行假設出另一個沒有根據的情況來取代,然後說服自己相信。

其他的要說的都在其他發文裡都有提到了,就不再在這裡廢話了。

每個人買車的考量點不同,沒必要硬要用自己的觀點套在別人身上,更不該把「抵制不合理車價」這個重擔硬加在別人身上。
那些一直叫人要抵制的人,自己先把重機賣了再來說。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