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重車日誌25:安全過彎的平衡點(上篇)


etspage1 wrote:
我覺得這個問題出在路線熟悉度 ... 車速快慢無關,但小弟認識的族群裡面很少有路線派的 ...
可以在任何山區用順暢的車速騎乘的人實在太少 ... 而大多老手都是在特定山路上極快(恕刪)

呵呵 不是沒有路線派,而是因為山路的路線本來就很難固定所以不可能和賽道一樣有所謂的標準路線。

山路上的路線主要是在"確定你的車能穩定通過"這個重點而非賽道上的"追求最低速度消秏及最快出彎加速通過"

一般人對路線的認知往往都是後者。

而這個部份要聊也是一長串所以下篇裡也會針對這個部份說明。

-

此外很多人會質疑高檔位低轉速的實用性其實是件好事,因為代表我成功的製造了大家觀念上的衝突。

為什麼要以低轉速在山道行駛?因為重點就是油門的掌握度。
我想應該很少有高轉速過彎派的人有在彎中會全油門出彎的經驗吧?(小車除外)

油門開合度與引擎輸出力道及輪胎的抓地力也是相輔相成的唷!只是大家都執著在賽道的過彎技巧而從來沒發覺過這個山路的技巧。

你有空可以去我的fb粉絲頁看我有分享一個影片。透過高檔低轉及我要主推的"微側掛"這些安全動作也可以把掛著三個行李箱的旅跑車在山路上騎的很輕鬆順暢的唷
請各位讀者們支持"無視無理取鬧者"運動~簡單的說就是別去理會惡意回文的言論讓它們自動的消失!還給版面

p-sport wrote:
是的.因為我已經看過...(恕刪)

對車況控制及路線掌握很好的老鳥會敢放膽的下去以高轉速攻彎,但這樣的騎法會讓讓容錯率下降,所以對掌握度較不佳的騎士是很危險的。

不過教士我覺得在山路上我會放棄那種出彎即取得猛烈加速的騎法,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的對向,你的路邊會會突然殺出來任何東 西。

高檔低轉其實也能騎的很順暢,重點是油門的控制!

回到文章說的 點火就是對輪胎產生抓地力的動力,過高的點火間隔會使輪胎硬化及車身反應神經質,這時你的油門也不可能太隨興的轉動。

但油門開啟的角度大小也直接了反應了點火時產生的爆炸能量的大小。

點火力量越大對後輪所產生的抓地力也越強,同時也會因為慣性力量減少車身變靈活了,反而更可以放手的透過油門及騎姿來操控車輛。
(很多車友會覺得低轉車子會有快倒掉的感覺主要就是因為陀螺效應減輕的反應,但長久以來又不敢大力的補油門造成了後輪抓地力不足所產生的"低轉會讓車倒掉"的錯誤想法)

試想,今天如果我們擁有了一部重車但只能在直線盡情的轉動油門而過彎時還要提心吊膽的去使用不是有點可可惜嗎?

其實用高檔低轉的方式也是可以有很快的速度的,前提是要懂得把轉速降低到適當的範圍後後入彎,接著出彎前油門全開使後輪得到最強大的抓地力外同時提高轉速。

控制的好車身在直立後轉速會正好提高至馬力、扭力的湧現期,自然就能得到極高的加速效果。


這種方式能將快速出彎及穩定性提升及保留出彎反應空間(因為力量尚未全部湧出所以若遭遇狀況時還能有收放油門的空間)

有機會你可以親身體會一下,就算是中量級仿賽也一樣。只是這不在安全騎乘的分享範圍,所以我也不會特別公開的分享這個技巧。
請各位讀者們支持"無視無理取鬧者"運動~簡單的說就是別去理會惡意回文的言論讓它們自動的消失!還給版面
小环子 wrote:
那否請教教士~~~~以陽金公路為例...重機有可能在山道中過彎彎輸小綿羊嗎?
小綿羊以yamaha smax為例好了!!!
到底是要更加的細膩的控制油門還是控制轉速?
因為感覺{控制轉速}讓人聽起來有點濛濛糊糊的!!!



雖然我不是教士大,不過小弟還是可以分享一下經驗,畢竟大學時代常常跑陽金去吃烤玉米...
我現在也是騎Smax,偶而也會租大型重機來騎,以陽金公路的路況來看,
路比較窄而且很多彎是比較急的,而且過彎的速度並不會太快,(山路總沒有100km/h以上的高速彎吧!)
在這樣的連續小彎組成的山路,重機不一定比靈活的小速克達有優勢。
例如在北宜公路也常會遇到路很熟的大改勁戰,他們過彎速度可是相當快,
加上每個彎之間的距離很短,重機要變換重心需要的力氣和重心轉移時間也比較多,
如果真的要跟小綿羊那樣拚,除了比較累以外(還不見得跑得贏),也因為重機加速度快質量大,
遇到危機的應變反應時間更短,需要的技術又更高,不會讓自己處於壓力這麼大的狀況騎車,
再說,萬一不幸發生意外,損失也比較慘重啊!!

騎重機的時候,個人享受的是順暢騎乘的感覺,因為速度是輕而易舉的,
反而不會那麼熱中於追求速度,小綿羊要熱血殺彎我通常是減速讓他們過...

另外,CVT當然不可能有檔位來控制轉速,但引擎的因素還是如教士大所回覆的,會有影響。
速克達的部分,還是注重油門控制,抓好路線、剎車點、入彎速度。
Smax因為軸距長,而且雖有13"輪胎,但傾角並沒有想像中的大,很容易磨中柱,
但過彎拜優異的後懸吊設計所賜,非常穩定。
只是原廠設定是跑旅性格,彎道靈活度還是比許多速克達差一些,但是抓到這台車的特性的話,
在山路還是可以享受不錯的樂趣(個人推薦坪林往石碇的106乙)


雖然我沒有騎重機,不過看完仍然感覺獲益良多!!
感謝分享!!
傑尼傑尼!!
高檔低轉在彎中若有路線錯誤、彎中彎、以及其他狀況發生時,

該怎麼修正和閃避呢??總不會是都靠抓前後煞車吧?

我個人是習慣以稍低的檔位和稍高的轉速來增加循跡和牽引力,

彎中有狀況時,只要修正油門開合程度或是配上一些後煞,就能有很好的閃避和修正能力,

檔位高轉速低我個人覺得彎中修正能力差,且很容易會有入彎過快的狀況發生,

這在彎道越彎的連續山路上越明顯,尤其是彎中彎更是危險,

每個人對所謂高轉與低轉,在認知上似乎都會有不小的差異,

在這部份似乎應該做出更明確的說明,以免有所偏差,

就像我所謂的寶藍色,跟許多人所認知的寶藍色大多都不相同,

除非拿張標準色票來對,否則一定會有出入。

WASABI1971 wrote:
高檔低轉在彎中若有路...(恕刪)

這篇只著重在觀念的部份,你的問題則是下篇實際上路的技巧部份唷
請各位讀者們支持"無視無理取鬧者"運動~簡單的說就是別去理會惡意回文的言論讓它們自動的消失!還給版面

PT-教士 wrote:
山路上的路線主要是在"確定你的車能穩定通過"這個重點

PT-教士 wrote:
一般人對路線的認知往往都是後者。


這就是要導正的東西,希望能夠在下篇找到

當然輪胎是原點! 掌握抓地力才能進行過彎。
但安全的過彎還是建立在安全的路線上 ... 其實如果路線被固定,則車速就會被限制

當觀念已經建立在安全路線上的時候,為了不偏離路線就需要車速的調整才能維持車線

但這點其實我覺得跟賽道的路線理論是不會相違背的 ...
只是不同的地點使用不同的路線

達到賽道路線相對的在賽車場上的相對車速則不慢;
達到山路路線,相對的在山路上的相對安全性較高。

學會判別正確路線、正確使用煞車將車輛帶入彎中,為了維持車線的油門,為了出灣車線的加速
這點無論在何處都是相同的。

山路上的延遲煞車會高於賽道,因為需要更清楚的判別出彎點,利用延遲煞車來觀察彎道
(賽道的延遲煞車應用)

尋找APEX點後釋放煞車的入彎會變成車速偏低的狀態,藉由釋放煞車後車輛頃倒加速而縮短通過彎道時間
(類似於彎前煞車的作用)

正操舵將車輛頃角減少,移動身體平衡正操舵造成的車輛離心力不足。
(賽道輪胎節省法)

同樣的技巧應用的山路一樣可以利用很慢的車速,很少的頃角去做
連後輪轉向都能在很安全的頃角做到(但是相對油門開度就要加大)
etspage1 wrote:
目前針對這個問題是還...(恕刪)


我最早買的星艦就是裝了當時最好的胎還是會出現這種推頭的現象(胖) 從此就不騎十吋胎的車子
前輪的部分因為這個自動回正力矩在轉向輪都一定會存在 下次用手推車或公司的辦公椅試試看 椅子向前推如果用手轉輪子改變舵角 輪子在滑角出現就會有很大的轉向力跟回正力 但是滑角過大超過臨界值 輪子就會快速的往內轉造成推頭 這在二輪車輛是最危險的狀況
總而言之在車輛校調良好 輪胎也是熱熔胎質的情況下 過彎時後輪的抓地力臨界值是車身開始橫移向外 前輪就是舵角過大 或是需要用力拉動龍頭 因為前輪打滑比後輪打滑更容易失控 一般一套同等級的輪胎都會做成後輪較硬讓滑動先出現在後輪


PT-教士 wrote:
他的回答騎乘技巧的變化在95年後有個明顯的分水嶺,您這本教科書應該還屬於上個世代的參考教材


騎姿概念一直在變 物理特性就不會變那麼快了 不過那個時代沒有人進彎前會出腳就是了
我一直覺得是不是在道路胎硬 賽道胎軟的部分有什麼誤會 就我知道光頭胎因為路面非常平坦 又需要增強抓地力胎壓都打非常低 而輪胎的鋼絲的也因應低胎壓做了大幅強化 而道路胎因為路上坑坑疤疤石頭很多 輪框一撞就凹 胎壓大概不能低於32 我的車子的手冊還要求路況不佳胎壓要變高 這也造成道路胎跟賽道胎過彎特性和抓地表現最大的差別 至於95年後有個明確的分水嶺的部分 這時杜漢叔叔正在連霸中 就真的不知道哪邊不同了

Stereophotography wrote:
前輪的部分因為這個自...(恕刪)

哈哈物理特性不會變但輪胎科技會進步呀!
總不可能現在的輪胎還和和20年前的一樣


此外要澄清一下 因為在19期時就有提過我有些理論的透過top rider裡的riderclub裡得知的,不是我自己發名的名詞唷
請各位讀者們支持"無視無理取鬧者"運動~簡單的說就是別去理會惡意回文的言論讓它們自動的消失!還給版面
NaV wrote:
雖然我不是教士大,不過小弟還是可以分享一下經驗,畢竟大學時代常常跑陽金去吃烤玉米...
我現在也是騎Smax,偶而也會租大型重機來騎,以陽金公路的路況來看,
路比較窄而且很多彎是比較急的,而且過彎的速度並不會太快,(山路總沒有100km/h以上的高速彎吧!)
在這樣的連續小彎組成的山路,重機不一定比靈活的小速克達有優勢。
例如在北宜公路也常會遇到路很熟的大改勁戰,他們過彎速度可是相當快,
加上每個彎之間的距離很短,重機要變換重心需要的力氣和重心轉移時間也比較多,
如果真的要跟小綿羊那樣拚,除了比較累以外(還不見得跑得贏),也因為重機加速度快質量大,
遇到危機的應變反應時間更短,需要的技術又更高,不會讓自己處於壓力這麼大的狀況騎車,
再說,萬一不幸發生意外,損失也比較慘重啊!!

騎重機的時候,個人享受的是順暢騎乘的感覺,因為速度是輕而易舉的,
反而不會那麼熱中於追求速度,小綿羊要熱血殺彎我通常是減速讓他們過...

另外,CVT當然不可能有檔位來控制轉速,但引擎的因素還是如教士大所回覆的,會有影響。
速克達的部分,還是注重油門控制,抓好路線、剎車點、入彎速度。
Smax因為軸距長,而且雖有13"輪胎,但傾角並沒有想像中的大,很容易磨中柱,
但過彎拜優異的後懸吊設計所賜,非常穩定。
只是原廠設定是跑旅性格,彎道靈活度還是比許多速克達差一些,但是抓到這台車的特性的話,
在山路還是可以享受不錯的樂趣(個人推薦坪林往石碇的106乙)
.(恕刪)

上星期日晚上~~~在陽金公路跟在一輛紅牌重機{擋車}雙載後面跑~~~~小弟並不想超車,只想跟著他跑...老實說~~~他過彎速度也不錯,.....但他一開始也沒有想讓車的意思~~~~就一個彎接著一個彎...小弟並不是刻意要逼近的,但這些彎對SMAX來說...並不是難事...所以說,,,,SMAX就越咬越近了....就後來一個彎...小弟發覺他似乎急了...出彎時...車子已經壓到雙黃線上了....後才打右方向燈...讓SMAX過...
DUCATI陽金公路讓路給SMAX?換成你,你會嗎?不要鬧了~~~若不是自己彎不過,會主動讓嗎?
小弟有行車紀錄器~~影片!!!!紅色油箱~~DUCATI~~~因為有對方車牌號碼...影片就不PO了!!!
DUCATI並沒有大SMAX多少~~~
SMAX~~~彎道靈活度還是比許多速克達差一些您確定?
cygnus-x~~G-MAX不敢說外...^^..
在mobile 01,說些無關痛癢的話就行了, 咱不能不留個心眼,以免禍從口出....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