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一位愛台灣的日本人對台灣用車習慣的看法 (純閒聊勿筆戰)


小羊極樂世界 wrote:
本人剛好就騎海盜也是...(恕刪)


我自己騎大CB感覺3500KM左右換檔有比較澀一點.拉轉我是沒感覺反正都很快
有些車友5000才換.我不常騎所以我現在都3500就換了
朋友九月剛從東京玩回來

說那裏物價跟台灣差不多,秋葉原房子一坪4萬台幣...(吐血)
旋風 wrote:
種種現象都說明檔車事實上運用機油的速度更快更激烈
何以一個如此激烈的機車,3000公里換一次油
速克達這種低速車卻是1000公里換一次??...(恕刪)



之前都把錢花在檔車上 小車都騎家裡買菜車 最近才買了一台有轉速表/水溫表的125

我覺得反而速克達對機油的要求還比較苛刻

檔車我可以先暖車後才操駕 我爽的話(大部分時間) 起步到12格 我都可以保持在4000轉以下

速克達剛發動從地下室出來 上坡就要6000轉才上的去 要到80 幾乎都要維持在最高轉速很長一段時間


速克達機油量只有800~1000cc 又沒有機濾 一下就髒了

重機四缸車都有3500~4000cc還可以用加長型機濾 交換量大的多的多

如果平平是行駛1000km里乘數, 小車的引擎轉速累積量 一定比檔車多的多

溫度來說撇開台灣塞車環境不談...引擎的正常工作溫度都差不多
散熱系統正常的話都會維持引擎溫度在90度上下 太高太低 都不好

四缸車會感覺溫度高是因為體積大 好像一大鍋熱湯 熱量高 同樣是90度 就算熄火放旁邊還是會熱很久
小車感覺溫度低是因為引擎體積小 可能像一小杯滾水 同樣是90度 可能吹兩口氣就涼了


大車三千卸下來還算透明咖啡霧黑 小車一千五洩下來 已經快要看不透了 (同樣摩特中階全合成)



話說回來 機油要多少km換 請那個阿本仔 在台灣騎幾趟車 機油漏下來看看聞聞就知道了

我認識真正的工程師 不管美國日本德國歐洲還是印度阿三

是不會拿自己本國的主觀意識 去批評 不同國家環境使用者的

真的工程師還是實驗出真理啊~~

Hyde671 wrote:
去日本東京旅遊過,消費個人覺得其實不算很貴

如果以他們那樣的薪水還有消費(當然不是每天吃生魚片吧)其實還好...(恕刪)


我自己也去東京過

去居酒屋吃的東西跟台灣差不多,甚至更差

在日本卻貴上台灣足足4倍之譜.....

也許我老是走到黑店吧我想
大大你誤會了, 我指的是地域性, 照你的邏輯來看不可能有人每天從北極騎到沙漠,

再者日本地區的海邊 和 台灣的海邊 是有差異性, 再比較一下大陸上海的海邊

是否等同於台灣海島的海邊?? 我想答案已經出來, 是根據車廠測試後結果進行細部調整,

台灣主要是濕氣, 內行知道的人在一些工業型設備上都要加裝濾濕器, 同樣的設備在日本卻不用安裝.

再解釋一點同樣歐美生產的車型, 在歐美國家只要基礎保養就可以騎乘非常久, 在台灣卻變成要細心保養,

否則車子很快就出狀況, 主要原因是 車子是進口 沒有經過調整.

彈射達人 wrote:
所以在日本行車...從海邊要開進去"內陸"一點的地方就要換油了!(恕刪)
我是騎歐系車
原廠手冊也是寫1萬公里換機油
但我都3000公里內就換機油了
因為每次看到機油視窗,油都黑黑的..
就想換掉看起來清澈點..
放棄義大利羊皇,轉戰VESPA
jerryang wrote:
我是騎歐系車原廠手冊...(恕刪)

我的手冊是寫20000換機油
我是打算5000再換的說
我的車子手冊上也是寫12000公里換一次,我想這應該是工作轉速的差異吧?
我的是650cc的車,平常六檔4000轉錶速就快90了,上到4500轉都快破百了。所以若是一般平面道路騎乘轉速大多在2000~4000就很夠用了,但小型機車往往都在5000轉以上跑,引擎的作動其實是比大型重機還頻繁得多。可能就是這樣的差異導致機油會比較快劣化吧?

et7899 wrote:
我自己也去東京過去居...(恕刪)


我是沒去過居酒屋~

不過去年去新宿街上的類似吉野家的店吃牛丼飯

個人覺得價位還算OK(但是口味都頗重),如果今天是在日本工作我覺得是可以不只打平,但是台灣

如果以一個22K的大學生來說,每天吃一餐90台幣的牛丼飯或是相同價位的都算貴了

Shin1992 wrote:
還有就是台灣的氣候比...(恕刪)


聽說因為高溫所以機油容易衰退,因此在撒哈拉沙漠或伊拉克的摩托車每400公里要換一次油。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