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為什麼只剩ducati一家獨大

自從VFR 1200F這顆代號SC63的V4高成本引擎慘賠之後,本田感覺就無心研發了,至於這幾年的品質⋯

越來越多泰國、印度的Honda 產品⋯前陣子剛好看到中國大陸那邊專拆解重機的yt視頻大拆引擎,一堆解電腦封印的CBR650拉高轉後都直接斷凸輪軸⋯(可在水管上搜尋”者也摩托動力”來看~)

以前剛開放重機都是水貨車的年代,歐規100多匹全馬力CBR600系列燒電盤是聽說過,哪有聽過什麼居然會斷凸輪軸的?年輕時還騎小黃蜂hornet 250一天到晚拉到1萬8千轉,引擎也沒完全出過任何問題⋯
Kid-O wrote:
疫情期間除了觀眾不能進賽車場實體看比賽之外,所有賽車手跟技術人員也全部都要在歐洲工作。
因為你只要回日本就要坐防疫監,所以歐洲車廠卻可以隨時回國跟技術人員討論做出新車。
但日本車廠卻要忍受時差跟遠距通訊的不方便來開發新賽車,效率低下可想而知。
此時Ducati 的總工程師白髮一眉道長 GIGI 趁機研發了三個黑科技,空力套件、質量阻尼&車身高度調節器。
尤其是車身高度調節器,根本就是直線開掛器。
物理解決開大油門浮頭問題,讓你每一匹馬力都可以用在加速前進。
這就是為什麼馬力大家都大,直線卻大家都被Ducati壓著打。
接下來KTM、Aprilia這些歐洲車廠馬上就跟跑步、游泳一樣,Ducati做什麼他們就跟著做什麼。
空力套件大家比誇張,不只車殼上的定風翼增加下壓力,還有後座定風翼,甚至有吹後輪的吹碟盤的。
車身高度調節器更是大家都標配了。

一看就是內行人
比起一季車迷好太多了
卡在環保法規啊
你看外星科技kawasaki h2/h2r
都被搞到要停產了
很多花大錢研發,效能其實沒什麼分別

專注目前妥善率也是很多消費者的支持
因為有人從F1來並且照F1的老把戲把規則從頭到尾看透透找漏洞,然後不打招呼直接引進F1技術。
結果其他人被打得招架不住狂罵不講武德。
Kid-O

反過來了吧,是Ducati去研究規則之後研發了一堆規則沒有禁止的技術來獲得優勢。但賽會也沒禁止其他車隊去研究規則,只是日系車廠平常贏習慣了根本不會想去研究規則。

2024-09-30 16:21
路上似乎也不見得比較常見…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