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不是可以這樣說~區間偵測對“山路”來說根本沒什麼作用因為只要路邊等待一段時間,就可以呸到下個偵測點,然後再休息等待一段時間,以此類推所以只要“勤勞一點”,區間偵測也不是萬靈丹,喜歡“運動”的人還是可以得到舒展嘛,是唄註:以台九為例,請教現場車友後大概如下~262~322約10分,322~333約3分up,333到牌樓約6分up,比較保險
絞痛部就腦殘, 139, 台七乙, 台三,台九新店北宜,猴子來回刷或區間前車聚抽菸喝咖啡聊天好不愜意, 南投和苗栗國就陸續出現當地居民沒留意被逞罰, 猴子就假日上山,平日苦到當地人,學長等.. 有種絞痛部10公里設7~8處每段一公里區間段,每走一公里區間在幾百公尺進入下一區間,把整條路切割支離破碎呀, 新北市最喜歡了趕快實施
台61區間90(100)公里,我沒太大意見反正都直線就定速順順開問題山路區間40(50)以此道路之最低彎速做為整區段的最低限速這根本腦殘大官思維當正常人開山路都是定速,不會油門跟煞車嗎?遇到只會開40,過彎還在煞車的超級烏龜真的會氣死難怪現在大家都跑106、106乙過去,或只跑後段定點來回跑的小猴也沒少區段內的肇事數少是沒錯(非常幹話的統計資料)但坪林周邊道路事故卻是飆升一倍(請看之前我的統計)此區段不能跑,大家跑更危險地方然後在沾沾自喜催眠成效這些官人可否不要昧著良心說話!!
其實本來就不是區間測速的問題,而是速限設定不切實際導致荒腔走板。我反倒覺得區間測速還比傳統定點測速更符合人性,不會因為一路大致遵守速限只因為經過測速照相桿一時恍神超速了一點就被罰款。所以區間測速根本是被保守不長進的交通部玩爛的,有了新的執法科技卻沒有同步更新腦袋,把這執法科技當做是壓制民眾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