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心得】2018年交通部-公路總局大型重型機車宣導影片「騎士精神」 及幕後拍攝花絮訪談

影片開始 先露個溝露個喀稱...看完我就關掉了 = =
後面在演什麼我覺得便成都多於了
一開始就來一台改翹牌的車
後面就看不下去了

arno162000 wrote:
一開始就來一台改翹...(恕刪)


正確來說 這樣的大牌面對監理站是很高的機率會被打槍
因各地監理站素質與專業不一 就不多做討論

公路總局阿... 影片擷取下來日後驗車不曉得可不可以說 官方影片這樣都沒問題了
你一個監理站檢驗人員是???
在台灣需要被教導的不只是騎士,更多開車的駕駛觀念更是不正確造成行車安全威脅!
因為長年被汽機車分流教育下,整個用路觀念都是以自我(汽車)為中心,只會用車種分類騎車的都是壞人開車的都是好人!
加上雙重標準嚴以律人寬以待己,整個交通就是亂成一團!
台灣最需要被矯正觀念的是各級交通管理單位有決策能力的那些人。
yoshifumi wrote:
在台灣需要被教導的不只是騎士,更多開車的駕駛觀念更是不正確造成行車安全威脅!.(恕刪)
劇本和歌曲旁白都製帳到了極點, 怎麼不宣導開車的不要酒駕逆向逼車 ? 在台灣騎車騎快比騎慢還安全.

rockytseng wrote:
看完這影片,讓我感...(恕刪)
yoshifumi wrote:
因為長年被汽機車分流教育下,整個用路觀念都是以自我(汽車)為中心,只會用車種分類騎車的都是壞人開車的都是好人!
加上雙重標準嚴以律人寬以待己,整個交通就是亂成一團!...(恕刪)
沒錯正是因為臺灣無論政府還是民眾,普遍都有汽機車階級意識,認定汽車就是高機車一級,所以機車族買車叫「晉升有車階級」,蘇花改只准汽車通行,都是最明顯的例證。

國道給汽車專用,大家為了用國道,一個人也要開車,造成「不只國道」容易塞車,連市區道路也被一人汽車塞好塞滿,因此受害的不是只有汽車族,全體用路人共受塞車之苦。很多民眾以為「國道給汽車專用」是特權,絕不能讓;「國道都那麼塞了,再開放機車上來亂,還得了!」
立法委員陳歐珀說,國道5號已經很塞了,不要再開放大型重機上國道,再開放就動彈不得了
事實上剛好相反!正是因為國道塞,才要讓機車上來紓解一下。到底是「汽車專用」比較塞?還是「汽機車共用」會比較塞?想一想平面道路就知道了!如果平面道路也改「汽車專用」,您想是會更順還是更塞?說國道速度快,所以有「汽機車不宜共用國道」迷思的人,更是忘了:「危險性不只跟速度有關」,市區道路拜交通部「車種分流」落伍原則所賜,動線交錯,比起國道,事故發生率更高更危險!倘若更危險的市區道路,汽機車都能共用,何以國道無法讓汽機車共用?

就我在省道開車的經驗,發現妨礙車流順暢的原因,最好解決而大家不知道的,就是「不必要的變換車道」,而造成「不必要變換車道」的原因,就是以下四點:

1「左轉專用道沒有截止線、未與直行車道明確區隔徹底」:造成待轉車無上限排隊、占用直行車道待轉
2「為讓出左轉專用道,直行車道的車道線在接近路口處向外側彎曲」:內側直行車往往維持直行、排擠外側車道直行車
3「左右轉專用道、直行車道未及提早告知用路人」:造成車輛接近路口時才發現走錯車道再匆忙變換車道
4「臨停違規意識薄弱、汽車任意占用最外側車道臨停」:造成車輛必須為閃避臨停車而向內變換車道

解決辦法:
1. 左轉專用道正名為「左轉待轉區」、不僅完全獨立於直行車道外,且「整個待轉區內路面完全塗藍色」。「左轉待轉區」一滿,後方車輛即不得佔用直行車道繼續排隊「不要告訴我路口不夠寬,只要取消機車優先道就夠寬了!再不夠就禁止左轉!


2. 直行車道線以完全筆直為佳,方可改善「近路口車道線不自然彎曲、內側直行車未緊隨車道線彎曲時,外側直行車流遭排擠」問題
3. 「左轉待轉區」提早標示清楚,並要求汽車不得佔用直行車道待轉,否則逕以「道 43-1-4 非遇突發狀況,在行駛途中任意於車道中暫停」,掣給 18,000 元罰單、接受道路交通安全講習並記違規點數三點,一年內再犯掣給 24,000 元罰單!
4. 請民眾多多針對任意占用最外側車道臨停之車輛(包括上下貨之物流車),以「道56-2併排停車(2400 元)」或「道56-1-5在顯有妨礙其他人、車通行處所停車(900 元)」提出檢舉「不要告訴我路邊臨停空間不足,只要完全取消機車優先道就會多一整條路外停車空間了,一整條還不夠嗎?」

預期效益:直行車流一旦順暢,塞車狀況必能獲得紓解;左轉車若不佔用寶貴車道待轉,自會如面臨「禁止左轉」路口一樣,分流到下一路口以連續三次右轉達成原左轉目的,達到「以空間換取直行車流順暢」之目標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