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今日,台灣也要面對的摩托車問題

討論一件事情,如果大前提的方向錯誤,後面的結論就會跟著錯誤

我表姊住法國巴黎郊區,所謂郊區是開車要2小時才能到巴黎市區,對當地人來說這叫做"很近"
這種環境之下全家人一人一台汽車是很正常的,就像台灣很多家庭是一人一台機車是一樣含意

米蘭(這些國際性大都市)因為都市範圍大,連帶周邊郊區範圍更大
大多數交通族群都是以汽車為主要工具,甚至是家中有多輛汽車
路上交通的比例可能是汽車8:機車2,甚至是汽車9:機車1
要解決交通問題,當然是要去限制總數比較大的那一邊,所以推廣大眾運輸或限制汽車數量很合理

台灣剛好相反,台灣的路上交通比例大約是汽車4:機車6
(官方統計,2010年5月,汽車總數655萬台、機車總數1463萬台,比例大約4:6)
要解決交通問題,當然是要去限制總數比較大的那一邊,所以推廣大眾運輸或限制機車數量很合理


如果要解決都市雍塞的的問題,倫敦的"入城費"方案才是最好的,實施多年也證明效果明顯
新加坡已經跟進實施,德國柏林明年也會跟進

為什麼大陸的研討會不討論這種方案?
因為政府沒有打算實施這種方案,研討會當然"自動忽略",學者專家們可是很懂得"政治風向"的

為什麼左宗申先生會大力推廣機車?
因為左宗申先生創辦的重慶宗申產業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車制造商之一

當一個老闆在為自家產品找出路的時候,他說的話有多少"真實參考性"、有多少"美夢"?



我不收PM、我不看PM、有事不要PM我
5:02 語病
"對環境的污染是不存在的"

台灣已經是全世界摩托車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了
每天上下班時間傾巢而出的摩托車之多本身就是奇觀
何況台北地狹人稠,又高度開發,車位不足本來就不足為奇
問題不在於棄汽車改騎摩托車
人車太多又沒有足夠空間才是主因
那大家幹嘛一定要開車呢
像大陸很多地區,包括樓主提的米蘭
都是大陸型氣候,一個月下雨天數不是很多,冬天也一樣(還會下雪)
加上人車密度本就不高,發展機車自然可以解決問題
以前在東莞,就算是冬天一個月只下一兩天雨都很正常
那台灣呢?就提現在,已經連續下雨多少天了?
台灣秋冬就是這樣,可以給你連續下一個月的小雨都不停
只要經濟能力還夠,誰想下雨天騎車出門上班?
週末全家大小出門,會想騎機車還是開車?

說要改坐大眾運輸工具,小弟天天坐捷運上班
其實在尖峰時刻去坐坐看就知道已經蠻多人了
還要再更多我實在不知道在尖峰時刻會多擠
萬一帶小朋友,會吵會鬧會亂跑,坐大眾運輸工具還更危險也不一定

要提解決之道,那就是要減少人車
因此我反而覺得呼籲企業搬離台北縣市
把人車抽離出去,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不過...這不大可能吧)
像101、還有即將要蓋的雙子星大樓
通通招商住滿到九成,那會帶進來多少車多少人?
這些人這些車下班後又要住哪去?
他們都是交通惡化及炒高房價的一大助力
賺到的都是財團,苦的都是買不起也租不起的老百姓

以上是小弟淺見,歡迎大家討論看看
我不入敗家地獄,誰入地獄?
台灣人使用摩托車已經是根深蒂固了,
舉例好了,
你要買個東西,
走路要10分鐘,
撘公車只要兩站,
你會選擇什麼交通工具,
我覺得這也是摩托車數量降不下來的原因.
先想清楚

如果每天用摩托車解決交通問題的人

通通改開車 或是 擠進捷運公車

會是什麼情形


不要腦袋只歪一邊想...
照片裡絕對是錯誤示範!! 命是檢回來的!!
歪來歪去
說穿了就是連約翰也很懶得走路...
也不屑騎腳踏車...(太慢.不夠HIGH)
到頭來才發現.原來身體已經整組壞了了

因為台灣已經很習慣猛吸食烏煙瘴氣的環境
所以一時之間改不來
一流人專做開源未來事,二流人專做停滯不前淘汰事,三流人只做問題進行事,四流人只做同溫取暖裝傻事。
巴黎跟米蘭緯度高,會下雪,所以機車實用性不高,在高緯度國家沒有人會冒著生命危險在冬季騎機車出門,氣候條件不同,所以不適合拿來做比較

LyRay wrote:
這裡不討論政治,這是...(恕刪)


1.能源消耗量:汽車大約是機車的13倍,

請告訴我哪一台機車可以這麼省油,
假如汽車1公升跑8公哩,那這台機車不就1公升可跑超過百公里了!
距離近的當然騎機車

很遠的難道每次也騎機車?

比如從台中到花蓮

騎機車也太拼了

並非每個人都這麼熱血阿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