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他是怎麼摔的?

Knights wrote:
http://www...(恕刪)


不知怎的~我看影片一直在笑XD

裡面的人應該入錯行了~他們要去太陽馬戲團才對 哈哈~~這樣都救的回來~太強了


那個摔車的 車子還在跑~他還有辦法追上去在騎XD~~~好敬業~ 後面超他車那些看到應該都是這樣反應跑快點丫~

0:39 他是篤定不會贏了~乾脆拖後面的大家一起死嗎XD~



請問這種HIGH SIDE 是不是重車都比較容易發生(因為馬力大?)?

反而小CC這種國產檔車不會(因為馬力沒有那們大),是這樣嗎?
isuzu3286 wrote:
請問這種HIGH SIDE 是不是重車都比較容易發生(因為馬力大?)?

反而小CC這種國產檔車不會(因為馬力沒有那們大),是這樣嗎?...(恕刪)

小車也會high side
尤其有些喜歡滑胎的

或是去改前碟加大..但是前叉沒跟著改

或是像一些高速會搖頭的

路上遇坑洞或是凸起....飛起來不會處理著地的

諸如此類...
時西北齊,立紅竿賀甯蒙鴻察,吹西北嵐風。查曉理奇稀,歸稽齊紅柑。
這沒啥好研究的,剛好碾過一口痰而已.

isuzu3286 wrote:
請問這種HIGH SIDE 是不是重車都比較容易發生(因為馬力大?)?

反而小CC這種國產檔車不會(因為馬力沒有那們大),是這樣嗎?



我有HIGH SIDE的經驗

那是我雙載我朋友

過一個蠻大的彎道

所以我壓很低,速度也很快,快到彎中我油門就加到底

因為我想反正125的小車又不會打滑


結果就滑了一下我趕快鬆油門扶正


事後我想想應該雙載的關係,不過我下次油門還是會稍微控制一下了
YES!~
mclarenernie wrote:
沒錯! 這件意外車商...(恕刪)


新胎胎蠟
親眼見過它的厲害
幸好車主(我表哥)腳有撐住,沒摔

事後趕緊買一罐白博士洗車胎去蠟免得因為殘蠟又發生意外
白博士是多年以前的修車師傅教的
現在有新方法嗎?
溫奶瓶 wrote:
新胎胎蠟親眼見過它的...(恕刪)


有新胎噴霧阿,不便宜就是,我都直接騎車慢慢騎把他磨掉比較實在.

一個範圍騎個2~3公里就磨開了,只是幾分鐘的事情.
煥仔LINE貼圖上架囉https://line.me/S/sticker/17182258
應該叫輪胎的 脫模劑吧!!!!
而且內外層都有!!

沒事去給輪胎上蠟幹什麼!!
又不是展示車!!!
還是買輪胎要看亮不亮!!才要買???
s5230086 wrote:
應該叫輪胎的 脫模劑...(恕刪)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只是還是習慣講胎臘

講胎臘反而連不懂的人都了解意思,講脫模劑的話

通常還要再回答他們問"脫模劑有什麼差?那是什麼?" 的問題.
煥仔LINE貼圖上架囉https://line.me/S/sticker/17182258


LOW SIDE

Knights wrote:
http://www...(恕刪)


好很多.....

你敢騎同款賽車的原廠車 (無改裝)在同賽道 時速衝到250以上 遇到起伏 照樣衝過去嗎....
就算是職業車手 大概也沒人敢這樣做...

畫面上看起來速度不快 那是攝影機有再跟車 不跟車基本上 只是看到一團東西衝過去....

tt和wrc 幾乎可以說是現實版的死亡遊戲 wrc還好 畢竟是鐵包肉 tt要是出事 基本上都是人跟車合體衝撞圍牆....
09年才死了一人

其實有沒有比較穩 很簡單 速度不用快 就可以知道 有機會的話 看周圍的車友 有沒有 客露私等級的林道車
去騎一趟爛路 你大概就會知道 到叉和避震的好.....

一個車行老闆跟我聊過避震的差異 他以前去比賽的時候 他的bws裝了一個還不錯得避震(o老師...)
跟另外一位選手在纏鬥 互不相讓 在衝上一個有高度的土陂時 雙方同時一起飛落地板時
他的車子 跟地板接觸時 他避震 幫他吸收很多的衝擊 並很穩定的讓他的車子瞬間穩定車身

另外一位選手 就沒那麼好運了 衝擊力太大 導致車子亂晃 當他在努力穩定車身的同時

老闆的車子已經在全油門衝了 差距瞬間拉大 就這樣贏了
出售GT FORCE PRO 方向盤 也叫Driving Force Pro 方向盤 也叫 GTFP 要的請私信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