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gghoul wrote:哪有可能熱衰竭,我...(恕刪) 哪沒有可能…安全帽戴者沒速度的情況下管你什麼帽都一樣悶太陽都能烤餅乾了…jason 567 wrote:原來如此,找到一個明...(恕刪) 其實我不懂欸,情況許可的情況下為什麼不能鑽?非要汽水們跟著塞才爽?
不會吧?人家世界各國都在推行鑽車縫..(雖然人家是允許塞車車流停止時可以鑽).現在要推不鑽車?擺明了是搞笑的吧?雖然這是故意要演給別人看的.因為現實生活中這景象根本不可能發生.除非是車隊出遊.不然哪來同時間有那麼多重機聚集啊?自己本身有紅牌也騎了好幾年了.說真的這景象真的不曾看過.就算曾經跟車隊出遊過.但也不曾看過部鑽車縫啊.連自己都騙不過說服不了.怎麼去騙別人啊?
iijima_ai wrote:不管是重機、飛機、...(恕刪) 違規就檢舉他, 給專業的去判定他有沒有違規,有違規就罰他, 一次不怕就連續罰, 這沒什麼吧....我曾經也騎過路肩, 學費繳了之後, 都嘛知道那邊很可怕, 不能騎....塞車的最基本原因, 就是車太多, 台灣太小, 只要不塞車, 什麼車縫都不用鑽.限制汽車的成長, 提高國道收費, 鼓勵佔用道路面積小的替代方案,建立公共交通最後一里解決方案, 才是台灣該做的。永遠依靠汽車為主要交通手段, 只會造成越來越多車, 越來越少用路空間.
台灣機車密度是真的太高且太集中了。而且說穿了,大重終究是機車,說不鑽不太可能,特別是當手中還握有這麼大的馬力時…錯就錯在當初政府開放汽車路權給大重用。在台灣稅金是依照各車種排氣量課稅(商用車有減免),路權則是依車種、道路用途分定,如果開放了,將來白牌也要上,那如何拒絕?台灣的路權從來不是以馬力、稅金來區分的。不然像S MAX是不是也能在外線70騎就好?而當高速公路(國道)降級成省道、鄉縣道等級時,這會是大家所樂見的嗎?何謂飛航用跑道、國道、省道、鄉縣道、產業道路、路、街、巷、弄,是有一套分級條件的;而當機車可上後,國道便會降級成省道,然後省道就不用專責單位,而是各縣市分管,養護標準也降低,然後也可以因各縣市當地狀況設立紅綠燈及叉路或淹水時開放停車…思考一個政策時要站在"台灣"的高度,而非站在"個人"的角度,別學政客那套利己方式爭取上國道還不如爭取合法停機車格還來的有用且合理…(整體而言)各國型態不同,也不用老拿國外比對,人家背後也是有相對的成本付出,台灣人就是好處我全要,但要我相對的付出辦不到,貪啊~而且各地制度也是因地制宜的…相同的路(規定)不同的人(國)一起走,利弊結果也絕不會是相同的。
HunGG wrote:台灣人就是好處我全要,但要我相對的付出辦不到,貪啊~(恕刪) 既然台灣那麼小容易塞車為何不限制一人汽車上國道(商業用車除外)?台灣汽車駕駛就是好處我全要,但要我相對的與他人共享路權 辦不到,貪啊~
為什麼車會鑽?就是因為車道太寬啊!所以明明是一線道的匝道同時有兩車道的四輪也不令人覺得意外!那好嘛!反正依法汽車的車寬不能超過2米5,法定車道最小寬度是2米8,那就把所有道路速限70公里以下的道路,通通縮成2米8,讓機車通通沒縫可鑽,汽車開偏了就是往隔壁車道的車撞過去,四輪的敢不敢跟著玩?日本不就是這麼玩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