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entcat wrote:
你講的前半段我沒什...(恕刪)
那就當作白皮書是一項國家級的社會實驗吧,
從20年的結果來看是成功又或者是失敗的?
我認為是徹底失敗的,
交通一樣混亂,還是無法解決夢想中的汽機車徹底分流的願望,
還是一樣造成汽機車階級的爭議,
而重機的路權搞成四不像,亂七八糟,
我們的交通部運研所裡面都是什麼樣的人才能進去呢?
silentcat wrote:
我認為以改善交通流來說是有效果
但不完美
(可以問問其他老屁孩,我的不一定準,不過至少我認真把我家老屁孩都問過)
以改善機車騎士安全來講
在一開始是有效果
後來則依時間、城市等差異而不一定有效果
甚至可能反效果
而這裡應該討論的是「政策是否應統一展開」及「政策的調整太過牛步」
*不然試試把01鄉民丟進運研所看會怎樣好了...(恕刪)
tansywen wrote:
我們家沒有老屁孩,而...(恕刪)
silentcat wrote:
那個,您提到路權,我想獨立聊一下
路權應是一種相對權,是被賦予的
它不是一種絕對權,不是生而平等的人權
是一種對道路使用可否與優先程度的分配
所以不應理解為被剝奪
如果是一種生而俱來的平權,那就變成
*不應限制砂石車、聯結車行駛國道內側道及巷弄、地下道等
*不可限制行人應走行人穿越道或人行道,且可上國道
*綠白牌機車全面上國道
*電動滑板、電動代步車可上路,且全面上國道
等有趣(不有趣啊)現象
社會奠定在法制秩序上
而法制秩序就是用來限制、用來分配
被限制了自然就產生被剝奪感
可是以法來講是沒有剝奪的...(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