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我不喜歡會產生高度噪音的車(汽車或機車),當你住在快速道路附近你就會了解....
我只想說 不是只有開車有三寶,你不要跟我說重機都是模範生,只是你沒遇過.只是比例問題. 重點在於遇到突發狀況的結果.
假設情境:
所有駕駛人守法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突有三寶任意變換車道.後方車輛來不及反應,只能緊急煞車,但是無奈也只能以時速70公里撞上....
汽車: 有安全氣囊和防護車體.車主受傷,但是不至於死亡.
重機: (我不會騎重機,請重機騎士自行填寫);或許您的技術可媲美"不可能的任務--阿湯哥",那請跳過這一段.
我想大部分反對的人都是以安全為前提. 絕大部分的駕駛人都是守法的. 只是要考慮一下 "萬一 ....."
你可以說汽車撞卡車還不是一樣,你也可以說坐吧士都會燒死,火車也會出軌,連走路都會跌倒,我都不否認.因為都是事實.
你也可以說是他不守法,所以如此如此這般那廂....
So what ...若真的發生了,誰對誰錯,誰要賠誰,對受傷(死亡)的人還有多大的意義.對其家人又有何意義. 一條腿或是一條人命值多少? 高速行駛中,重機和車輛在不預期的狀況下碰撞,孰勝孰敗應該不難想像.
我不是來踢館的, 也無意筆戰. 路是自己選的. 大家也都是成年人了,對自己的決定負責. 若下次有幸在高速公路相遇重機騎士,我會閃遠一點....為了你也為了我.


2016 can-am Spyder F3-S (SE6) 規格表
引擎型式:Rotax 1330 ACE 直列三缸水冷引擎
缸徑x行程:84 x 80mm
排氣量:1330c.c.
最大馬力:115hp (86kw) @ 7250rpm
最大扭力:13.26kgf-m (130Nm) @ 5000rpm
供油方式:電子噴射系統、Ride by Wire 電子節流閥
啟動方式:僅電啟動
變速方式:SE6 半自動序列式六速檔位,含倒車檔
前輪懸吊:雙 A 臂 + 防傾桿設計
前輪避震:油氣混合式 FOX PODIUM 避震器,行程 129mm
後輪懸吊:單輪後搖臂設計 + 單槍避震器
後輪避震:SACHS 單槍中置式預載可調避震器,行程 132mm
前輪煞車:270mm 通風碟盤 + Brembo 對向四活塞固定式卡鉗
後輪煞車:270mm 通風碟盤 + 單活塞浮動式卡鉗,配有電動手煞車
前輪規格:165/55R15 M/C 55H KENDA 特殊專用胎種,鋁合金輪框
後輪規格:225/50R15 M/C 76H KENDA 特殊專用胎種,鋁合金輪框
油箱容量:27L
長x寬x高:2642mm x 1497mm x 1099mm
軸距:1709mm
座高:675mm
最低離地距:115mm
乾重:386kg
電子配備:SCS穩定控制、TCS循跡控制、ABS防鎖死煞車、DPS動力轉向機
隨風
erictaco wrote:
怎會拿MotoGP來比~既然比了我就說說類似的情況
1.MotoGP這麼完美的空氣力學,在海邊的賽道也是會把車手吹到精疲力盡
2.就算在MotoGP最高殿堂使用的安全帽,都會起霧~何況不是每個人都買這麼高檔(起霧你能去哪裡,PIT區???)
3.強大輸出下,反而會放大砂石的滑動(兩個巴掌大的接觸面積而已)
4.MotoGP爆胎慢慢漏???~今年因為胎壓問題,有選手被胎皮打到整個背瘀血加高速lowside
有想過失壓後的離心力嗎?
5.水花一來跟海浪一樣,能多穩
6.MotoGP高速飛出,頸椎一斷~多會翻滾都沒用(Moto2 Salom)
想上去就是要快,不然真的試辦後~只要超過100起超速馬上禁上國道(只要超速就好)
不知大家願不願意~
有人說上去會對自己負責,家屬會放過現場其他駕駛嗎?
如同有些人說的~誠實點
1.我說的是MOTO GP高速中發生了爆胎,而公路上沒有因為中釘爆胎的,請不要亂帶風向。
會精疲力盡是因為賽車本來就很疲勞,哪種運動很輕鬆的?
那麼MM93每比一場會失水4公斤,請問這跟海風有什麼關聯嗎?
2.起霧有噴劑可以防止、安全帽本體也可以裝防霧片,一片一千很高檔嗎?所以不需要去PIT區,別開玩笑了。
3.要讓砂石滑動不需要強大的輸出,但要讓直挺挺的輪胎打滑需要不少的砂石,真有那種情況老遠就能看見了,要嘛是砂石車當場漏出來、不然就是他車都在減慢速度,絕對有徵兆,地上不會憑空出現一大灘砂石。
4.同一,賽道歸賽道,我純表達平面道路除了見鋼絲還硬騎,就是沒有爆胎的。
5.我沒騎重機被潑過,騎125被潑過,砂石車從對面噴過來的,沒事就是沒事。
6.頸椎摔斷跟夾死在車內一樣的道理,就是命,不然在家吃飯都能被汽車衝進客廳撞死你要怎麼辦?
7.想上去是不想一人汽車or 長途還走省道等紅燈,至於不超速,不可能,正常當然速限+9,但是被迫要超速的狀況汽車版很多分享文了,下匝道更是沒幾人遵守速限,我只能說我不是上去飆的,車怎麼開車就怎麼騎。
需要更多睡眠 wrote:
安全帽鏡片沒那麼容易...(恕刪)
1. 汽車胎紋是很容易夾帶小石頭的
再加上高時速的往後拋摔, 其實力道是很大的
這也是國道與一般道路的不同危險處
難怪路邊越來越多的補玻璃店....
2. 不知道有多少騎士會上護頸???
3. 有測試與毫無測試難道沒有差別嗎???
不只是速差, 是人體與車體能承受的速差不是嗎?
erictaco wrote:
怎會拿MotoGP...(恕刪)
1.MotoGP這麼完美的空氣力學,在海邊的賽道也是會把車手吹到精疲力盡
那是賽車給予車手的G力造成...不是風吹
2.就算在MotoGP最高殿堂使用的安全帽,都會起霧~何況不是每個人都買這麼高檔(起霧你能去哪裡,PIT區???)
安全帽有種東西叫防霧片
3.強大輸出下,反而會放大砂石的滑動(兩個巴掌大的接觸面積而已)
其實機車輪胎真正的接地面積絕對比你說的兩個巴掌大來的小很多,想知道的話歡迎去安駕報名,教練會好好的告訴你
4.MotoGP爆胎慢慢漏???~今年因為胎壓問題,有選手被胎皮打到整個背瘀血加高速lowside
有想過失壓後的離心力嗎?
5.水花一來跟海浪一樣,能多穩
6.MotoGP高速飛出,頸椎一斷~多會翻滾都沒用(Moto2 Salom)
其實防摔衣不是給你翻滾用的,是要給你滑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