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動不動說 官商勾結
之前某業者 想塞紅包 還卡官司
最好這麼容易勾結
不要老是講到重機 就一直有負面的被害妄想症
全世界那個先進國家 沒車測驗車制度 ?
審驗標準 就是個制度 跟 法規
不是政府要去迎合你業者
是你業者自己 要去想辦法 通過法規
適者生存 有本事的業者自然能通過法規
自然能創造產生輔合市場價格 又能長期生存的經濟規模
SUZUKI AN650 日本原廠就能因應台灣驗車
在出場就設訂好輔合台灣法規的 AN
水貨商 沒那個本錢 可以讓原廠為你出廠輔合台規的車款
那只好自己逐車測 驗車經驗也是人家賺錢的 KNOWHOW
成本當然算在消費者頭上
如果你自己什麼都不懂 就想進車來驗 要調校車輛什麼也不知 也不會
以為這麼簡單 ?
各行各業 本來就都有賺錢獨門的一面 不然你怎麼生活 ?
該給人家賺就該給人家賺 不要異想天開 不想付出就能簡單進車掛牌
以為車輛進口掛牌 是像露天買包乖乖那麼簡單的事嗎 ?
那是 不可能一步登天的事 ...
yoshifumi wrote:
台灣的問題就是外行充內行又不是車輛技術大國,卻喜歡以國家尊嚴為由,亂自訂增加很多奇怪特有的規定!
樓上講的是事實。
不過這種恐龍規定不是為了國家尊嚴而訂,而是為了保護國內車商及進口商龐大利潤而訂的;簡而言之,保護財團和企業。
當初要加入WTO的前提就是會員國進口關稅壁壘必須去除,這問題來了;當很多人都可以進口汽機車而以合理的價格競爭、販售時,台灣大財團及政府就根本無法壟斷及操縱市場。這就是WTO的宗旨:以振興國際貿易來提振區域內消費者的生活品質。
大部分WTO國家都很忠實的遵守這種遊戲規則,像美國,大部分進口機車是零關稅或不得高於2.4%的關稅。日本,進口汽機車都是零關稅;這就是為何美國日本人家所得是台灣倍數但進口車價是台灣一半。
但就有些只想享受WTO帶來的外銷優惠但根本沒有意願遵守WTO平等互惠原則的政府,像台灣,於是想盡旁門左道來繼續犧牲廣大老百姓生活品質以便維持大財團家族的高等生活品質。既不能用關稅壁壘或進口配額,那用一些吹毛求疵的法規如何?ARTC於是誕生。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