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不知道有沒有人想去抗議ARTC的...請回覆

我印象中,新車好像只是驗樣品,不必每台驗,當然即便是同一批的新車,其性能、規格數據表現可能仍存在些許的差異!而同一款車但不同的製造日期、批次或是小改版之類的,當然差別可能更為顯著~這點我完全能理解~

重點是,如果本國驗車的「目的」是連上述的「差異」都無法容忍的話,那即便代理商進的是新車,也是應該一台一台驗不是嗎?我怎麼知道原廠這批裡面會不會剛好有某台是車王?要驗過才知道啊。但事實是不用一台一台驗,這就是我質疑的,政府看起來是要替人民把關,但好像只做半套…


我並不認為政府對於個人,必定要有更寬鬆的標準,我想釐清的是本國驗車的根本目的是什麼?環保排污?操駕安全?其他?
需要打造一個無比精密的實驗室才能檢驗操駕安全?而測驗數據只要低於標準值就是「實質上的不安全」?如果國產大廠的造車水準、銷售量已達世界第一,或許這說法還有點說服力!
舉個討人厭的例子吧,如果T2可以在台灣掛牌上路,為什麼CBR250不行?T2比CBR環保?安全?還是?
我自行引進不旦可能驗不過,代價可能也比直接跟代理商拿車還高?重點是這台車早就已經能合法上路了!
但自行引進卻仍要重跑一次程序?T2也不是每台出廠車都要送驗吧~
我自行引進的新車跟代理商引進的新車,雖然都是新車,但每台車勢必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而透過極精密的檢驗程序,跑出來的數據就是不同,但這個不同,是否攸關我的行車安全?本國的環境污染問題?這是我質疑的點~

至於說高標準驗車程序,是為了杜絕單幫客有「亂搞」的空間,我絕對認同!但我也強烈認為驗車制度的存在,目標對像根本不是跑單幫的!我覺得這應該是另一層面的問題!就好像本國有GMP食品認証,但某些食品大廠卻硬是能從越南進品問題油品再加工於通路上販售…
海關檢驗是假的?GMP是假的?地方都沒在抽查堪驗?這問題太複雜了!

國產車不必每批每台驗,但進口車同款且已領牌的車款卻可能驗不過?驗車純粹是為了國人的行車安全?我覺得很矛盾~
法規執行不嚴或是有漏洞,並不能導出這法規不必要的結論...

好,回到你說的問題,驗車存在的意義是甚麼? 當然是過濾掉國內法規不容許的東西,檢驗項目很全面,噪音,排氣,安全都有。法規再怎麼寬鬆或嚴格,還是有個界線要釐清,就像考試六十分及格一樣。
這也就是前面說的,法規才是關鍵。驗車制度和法規是一體的,才會很難拿國外的標準來用。

至於你自己引進新車,我前面就回答過,人家驗了那是人家的財產,檢驗單位其實沒有義務去判斷你的新車跟他的新車一不一樣,除非法規像某些國家是這樣規定。

從表面上看,法規當然也可以規定不管新車舊車,都必須一台一台驗,就像車廠出場檢驗那樣。
但買一台車要等幾個月,多花六萬塊的驗車費,對整體消費者是否有好處?或只是一個"洩憤"的管道而已?
這邊的邏輯,恐怕不是像你想的那樣。不是刻意刁難少數人,而是給多數人方便。

不過我可以跟你說,還真的有某國家對進口車是這樣搞的。

針對生產商或進口商取抽驗的方式,算是一個不得不這樣的特例。基本(統計學上)假設是按一定程序大量生產的新車或收購的中古車,或是零件,會有個平均水準。真正抽樣時,"只有送驗的那幾件剛好會過"的機率不高,對正常的廠商來講這樣搞根本不切實際。但黑心油都會有了,哪天這邊東窗事發我也不意外。

但是,你當然也可以質疑車廠或中古車商用特選的車輛送驗,之後車廠偷工減料,車商在整批車裡面夾帶了外觀一樣的爛車,零件商生產出外觀一樣但光型不同的燈具,導致除了送驗的那件之外,其他產品通通不合格,那麼以上的假設就不會成立。這時問題就回到出發點,會有兩個選項:

一個就是不管中古車或新車,都一台一台驗?完全杜絕這種漏洞?
另一個就是像現在這樣,拚機率,容易產生漏洞的管道一個一個驗,忽略這種可能性。
雖然不見得合每個人的思考邏輯,但以整體來看,答案應該很明顯。某方面來講,食品安全檢驗也有一樣的問題。
再提一次,這不是刻意刁難少數人,而是給多數人方便。

跳脫現有法規的話,有選項三-前面也有提過的,就是簡化驗車程序,並接受其風險。

每一個都有利有弊啦,我覺得都無所謂。但大眾最能接受的是哪一個?應該很容易猜到。

現有方法我前面也說過了,多少會有點給車廠,車商方便的嫌疑。但這很難避開,而且跟他們的車子銷售量大是互為因果的關係,幾乎無解。 小眾車除非就是法規上另設方便之門,或是多弄些團購的形式,不然注定就是要麻煩。

這種例子不用說汽機車,一堆地方,尤其是電子產品比比皆是,國內外都一樣。
對重車來講,我想團購會比指望改變法規實際多了,如果車友真那麼在意驗車這件事,應該不難是吧?


xboy200 wrote:
我印象中,新車好像只...(恕刪)
對於驗車法規界線的界定,本身就是個黑箱吧~
所謂六十分的級格標準是怎麼定的呢?一間小學可以替世界知名大學的博士生打分數嗎?該生若被判定不級格,意義又在哪?
當然並非指涉我國車廠與國際大廠的差距,純粹只是舉例以便說明我的疑問~
審驗標準的高低鬆嚴,立法精神是什麼?我覺得很模糊…
若是以環保的角度,不論是噪音、油耗、空污,若說1000CC以上的車都能進來,區區250CC的會有環規的問題而被擋關?我知道不同的排氣等級有不同的污染容許值,但對於環境的破壞,看的應該是絕對值,而非人為訂定的相對值!於是250CC車款可能因為數據不符該排量所規定的上限而無法掛牌,但哈雷卻能在我國各大街小巷穿縮的矛盾現象就出現了~
驗格的驗車標準到底為了什麼而存在?
還要驗光型?我覺得真的很幽默!

反正是要驗了!但所謂「給多數人方便」,我覺得更精確的說法應該是「給那位有能力一次進數十台甚至更多的人」方便吧~
這點和我上述的質疑其實是連在一塊的:如果能確定立法的目的、精神,不管送驗人是誰,應該都會站在相同的基準點才是!
代理商一次進二十台,可能只需送驗兩台,只要那兩台合格,其他十八台都能領照!未來再進的二十台,好像也能延用之前的檢驗報告而免驗,這就是您說的「資產」吧~
若存純以替人民權益把關的角度來看,確實有點便宜行事!如果說我們嚴格到連「光型」都要刁了,樣本數至少也要50%才行吧!但這也不失為一個「便民」的權益之計!
好!記住這個原則了哦:雖然法令嚴格!但也並非一定要每台都驗!因為既然樣本過關了!這就表示該車款大致上沒什麼問題了!於是剩下的十八台都能領照!甚至後來再進的同型車都能延用之前的報告~
但這「原則」,個人進口適用嗎?2013的TMAX或小忍已經滿街跑了,足以証明該車款是OK的!但自行引進相同的新車還是要從頭驗一次…再花一筆驗車費?為什麼?代理商的18台可以比照送驗的那2台辦理,而不必每台都驗!甚至驗不到一半…
我自己引進的第20+1台卻要從頭驗過?而且搞不好驗不過…
畢竟光型這玩意兒,一聽就覺得驗不過的可能性很高!

也是啦!審驗單位可沒管那麼多!他們只管該車測驗數據是否合格。收集匯整送驗資料,判定相同的車款可免驗並不是他們的義務!雖然他們這麼超然!眼裡只有法規!但還是只做半套!因為只要有那張驗過的報告,以後再進同型車也就不必再驗~
我覺上述的疑問如果硬是想從邏輯、效率層面尋求答案確實有點一廂情願~
所以才會出現「廢ARTC」的口號吧!這種口號的出現,是否代表大眾對於現行的進口車處理方式其實是感到不滿的?我不知道!但進口車選擇性少、車價昂貴,或許仍有一定的關聯~
雖然ARTC並非審驗單位,但權責單位跟執行檢驗檢驗單位真能一刀切割嗎?許多人眼裡,他們不都是護航體制下的一份子?這也是許多國際大廠的當紅車款無法進來本國的主因吧!

有權部門當然依法辦事即可!不必也沒義務主動提人民想太多!但民主社會的意義是如果對現制不滿,人民是可以改變這些體制的!但前提是大多數的人民確實有對現制不滿啦~
若一切都申請好了,我 +1

雖然知道當次效應可能不大

但總要有人來凸顯問題

讓媒體與大眾知道問題的癥結

不能總是默默幹譙

其實講了半天,你還是沒弄清楚問題點在哪..
簡單來講,整個車輛審驗制度,本來就不是以方便少量進車為出發點
用你的角度去看,當然覺得處處不合理
這就跟去costco抗議一年買沒幾次,為什麼會費那麼貴是,為什麼沒小包裝是一樣的道理

給一次進幾十台的方便,當然就是給多數人方便
不然買個進口車先等三個月,每台加收6萬驗車費,你看那些想買的人方不方便
我說這兩件事互為因果就是這樣。除非廢除或極端簡化驗車制度,否則無解。

汙染問題先不論。照你的看法,50cc的車子就算白煙滿天,應該都免驗排氣才對?
光型重不重要,噪音重不重要? 我相信這個版上就能看到很多評論

既然你覺得那些都不重要,那真是多說無益,就去抗議看看吧
覺得ARTC該廢的人多不多? 等真的抗議那那天就知道了
頭痛醫腳結果意外醫好的事情,或許也是有的
另外前面說了,ARTC並不是唯一檢驗單位。打倒了這個還有其他目標在呢。

實驗室能成立,而且被國外承認,自然是有一套既定的標準
那種小學生幫大學生打分數的比喻就不用再講了,並不是這麼一回事
如果這種思維能成立,以後國外進口的食物不就乾脆都免驗了?
大量認證的確是用樣本車(所謂的認證車)去驗車,但之後還是會有一定比例的抽測,國產進口都一樣

油耗只是眾多數據之一,先前好幾個歐洲品牌的節能柴油車驗的那麼辛苦,就是因為Co2、NOX等排放超過標準。

你可以保證你自行進口的小忍者,跟台灣代理商進口的小忍者規格完全一樣? 為了符合法規而調校的機率其實很高

Turritella wrote:
他的所謂"來源不穩定...(恕刪)
但怎麼防止單幫客形式,零星引進的車商?

不懂為什麼要防止這種形式的引進?
怕太多單幫客跟小車商侵蝕財團利益嗎?

xboy200 wrote:
對於驗車法規界線的界...(恕刪)


雖然你沒有這樣的想法及作法
但你的文章就是會顯得想貪圖別人的成果

驗一台車驗到會過
絕對是要調整的,這不像國產車是直接設計成符合台灣法規
所以當然要花心力及時間,你我都不是原廠的總代理
噴射引擎的調整,及廢棄的排放絕對會搞死人
最後好不容易驗過了拿到證書

而這張證書也假設要跟像你所說[原則]一樣
我跟他是同款車所以可以流用這張證書
因此不需驗車

但非常貪心的我,就會去進口10台以上
然後來大賺一筆,直到有一天抽檢期到了
這車怎調整阿?還是不管他呢?
貪心的我絕對不管這件事
證書免費的我才不管他會不會因此被取消
我直接找其他有免費流用證書的車進口就好了

以上的事情發生機率是100%
而矛盾點在於,證書免費的流用及抽驗和誰願意當第一個驗車的人
怎樣都是很有問題,漏洞難以防堵

xboy200 wrote:
代理商一次進二十台,可能只需送驗兩台,只要那兩台合格,其他十八台都能領照!未來再進的二十台,好像也能延用之前的檢驗報告而免驗,這就是您說的「資產」吧~


這種代理商

一次大量進口都會有原廠證明文件吧

所以來源是可以安心的

但是車友自行辦理的呢

有可能是國外贓車,事故車,拼裝車,改裝車輛

亂七八糟來路不明的車

為啥台灣要照單全收

簡單來說就是你的東西沒有官方公信力

路人甲㊣ wrote:
這不就是可笑的地方嗎?^++^ 一輛在美國可以上路的車, 來台灣卻達不到上路的標準. 不可笑嗎?^++^ 是愈落後的國家需要愈高的標準嗎?^++^


呵呵.......你不知道美規其實是世界上數一數二不環保的國家

歐規日規的車才是真的環保和嚴謹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